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感受生活
  3. 正文

送别2020

2020年12月31日 2414点热度 14人点赞 0条评论


  自从人类发明了用数字计年,对于逢五逢十的年份,总会给赋予一些特殊的意义。2020年,用官方的话来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2020年还是农历庚子年,民间传说庚子年都不太平,官方确认,这一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遭遇了许多冲击,战胜了许多挑战,取得了巨大收获……
 
  想想这一年,刚要过春节,新冠肺炎来了,整个社会停摆2月有余,城市、街道空空荡荡的场景犹如梦境一般;接着中美贸易战愈演烈,美国总统特朗普挥舞大棒,欧美小兄弟们亦步亦趋,一个个中企被击中,我们的应对功夫却似乎只有打嘴炮;周边的形势也不乐观,香港不太平,台湾不太平,中印起战火,曾经的朋友好像一个个都翻脸了。用老百姓的话说,这一年确实有点邪门。数月前曾看到一篇不知来历的文章,作者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说今年最邪门的日子是12月21日,幸好这一天已经过了,并没发生比已经发生过了的事更邪门的事。
 
  大事不好说,我且回顾自己的:这一年元旦过了不久,我突然得了重感冒,高烧三天,病情急重,好几天才缓和过来。当时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流感,幸好不是。又幸好早感冒了一个月,要是再迟一个月来这病势,说不定就被人人喊打了。
 
  春节之后,因为疫情,提前上班,接着连续加班,先是指导防控疫情,再是帮助复工复产,经常跑东跑西,指手划脚,直到过了5月,才慢慢恢复常态。
 
  春天的疫情,让我有时间尝试了两个新的生活本领。一个是开始学做面点。疫情初期,单位食堂不供应早餐,我不得不在家解决吃饭问题。不想吃传统的泡饭,我非得弄出点花样来不右!经过一段时间探索,现在,做发面馒头不在话下,发面千层饼技术也已成熟,西式面包也试烤成功。第二个本领是从立春开始的站桩,这事已经写了三篇文章记录,总结成一句话:让身体有了不少收获。
 
  这一年中,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继续,在喜马拉雅上听易经听易经,对如天书一般难懂的《周易》的大体结构,思想方法,卦爻解释,乃至五行学说,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还听些中医的课程,通过增进对人体魔幻般的自我调适能力的认识,增加了少与自然规律作对的自觉。
 
  也看些书,一年24期《新华文摘》,每期都挑些文章看。此外,还看了“前沿”的《区块链10年》《批判性思维》,雪莉·杰克逊的恐怖小说《邪屋》,健康养生的《失传的营养学》《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属于补课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封神演义》《镜花缘》,看了胡兰成的《禅是一枝花》之后,还到他的老家探究了一番。
 
  不大写博客了。坚持了许多年的微博每周一整理的习惯,这一年也放弃了,因为每年的微博书都要印出来的,整理到博客上,似没有太大必要。年初时曾经有过计划,微博不整理了,能否每个星期写上一两个或长或短的博文?但这计划终于没能坚持。平日有什么值得记录事或者感想,已经习惯在微博上用百十来个字解决,觉得没必要长篇累牍写文章费心费力表达。不过,每天的随手笔记一天没拉,一年下来,也有30多万字,规模不输去年。
 
  节假日照例叫上三五同好出门溜达,时间通常安排在下午,也不习惯在外面用餐。由于时间少,远处走不了,境内周边的好多地方都去了几十次了,周边邻境的好多条线路也开始变得稔熟。因此,去什么地方每每成节假日的大难题,每次出门前甚至开车上了路还在绞尽脑汁想目的地。
 
  远处的旧地总是这付模样,近处地貌的变动却往往出乎意料。今年是奉化撤市设区时提出五年奋斗目标的第四年,介于“三年大变样”与“五年奉献一个新奉化”之间,城乡面貌继续在急剧变动中,许多地方数月不去就完全陌生了。比如说方桥区块,数年的“兵荒马乱”之后,有些村落、河道、房屋、桥梁就永远消失了。城南的湿地公园,在传说了数年之后,下半年的有一天,突然发现竟然已经建得像模像样。也有郁闷的,城里家门口的锦屏南路,今年元旦前是个大工地,才消停半年,下半年又成了一个大工地,而且眼看着要跨新年,跨春节……
 
  年中之后,社会运作渐渐恢复正常,我的职业也慢慢恢复日常。现在,老东家有例会、佛学院有例会,名山建设的联络小组也有例会。第一个例会几乎雷打不动,但我时常请假;后面两个因为诸事如常上了轨道,会开得不像以前那么频繁,所以,这一年的工作节奏,也不像以前那么快了。
 
  到溪口第三年,工作环境慢慢在变,我的好多职责安排,本不在制度中,自然也慢慢淡出事外。讲的话不一定有人会听,做的事不一定会让人满意,所以,有些关系,如与老东家的联系,与雪窦山的联系,都在变淡。今年的弥勒文化节没参与,因为疫情影响而可以有各种借口,今年的“五人论道”也没举办,只在9月份参与组织了本山在杭州“未来生活节”的一个展示活动,这个由一帮90后主导的活动,效果还不错。
 
  年底快到,又有一个传说,我们的体制又要调整,看来我脱离现职的时间表也会提前。距离退休只有四年多时间了,慢慢淡出江湖,为自己的退休作个铺垫,总是好事。
 
  这一年,上半年全家都住在溪口,下半年,儿子的公司从东钱湖迁回了奉化,妻带着狗,跟着到城里照顾儿子,一个家分成了两半。我两个地方两头跑:工作日多住在溪口,双休日也跑到城里住上一两天。儿子的公司虽然还不大挣钱,但今年下半年几乎天天加班,业务量饱满,还有一些新项目还在尝试。用妻的话说,经常画个饼给我们看。画饼也好,虽吃不好,总是个希望。
 
  妻和儿子到城里后,说也奇怪,家后门突然来了一条瘦不拉几的小黑狗,每天跟着我散步,在喂了它数月之后,看着它可爱,竭力游说,让表妹收养了它,现在它已经成了一个圆滚滚的胖母狗,还生了一窝仔。狗走后没几天,又来了一只小橘猫,也会跟着我们家里人散步。喂了它一个多月之后,在第一次寒潮来临前的一天,它突然不见了。唉,不知道它去了何方?
 
  印象中,这些年都有一个特点:夏天不太热,冬天不太冷,春天和秋天是个铺垫,一晃就没,这似乎成了现在的四季常态。细一想,可能更关键的是时间如流水,每一个日子还没好好体验,它就溜过去了,所以说这常态可能是自己心理体验上的常态。你瞧,一转眼,我们都在这常态中走到年末了。
 
 2020年的最后一天,参加区里的理论学习,听领导们谈了一天对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晚上在家过,跟往常的日子没什么差别。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痛恨不痛恨,今年就这么过去了,让我们期待明年吧。
  
  也祝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朋友,未来美好!
 

标签: 人生 节日 随感
最后更新:2020年12月31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2015微周07 数码摄影日志(10):2003年7月 2015微周50 溪口武岭头——《旧影新照》(26) 微周记1903 车胎爆了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