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谈古论今
  3. 正文

抗疫一月

2020年2月26日 2067点热度 1人点赞 0条评论

  新年刚过,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从武汉出发,迅速蔓延成全国性的大疫。我们自1月27日大年初三那天开始,中断春节休假,到岗上班,至今日刚好一月整,一月间只轮休了两天。抗疫一月,似有所得,记之。
 
  一、脚勤为上
 
  其实过年前区里已经部署过一次,过年前三四天,镇里召集相关领导开了个会。当时大家可能没想到形势的发展会在短短几天内急转直下。
 
  大年三十看春节晚会时,全国已经一片紧张气氛,我说看这阵势,估计长假是不用休了,果然被我言中。不过还好,还是休息了三天,超出我的预期。
 
  这一个月下来,累计到联系村跑了十多次。每隔两三天去一趟,问问村里的情况,看看他们的防控,也在村内村外转转。新年之后,联系村刚调整到新建,就碰到如此特殊的情况,本来一年中跑村的次数估计就那么多,短短一个月完成了一年以上的工作量。
 
  跑企业20多家次。新年之后,分到我名下的联系企业只有一家了,这家企业又因疫情影响,迟迟不开业,过年后才去过一次。2月中旬,随着疫情缓解,政府号召企业复工复产,临时分配给我的联系企业一下子新增16家,而且几乎全不熟悉。于是在随后的两三天时间内,一家一家跑,有的还去两三次,走遍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跑企业的目的,区里规定是为企业复工提供帮助,其实我们自身没什么本事,根本帮不上什么忙,能做到的,只是提醒他们做好员工档案,来客登记,明确人员往来底数,千万不要出问题了。有个别企业出现员工隔离的管辖问题,帮助与村、社区做了衔接,保证不落空档,能做的仅此而已。虽然政府人员常去企业,有打扰人家正常经管之虞,但企业主知道这事利害,配合大多比较诚恳。偶闻有同事习惯居高临下,有与人闹不愉快的插曲,也在意料之中——非常时期,大概谁都会心里窝心,发泄一下也是正常的。
 
  随同领导下乡检查五六次,溪口镇头上每个重要路口、乡下每个片、公路每条线、最偏远的村跑了一遍。
 
  有一样事情少了,那就是开会,一月中只有三四次,其中跑到城里参加会议只有一次,创参加工作以来30多年中的最低频率。最近一两周,上级机关才开始全员上班,有的还没恢复正常工作秩序,事还办不顺溜,自然开会也少了。
 
  这一个月,休假少了,但工作反而单纯。因为没负具体什么责任,人家安排什么咱干什么,只要目标明确,初心不改,思路清晰,无非是多跑跑脚头,倒并无太大心理压力。凭心而论,这个月要比平日杂事缠身轻松不少。
 
  二、严防死守
 
  疫情初起,风声鹤唳,不几日,忽传奉化也有一例,接着又是两例,感觉危险到了眼前,于是人人自危,大家的警惕性、责任感逐日提升,防控也逐渐升级。
 
  记得大年初三那天,我头一次下村传达镇防疫紧急会议精神,布置的第一样事,就是封掉新建村的赏梅线路,拉开防控序幕。那天会议上,村干部对封掉赏梅线路没有二话,但对封掉进出村的道路问题,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认为难度太大,不可能做到。我说那好,等一两天吧,到时候你们自己会加码的。果然,三天之后,整个村管得如铁桶一般,滴水不漏。
 
  然后这一个月来的场景是:各村、社、小区路口,必有一个帐蓬搭成的关卡,守着数名身着志愿者红衣戴着口罩只露出两眼的男女老少,逢车必拦,逢人必盘问、测体温。此画面成了21世纪二十年代开局之际华夏大地的共有之景。疫情之初,省、市、县、镇乡际都有卡口,高速公路有检查站,现在只留下村社小区和企事业单位门口这个“小门”,卡口责任更显重大。一月防控力度不减,还不知道哪天是尽头。
 
  严防死守是乡村防控工作的最大特色,越是边远地区越厉害,颇有六亲不认之感。疫情风声最紧时,斑竹片六个村,派出6名代表,共管一个路口,外面来的无论是谁,都不准进去;里面的想出来,提醒仔细想好,出去了就不准再进来。宁波的农村工作指导员来指导工作,也被劝了回去。路口管得这么严,正好响应了这个春节不拜年,不走亲访友的号召。这一状况,真是史无前例。
 
  城镇上也不放松。武岭门城楼被堵得严严实实,溪口的三里长街两头一堵,往日熙熙攘攘的景点出现难得的安静。堵武岭门那天,有人说这门历史上从没堵住过,决策的领导颇感压力,又有领导说,历史上我们也没有碰到过这样的疫情啊,武汉整个城市都封了,一个武岭门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昨天到城里走走,桑园新村居然沿村外围设了一堵木板墙,整个开放式小区只留一个口子进出。开放式小区的管控是个难点,但被我们轻轻一招即予攻克,老百姓居然没有一丝抱怨……超出想象的太多太多。
 
  三、口罩大观
 
  口罩是疫情流行的标志,全国人民同时戴口罩,成了这个年代开局第二景。
 
  去年香港修例风波,闹事的小年轻们人脸一罩,弄得特区政府专颁法令判此违法,没想到今年不戴口罩即被人口诛笔伐。短短一年间,同样一罩,境况两重天,谁也想不到。春节之后,这口罩屡酿风波。自媒体常曝许多人不戴口罩,不但有了牢狱之灾,有的甚至为此丢了饭碗,不知道是不是该叫“口罩劫”?
 
  将要奔六,记忆中上一次用口罩,我大概还没上小学,也不是为了防疫病,而是冬天防寒风。大年初三开始上岗那天下午,我去村里,第一次用上口罩,感觉很别扭很不习惯。村干部们也很配合,一到了会场,都纷纷从口袋里主动取出口罩戴上。我想大家就是装装样子罢了。从村里出来,到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去,那家企业管理严格,门口测温,酒精消毒。这个时候我戴着口罩倒感觉自然了。那天晚上,镇里的公众号做信息报道,发布的几张照片,戴了口罩的只有我一个。不过从那天开始,大家外出时都戴口罩。春节长假结束后,区里发布上班规范,不戴口罩有违反纪律之嫌,更不敢不戴了。
 
  疫情刚来时,一罩难求。正月初头,区里组织到9万只口罩投放市场,事先在公众号上将销售地点时间一一广而告之。头天晚上看到这消息,我就感觉不妙。果然,次日一早,市民们如约蜂涌而至,排队抢购,引得朋友圈人人骂之,此事件差点就上了网络热搜,幸好领导层当机立断,也幸好东西本来不多,事态得以平息。我想组织者可能忘了我们的人口基数是50万,9万只口罩每人平均分不到0.2只,这广而告之的消息,是抢购动员令么?
 
  幸好,后来口罩紧缺稍有缓解,虽然市场上还是鲜见有卖的,但见大街上行走的市民,少有素脸朝天的,此所谓蟹有蟹路,虾有虾路,各人总归有各人的办法。想我等,虽然单位会予以保障,但好节约行事,一个口罩不用上三天,也不舍得随意扔了。最盼的是有太阳的晴天,将用过的口罩挂在窗口,晒晒太阳吹吹内,用着就感觉安心。其实还是托老天爷的福,如果真有新冠病毒找上门来,光一个口罩是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的。
 
  四、时事感人
 
  一个月来,看到听到许多感人之事。我联系的那个村,给我留下颠覆性的深刻印象。村里将我拉入到村里的网格群中,结果每天都被感动:自愿报名参加卡口值守的志愿者踊跃,有的埋怨报了名后老是排不上号。做志愿者真心辛苦,有段时间的后半夜,北风呼啸,气温在冰点以下,一个帐蓬根本不能御寒啊,照样没有人打退堂鼓。每天都有热心村民给卡口送吃送喝,甚至还有借住在村中的外来人员,送来的物品堆积得都可以开小卖部了。有几个村干部好像天天在岗位上忙碌,我以小人之心度之:难道他们都不用干家事么?
 
  镇上中山路的卡点上,负责卡点的董美女,一个月了,天天在那儿镇守,大领导都被感动了,说对她要重新认识。家领导经过,说哎呀,快认不出来了,好好的一美女,怎么一会儿又黑又瘦了?
 
  徐同事经常给我看表格,说谁谁捐款多少捐物多少……发往一线的温度计口罩,有许多都是热心人士捐的。30年前的余老领导,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从俄罗斯背回一批口罩,无偿捐给我们1万只,还坚持不留名不拍照,无声无息,很是让人感动。
 
  不说在网络上看到的那么多感人故事了。有句话说得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希望时疫早过,不奢求什么静好,只希望一切如常。
 

标签: 工作 民生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6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离开职场一周,顺便聊聊鞋子 退出职场的第一天我竟感冒了 这个8月,我告别了职业生涯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 唐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唐代太白禅师考这个8月,我告别了职业生涯退出职场的第一天我竟感冒了离开职场一周,顺便聊聊鞋子
微周201315 县江第一村--大公岙 儿子的玩伴 加油姐姐 关于“批斗”说的说明 2012陕西行(5)初访法门寺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