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寺观教堂
  3. 正文

斑竹崇福院

2012年6月6日 2333点热度 0人点赞 2条评论

2012-06-06_002604-0.jpg
  
  崇福院之名,来自于现在城区的岳林禅寺。史载,南北朝时南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崇福院于唐武宗的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法难”时被毁。唐宣宗即位后又倡佛教,大中二年(848年)得以重建,改称“岳林寺”。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年间,岳林寺出了个布袋和尚,被后人认为是弥勒佛化身,寺院也因此声名远扬,在佛教史上有了重要地位,“崇福院”这曾用名也一直被传了下来。
 
  现在的崇福院改建在距城区数十里之遥的斑竹境内葛竹村附近。葛竹村是蒋介石母亲王采玉的老家。蒋母王采玉出生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初嫁跸驻曹家田的竺某,婚后产下一子,数月后因病夭折,接着丈夫竺某又因患时疾去世。王采玉连遭亡夫失子之痛,念自己身世悲苦,曾在娘家葛竹村附近一庵中带发修行,这个庵就是在猛虎岭下的金竹庵。
 
  据说蒋介石的母亲在此修行时,被一算命的看到,说她天庭饱满,慈眉善目,将来必生贵子,光宗耀祖。因此她决定重返俗世,这就有了后来再嫁溪口玉泰盐铺的老板蒋肇聪,生下贵子蒋介石,且改写中国历史之事。
 
  1966年兴建的驻岭水库,将原先的金竹庵沉入水下。当年王彩玉出家时的金竹庵相当破旧,即使不沉入水库,也该早已圮毁。1994年,当时的斑竹乡政府设想开发旅游,遂重建寺院,大概是想把这两个优势整合在一起,因此有了现在这个模样。
 
  我自2005年起,经常路过此地,开始关注这座寺院,发现寺院的建设速度很慢。2001年撤销斑竹乡之后,居民多外迁至城镇,山区人口已非常稀少。加上交通不便,这寺院平日并无多少香火。现在崇福院由雪窦寺管理,雪窦寺曾有设想,要将崇福院作为雪窦寺的下院来建。可惜现在雪窦寺自己的建设任务很重,自顾不暇。对崇福院,他们只委派了一个僧人进行管理,至多做些修修补补的事。
 
  崇福院面南而建,从南到北,依山形渐次而高,乍一看,很有布达拉宫一般的气势。寺院的台阶、平台的用材很考究,看上去相当古朴。寺院的规划中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龙头水上观音、弥勒阁、方丈殿、东西厢房。现在仅有两个大殿和两边的厢房,看来,要实现规划,还任重道远。
 
  再说说寺院门前的驻岭水库,这水库1966年10月开工,1970年10月建成,库容量达560万立方米,是奉化境内第三大水库。水库得名于水库大坝的所在地驻岭村。驻岭村的名字来历也很不一般,传说当年黄巢引军过奉化,走着走着,天始小晦,然后大晦,接着天就黑了,不能再走了,因此住于岭上。这里一路有“小晦岭”、“大晦岭”和这里的“驻岭”等地名,可见,这附近的一石一木,均沾着历史的悠远之气呢。
  
2012-06-06_002604-1.jpg
  2005年12月,我第一次拍的崇福院。
  
2012-06-06_002604-2.jpg
  2008年拍摄的全景。
 
2012-06-06_002604-3.jpg
  现在的模样。可以看出,右边新增了两排厢房。
 
2012-06-06_002604-4.jpg
  寺院面前是一条公路。
 
2012-06-06_002604-5.jpg
  上寺院需要登上三个平台。平台的台阶石材很古朴。
 
2012-06-06_002604-6.jpg
  上了第一个平台。
 
2012-06-06_002604-7.jpg
  第二个平台。规划中的“龙头水上观音”应该建在这里。
 
2012-06-06_002604-8.jpg
  登上第三个平台后回望第二平台。
 
2012-06-06_002604-9.jpg
  第三个平台上挂崇福院匾额。
 
2012-06-06_002604-10.jpg
  后面第四个平台上还有一佛殿。
 
2012-06-06_002604-11.jpg
  厢房门口堆满杂物,看得出正在整修。
 
2012-06-06_002604-12.jpg
  不知道从哪拆下来的。
 
2012-06-06_002604-13.jpg
  老佛像也换了。
 
2012-06-06_002604-14.jpg
  厢房门口也放着一尊,不知道要新安装还是老的换下来的。
 
2012-06-06_002604-15.jpg
  今年春天梅花开时,经过寺院门口拍的一张照片。

  【寺庵记之三十一】

标签: 寺庙
最后更新:2014年10月4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云水心

    感谢大道提供如此详尽资料,我印象中好像也是竺某,后因孤掌难鸣,只好作罢,现有你的佐证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去纠正了。
    [reply=大道,2012-06-09 01:05 AM]客气了,毕竟年代久远,我也只能从别人的资料上获得些信息。[/reply]

    2012年6月8日
    回复
  • 云水心

    “初嫁跸驻曹家田的竺某”还是俞某?景点里资料都是俞某,麻烦大道考证落实,否则都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reply=大道,2012-06-07 11:00 PM]我手头有一本浙江省政协1982编辑的《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三辑)》,里面有一篇《解开蒋母王采玉身世之谜》的文章,里面记述了她嫁的是竺某,作者何国涛,据网上查到的资料,“何国涛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解放前当过编辑、报社社长,著作甚多, 汪伪时期任上海《中华日报》的某版主编。解放后,因其历史问题,闲居在家,生活无着,常常为宁波市政协撰写文史资料,挣些稿费。”,他于1965年前和1979年先后两次调查,第一次考证工作是与武岭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张明镐(溪口东山人)一起进行的。考证的结果是“竺某”,并说“竺家是从葛竹搬到下跸驻曹家田的,迁居后已有五代”。这应该是现存最早的考证材料,当时,当时当事人好多都在,至于后来不知道怎么又有俞某一说了,我也无法考证其出处。
    [/reply]

    2012年6月7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云水心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家门口的变迁(五) 这个地方叫锦溪 秋天悄悄来到街头 海葵海葵 松岙菩提庵 秋不像秋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