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感受生活
  3. 正文

今天是七月一日

2006年7月1日 1625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纪念日。85岁,年纪已经相当大了。今年我又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了,星期四下午开会,去上台领了奖牌,不过不是我个人的,是单位的。

  早上五点。与孙盈出发去登南山。南山是奉化城区南部的一座高山。虽然我天天开门即可见此山,可是还真没上过山顶。唯一的一次亲密接触,是在1988年,那年夏天,天大旱一月后,在7月30日半夜,突降暴雨,四五个小时里,雨量最大的有488毫米,基本上大半个奉化受灾。24小时后的8月1日,又是骄阳似火,上午10时左右,突然风传柏坑水库倒掉。区公所通知我们迅速转移。我从南山的南面上山,爬到半山腰,找到一块岩石坐下来,半是惊恐半是兴奋地注视着混浊的县江水,想象着江水猛涨起来,然后以摧枯拉朽之力,扫平城镇,涂炭生灵。可是等了好半天,见那江水依然,却听到区公所领导在山脚拿着喇叭叫我们下山。原来那天上午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在大堰板坑维修被水冲毁的线路,爬在线杆上的他,爬得高看得也远,恰好板坑有一小山塘,因不堪超负荷的洪水的冲刷浸泡,堤坝倒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洪水大概是顺着山沟冲下来,让他看见了,他马上打电话告诉了尚田邮电所的接线员。接线员估计从没去过这个叫板坑的地方,误听为蓄水量六七百万方的柏坑水库倒了,哪敢怠慢,立即又了上级。那时节柏坑水库的下游横山水库尚在加固,蓄水量不过三四千万方,暴雨过后库是满的,而且已经险象环生,这样的大水冲下来,不倒才怪。因此,当时县政府下令火速撤人。所说,那天上午县城万巷空人,满大街是皮鞋拖鞋,所有的临街摊位都唱了空城计。中山公园却黑压压的全是哭爹叫娘的逃难人。我知道的时候其实已经很迟了,爬得快的早已上了山顶。这是我第一次登南山。从此之后,也没有再去亲近一次。

[align=center]2006-07-01_002723-0.jpg[/align]

  南山兀自耸立于平原之中,四周没有与其他山脉相连的迹象。从这座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登山的路。早上去这山,走的是从东北方向麻厂村一条简易公路。说是公路,其实早已年久失修,当年大约是修建山顶的电视电信塔临时开辟的,塔建好后,就没有什么用处了,所以路况非常的差,部分路段已经成了溪坑,冲出的沟有一两尺深,几个弯就是步行,也非常吃力,所以坐在车上,简单可以说是心惊肉跳。好在孙盈曾经上去过数次,加上他驾驶技术精湛,对车又不疼惜,所以除了一个地方冲了两次,其他地方倒也是一次通过。

  上得山顶,发现今天天气不好。山脚下的的城市村庄只能能用依稀可辨四字来形容。这样,我们上山的目的就落空了。四处转悠了一圈,发现这个地方可以拍城市全景的,只有那座铁塔的管理房的平顶上才可以。可是我们看到的是大铁门紧闭,里面只有狗在狂吠。反正拍不了,也就不去关心那里面有没有人了。

  转了一会,奔铁塔东边的那座石塔而去。却听到人声喧喧。走近一看,发现塔基附近开辟了一个不小的空地,有二十来男女在早锻炼。其中还碰到一二个熟人,一问,他们全是从山脚沿小路爬上来的。说是到了山腰一个寺院后,弃车步行,20分钟就够了。

  瞅着早锻炼的人群,拍了几张照片,又有几个年轻人冲上山来,听早锻炼的人说是要冲破17分钟记录,他们以六包中华烟打赌。其中一个年轻稍大些的,爬到山顶,差点倒在地上。幸而被同伴搀着。一个黄头发的年轻人,却是脸不改色,旁边的人说他是部队里出来的,也许他可以打破记录。

  下得山来。又到新丰小区为这个马上会动工的空地留影。爬到旁边的一个居民楼顶,居高临下,拍了几张。

  9点钟,回到家里,休息。打开电视,看到青藏铁路通车了。哦,7月1日,有些特殊意义。晚上新闻联播上再看,胡锦涛也出席了,说这条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建设难度最高的铁路,体现了综合国力和科技力量,还有建设者挑战极限的精神。

  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大君来电,说是下午来奉化,有时间见一面。他去年去了北京中国联通总部,担任市场营销部的副总。下午2点半,在圣巴里见面。他送了我们三本书,咏杭州的诗词,线装的;一本国画册;一本风光照片。

  聊天时,我们说他现在正是新的起点,以后前途无量,他说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很好,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目前分管沿海9个省的营销,一半时间在外面跑,今后会再调到什么地方,也很难说的。自己想想。这样的生活方式还不敢接受。也许是小地方呆久了的关系。

  大君3点钟说回棠云老家看看。然后就回到杭州家里去,明天下午要回北京。我们在3点半的时候,也去溪口拍片,6点多回来。

  这就是今年的7月1日。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06年7月1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宋代太白禅师考
儿子上了电视 祝博友们国庆节快乐! 十年两会 微周记1913 再记一天的流水帐 同学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