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自得其乐
  3. 正文

2012陕西行(8)碑林小雁塔怀古

2012年9月14日 1719点热度 1人点赞 0条评论

2012-09-14_005807-0.jpg
 
  下午参观了小雁塔、西安市博物院、碑林。小雁塔和碑林这两个景点我在22年前那次到过,但是印象已经不深。西安市博物院跟小雁塔在同一个地方。我把西安市博物院和陕西博物馆搞混了。到过西安的许多朋友都曾到过陕西博物馆,说很有看头,结果我到下午才知道是到西安博物院。不过,博物院里面的陈列品还是挺多的,特别是远到西周、秦朝、西汉时期的展品,令人大开眼界。
 
2012-09-14_005807-1.jpg
  ▲一进小雁塔景区,碰到一群西方孩子。他对我们的师傅们很好奇。
 
2012-09-14_005807-2.jpg
  ▲博物馆陈列的铜镜,2000年前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我怀疑是外星人帮忙做的。
 
2012-09-14_005807-3.jpg
  ▲博物馆陈列的编钟。
 
2012-09-14_005807-4.jpg
  ▲造型生动的仕女像。
 
2012-09-14_005807-5.jpg
  ▲博物馆大厅挺气派。
 
  有关小雁塔的介绍,在网上很容易查到:
 
  “小雁塔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南约1公里的荐福寺内。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的标志,因为规模小于大雁塔,并且修建时间偏晚一些,故而称作小雁塔。   
 
  “荐福寺原来建于唐长安城开化坊内,是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的旧宅,中宗文明元年(684年)皇室族戚为高宗荐福而建造寺院,初名献福寺,天授元年(690年)改名为荐福寺,是唐长安城中著名的寺院。   
  唐代名僧义净于高宗咸亨二年(671年)由洛阳出发,经广州取海道到达印度,经历三十余个国家,历时25年回国,带回梵文经书400多部。神龙二年(706年)义净在荐福寺翻译佛经56部,撰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对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有很高的价值。现在荐福寺内仅存有建于唐景龙元年(707年)的小雁塔。   
 
  “小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现在仅存十三层。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2012-09-14_005807-6.jpg
  ▲小雁塔。
 
  “今天寺内还保存有一口重达一万多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巨大铁钟,钟声宏亮,“雁塔晨钟”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2012-09-14_005807-7.jpg
  ▲古钟。
 
  碑林有许多珍贵的石碑书法作品,可惜我不大懂书法,只能看个热闹。碑林跟我20年前来时感觉不一样,问了导游,才知道当年我来时,碑林跟博物馆在同一个地方,现在放置石碑的地方,过去是博物馆的用房,因此,观感不一样是应该的。
 
  在网上查到:西安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 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1944年,在具有 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建成了西安碑林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2012-09-14_005807-8.jpg
  ▲碑林设在文庙内。
 
2012-09-14_005807-9.jpg
  ▲碑林展厅。
 
2012-09-14_005807-10.jpg
  ▲这字真漂亮。
 
2012-09-14_005807-11.jpg
  ▲一块记载基督教在唐代传播的石碑。
 
2012-09-14_005807-12.jpg
  ▲纯中国文化的碑林,见到许多外国人参观。
 
  晚上回到住处比较早,因为大家都感觉走累了,今天天气热,路走得多,大家都感觉疲惫不堪。5点钟到住处,换了一个地方,住到市中心了,西北大酒店,名气很大,可是条件很差,一看就是80年代的启用的,房间内没有网络,灯也不够亮,甚至无法看书。
 
  晚上外出,说好分头找吃的。但最后大家还是聚集在一起,找了一家规模相对较大的饭馆。因为素啊荤啊的事情,把服务员弄得团团转。吃完饭,到附近热闹的步行街转了一转,人太多,天太热,没啥东西可买的,不一会儿,大家又回来了。这就是晚上9点半了,开机,倒照片,写日记,一晃,过了午夜。
 
2012-09-14_005807-13.jpg
  ▲晚上,到住处附近逛街。
 
  7月2日,我们在西安的最后一天,早上起来,外面下大雨了,哪也去不了。到住处附近的商场逛了逛,买了点东西,用过午餐,直奔机场,回家。
 
2012-09-14_005807-14.jpg
  ▲回家那天早上的大雨困住了我们。

  (完)

标签: 旅行
最后更新:2012年9月14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景因人而活 数码摄影日志第二季(7):2005年7月 徐霞客•麻绍勤•中国旅游日 1月6日下雪了 街头那一抹红 尚田蓬岛村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