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谈古论今
  3. 正文

徐霞客•麻绍勤•中国旅游日

2011年5月19日 2420点热度 0人点赞 2条评论

2011-05-19_235903-0.jpg
 
  今年的5月19日,是首个“中国旅游日”,首个“中国旅游日”主会场设在《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地浙江省宁海县,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对于我这个在宁海隔壁的邻居,不能不生出一些想法来。
 
  《徐霞客游记》开篇第一句:“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短短20多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引人注目。我猜,数百年来,读书人翻开此页,一般都草草瞄过,即使是宁海人,大多估计也就是暗暗叹一句:原来鼎鼎大名的徐霞客,是从宁海开始出发写游记的啊!
  
  令人感叹的是:宁海人抓住这个句子,重笔描绘其历史意义,终于在今年修成正果。
 
  从网上搜索到的资料说,1999年9月27日,时任宁海县旅游局副局长的麻绍勤在宁波参加“世界旅游日”分会场活动时,产生了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旅游日的想法。2000年11月6日,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发表《徐霞客旅游俱乐部宣言》,第一次以书面形式提出将“5•19”设为“中国旅游日”的倡议。2002年5月19日,首届中国徐霞客旅游节(现称为开游节)在宁海县举办。从此之后,宁海每年都在5月19日举办开游节庆活动。2008年6月16日,麻绍勤参加国家旅游局在北京专题召开的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初审会,他提出的设立中国旅游日应具有历史性、真实性、号召性和纪念性的观点,得到国家旅游局到会领导的肯定。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指示要设立“中国旅游日”。 2009年12月4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设立“中国旅游日”的相关工作。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确定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客观地说,在浙东一带,宁海县的旅游资源是较为匮乏的地区之一。到目前为止,除了一个浙东大峡谷和前童古镇外,没有可以摆得上台面的旅游景点乏善可陈。而浙江类似这样的旅游资源,比比皆是,无须枚举。
 
  再从《徐霞客游记》本身来说,这固然是一本古代游记的巨著。中国古代游记,尽管没《徐霞客游记》那么系统浩繁,但《徐霞客游记》绝不是第一部。因此,如果要说是划旅游时代之作,多少也显得有点勉强。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游记肇始于先秦,形成于汉魏,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历两千年长盛不衰。如山水诗鼻祖、东晋谢灵运(公元385—433年)是见诸史册的一位大旅行家,他曾任永嘉太守,并在浙东剡水一带隐居,留下过大量咏浙东南山水的诗作。比徐霞客(1587年—1641年)早了1200多年,唐代文学家柳宗元(773年—819年)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有《永州八记》更为我们所熟悉,也比徐霞客早了800来年。
 
  游历之事,比徐霞客做得更早的,就更多了。孔子同游列国,秦始皇巡视天下,也算是游。唐玄奘(602年-644年/664年)西天取经,也是出游。唐宋时期,有许多隐士,多向往名山川,多走着走着就在一个地方住下来了,不说远的,1000年前,我家族的族谱记载,我的祖先中就有这样的事情。今年首届“中国旅游日”的主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句的作者刘彝〔公元1017年—1086年〕,比徐霞客早了500多年,说明早就有人把游历这事提到人们活动相当高的位置上了。内地著名80后作家张一一有《中国旅游赋》,中有句“过函谷,老子姓李;出西域,至波斯,张生名骞。唐玄奘,历百难,取经三藏;明郑和,经九死,七下西洋。”说的都是旅游先驱者的事迹。所以宁海人说徐霞客是中国旅游界当之无愧的先驱,拔得有点过高。说他是第一人文品牌,倒还有点道理。
 
  这么说,并不是要贬低宁海在这事的上的举动,相反,我对宁海人将《徐霞客游记》开篇中区区20多个字,做成了今天这么一个大文章,感到佩服至极。可以设想,自此之后,不管以后这个活动的主场放在哪里,只要一提起“中国旅游日”,就不能不令人联想起宁海的“开游节”,就不能不令人联想起宁海人的大手笔。宁海人10年磨一剑,高明!
 
  窍以为,从这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是人要有奇思妙想。人最怕的就是以为自己身居僻壤,难撼社稷。偶尔有个想法,也仅是想法而已,最多与三五好友私下说说。当初宁海麻绍勤先生要是没有那么个蚍蜉撼树的气概,以民间俱乐部的名义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第一声,今天会不会有“中国旅游日”姑且不说,即使有,十有八九也不会是宁海人提出的“5•19”。
 
  二是地方官要有魄力。当初提出这一想法的麻绍勤先生,只是个旅游局的副局长,在官场,这样级别的官员不能算是个大人物。如果宁海的最高长官认为此议纯属无稽之谈,从一开始就不重视不支持,那这事有可能至今仍是麻先生的纸上谈兵。要知道10年前宁海人首次办“开游节”的时候,有多少人是看笑话的旁观客啊。前路漫漫真如铁,做这事前景如何谁也不知道。但是宁海人不仅做了,而且一直坚持着做下来了。十年苦修,今天终成正果。
 
  三是凡事要师有出名,更要顺应潮流。徐霞客第一篇是《游天台山日记》,天台人没抓住,出游第二天就到了奉化,奉化人也没抓住。徐霞客旅行34年,全国名山大川莫不重笔彩绘,对宁海的描述也就那么几句,煌煌巨著,倒让游记中没提到几句,本身没有又没啥旅游资源的宁海抓住了。宁海人选《徐霞客游记》做旅游,一个是抓住了开游这个关键,第二个是顺应了今人饱暖之后所思所欲,以及国家GDP结构急需调整的好时机。这个结合点选得太好了。
 
  四是做旅游一定要有点文化。天下景物,或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或有古迹风情,发人幽思。如果能做到山水与风情兼俱,那就精彩了。如果没有奇山异水,那就把文化这事做足。宁海做的这事就是一个明证,拿《徐霞客游记》说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面子挣足,谁也难说一个不字。
 
  诚然,宁海的旅游也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相对来说,在产业的支撑上,他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但是既然一个麻绍勤先生能够从区区28字上闹腾出这么大的声响,我觉得他们以后也会继续有更令人惊喜的响动的。倒是好多穿着旧衣钵捧着金饭碗的,有许多值得面壁思过的地方。

标签: 旅游
最后更新:2011年5月19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无语

    转载zsj3357的博文----马龙坑之殇
      连续几年,在交通管制、人员监视的强力政策下,马龙坑菩萨生日的聚会已渐行渐远,假以时日,随着一帮信徒的老去,这个聚会终将没落,美丽的马龙坑也徒具躯壳而已,呜呼哀哉。
      马龙坑聚会被禁,原因有三:封建迷信之疑、人员密集之危、非法敛财之嫌。
      我的脑海里浮现几个画面:其一,普陀山上,一群虔诚的信徒对着佛像顶礼膜拜。其二,通往泰山的路上,朝拜者艰难地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攀登着。其三,千年古刹少林寺走市场化开发道路,钱途无量。
      对于神灵之类的事物,你可以说是封建迷信糟粕,也可以说是宗教信仰文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键是掌握在谁的手里,法力无边的布袋弥勒难道是真的吗?弥勒塑像的隆重开光,弥勒文化节的包装宣传,弥勒道场、佛教五大名山的概念呼之欲出,由此带来的人气、美誉度、经济指标等良好效应不言而喻。
      鼎盛时期,马龙坑聚会有几万人之众,上山的道路窄、陡、曲,的确存在安全隐患,组织者也存在牟利的嫌疑,甚至可能出现反党、反革命的言论,这是马龙坑的不幸。
      所幸的是,马龙坑美景依旧,置身其中,竹海蔽日,翠色逼人,放佛能够染绿了你的衣衫,仔细聆听,夏蝉高唱,小虫低鸣,松涛山风,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在此,可满足你感官的需求,荡涤你久居城市的浮躁之气。
      一个地方能有马龙坑之类的纯自然美景已属不易,更何况有吸引众多信徒的美丽的传说,把这样宝贵的绝妙之地绝杀,是不是有点残忍?是不是可叫“因噎废食”?或者是“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奉化诸如马龙坑之类的聚会还有不少,端午聚会方门梅山,万人共祈生活平安,爱情甜美。曹村的曹王庙每年也有几个聚会,信徒遍及宁波、杭州和上海,并流传着“到过曹王,不用见阎王”的美丽故事。
      马龙坑、方门梅山、曹村曹王庙之类的聚会,从信徒来看,都有万人之众,从影响力来看,出奉化到宁波通杭州达上海,也不算小,难道都要把它给禁了?
      从旅游角度来看,信徒是游客当中最为稳定的客源,去普陀山的游客中老年人居多,为何?每年的众多菩萨生日让他们不得不去,登泰山应该要比去马龙坑危险的多,管理好了,好像没听说过出过什么事情。
      堵不如疏,这些民间信仰可引导之、规范之,纳入奉化人文旅游的整体范畴,延伸旅游的内涵,增强游客的消费力,不置可否?
    [reply=大道,2011-05-21 01:10 AM]写这博的是钟水军吧。呵呵[/reply]

    2011年5月21日
    回复
  • 无语

    宁海将“无”折腾成“有”(中国旅游日)。
    奉化将“有”折腾成“无”(马龙坑)。

    2011年5月21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无语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微博周记2012—16号 在奇女子沈贻芗的墓前 2015微周11 2010陕豫行(3):壶口瀑布 春天到了,该照一下镜子了 奉化的二十三处市级文物保护点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