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边摄边写
  3. 正文

三溪小学最后的影子

2011年10月7日 2110点热度 0人点赞 1条评论

2011-10-07_235900-0.jpg
 
  长假期间,在董李乡下采风,在三溪村,村里人指着路边的一座有着簇新校舍的学校说,唉,这所学校也关了。原董李乡境内,现在一所学校也没有了。  
 
  听到这个消息,同去的博友老董提议去学校看一看。我们信步走进学校,随之,有关这个学校的一些回忆也在我的脑海中浮起……
 
  这几年,听了许多乡村学校被拆并的消息,也一直听到这所三溪小学,在多方关注的目光下,坚持艰苦办学的消息。去年沈水波博友欲捐助一台笔记本电脑,我还提出过捐给这所学校,后来因担心这山区学校不会开电脑课,而改捐给了其他学校。我还想起,早在2004年国庆前夕,我们本地一个论坛的网友们,就集体捐助过这所学校一批学习用品。那一次,我还跟好多网友一起来过,在一位干练的女校长的陪同下,参观过学生宿舍、食堂。在奉化这样还算发达的地区,学校的条件显得非常寒碜——学生宿舍昏暗、潮湿,食堂卫生不容乐观。乡村学校拆并之后,许多山村的幼小孩童,不得不从七八岁开始就过起寄宿生活,这对孩子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曾经有官方的数据统计过,这个三溪小学85%的学生寄宿在学校,是宁波市寄宿生比例最高的山区农村小学,并且其中40%学生为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也是奉化市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一所山区小学。而我们网友所能做的,只能是为孩子送一点学习用品和书籍而已……
 
  因为三溪小学地处特殊,这些年中,也确实吸引了外界不少关注的目光。我在网上查到,2006年6月,宁波台商协会的会员们与三溪小学的师生们举行“心相连、手相牵”结对助学联谊活动,投入资金14万元,帮助三溪小学修缮教育楼,改造食堂,给学生们添置棉被等生活用品。2008年10月,宁波市拓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秀珠为这里的孩子们每人送上一份“天天营养餐”——三溪小学的全体学生原来一星期可两次享受“省中小学生爱心营养餐”。为加强学生营养、增强学生体质,宁波市拓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出“天天营养餐工程”,资金由该公司资助,时间暂定为一年。是年底,宁波的金报组织“爱心48小时”志愿者队伍,多次到这个学校支教。2009年,宁波、奉化两级妇联组织一批“爱心妈妈”在大堰镇三溪小学举行“走进山区,关爱儿童”活动。在社会各界众多热心人士关心的同时,当地政府也投入了财力物力给予扶持,2008年,学校改造了食堂和宿舍。没想到,这个几年前,刚刚获得“奉化市标准化学校”称号的学校,也难逃停办命运。
  
  进入学校大门,走过杂草丛生的运动场,穿过教育楼我,看到,当年我来时,作为学校寝室和食堂的低矮平房不见了,代之以教育楼后面一幢崭新的楼房,与原建的教育大楼连成一体,窗明几净。只是,这里太寂静了,一条狗突然窜出来对我们狂叫,后来紧跟着过来一个中年女人。她说这个学校今年下半年刚刚停办,她原来是学校食堂工作的,本地人,学校叫她临时看管一下校舍,也不知道需要看管多长时间。她很惋惜地指着后面的那幢新楼说,这些房子才用了两个学期,学校就撤了……这段时间有好几拨人来看过了。我们问她看什么?她说是想租用学校啊,可惜,到现在还没有看中,校舍不知道要空关多少时间。
 
  在学校里,学生老师留下的痕迹还非常新鲜,给我的感觉,仿佛过了长假,他们又会回到这里,这里又会成为孩童们喧闹的乐园。可惜,在城市化浪潮冲击下的今天,一切喧闹都成了过去。就像在另一座大山中,早在两三年前就销声匿迹的我的母校一样,失去的,将永远不会再现了。
 

2011-10-07_235900-1.jpg
  学校大门。
 
2011-10-07_235900-2.jpg
  杂草丛生的运动场,一面是一幢教育楼。
 
2011-10-07_235900-3.jpg
  运动场边缘,外面是跑道。很快就会看不到这个标志了。
 
2011-10-07_235900-4.jpg
  运动场有些地方已经变成沼泽了。
 
2011-10-07_235900-5.jpg
  围墙边挂着一个老南瓜。
 
2011-10-07_235900-6.jpg
  教育楼后面新建不到两年的新楼。
 
2011-10-07_235900-7.jpg
  教育楼走廊的黑板上,励志的标语还在。
 
2011-10-07_235900-8.jpg
  看得出,当年有许多领导来过这里,标语干脆写成“万能”的。
 
2011-10-07_235900-9.jpg
  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也是永久的。
 
2011-10-07_235900-10.jpg
  教室墙上贴着孩子们的画作。
 
2011-10-07_235900-11.jpg
  一个静悄悄的教室里,竟然有一个工匠在修补竹席。
 
2011-10-07_235900-12.jpg
  另一个教室,地上散着许多纸片。原来,桌椅板凳都搬到并入的镇中心学校去了,这些是从桌子里倒出来的。
 
2011-10-07_235900-13.jpg
  看护学校的女人和她的狗。
 
2011-10-07_235900-14.jpg
  在教育楼前发现的一块碑,原来这幢最早的教育楼是1995年落成的,当年我还联系过一年的教育工作,那时候我们的口号是,要让每一所乡村学校成为乡间最新最美的地标……
 
2011-10-07_235900-15.jpg
  一辆汽车驶入学校,这才发现原来刚才在水泥操场上的那些竹子是他们运来的。
  
2011-10-07_235900-16.jpg
  现在村民们想使用这块场地作晒场,不用跟谁讲,直接用就是了。
 
2011-10-07_235900-17.jpg
  竹子团结,孩子们上另外地方创新去了。
  
2011-10-07_235900-18.jpg
  篮球架孤单地看着面前的一切……

标签: 光阴
最后更新:2014年10月30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朔塬

    我以为只有我们这里落后的地方农村的学校都破产整合了,看来中国的农村的学校都如此。大量的农村学生都涌入城市,不仅要承受经济压力,而且所受的教育不见得好到什么地方。中国这是怎么了?
    [reply=大道,2011-10-09 10:37 PM]潮流难以阻挡,只是希望听听人民的呼声,停下脚步等等人们,不要走得太快。[/reply]

    2011年10月9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中午开车撞了…… 下岗之后 数码摄影日志第二季(25):F11试机 失而复得的影像(24·完结篇):2008年12月 车轮滚滚进万家 再见稻飞虱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