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谈古论今
  3. 正文

粮油涨价了

2006年12月15日 2427点热度 0人点赞 4条评论

[align=center]2006-12-15_235654-0.jpg[/align]

  这两天,不用每天赶着上班,睡了两天懒觉,没赶上食堂的早餐,早饭就在街上的小吃店上解决。头天去,跟店主夫妻聊起,这段时间粮油涨价了,有没有压力?是不是要涨价?他们说,有,不过暂时还有点利润,来吃饭的都是老顾客,也不好意思涨。他们指着墙上贴着的一张纸说,那是在奉化做大饼油条的仙居籍同行送过来的,物价局已经认可了。仙居籍店主们开的早餐店已经在前两天统一涨价了。

  今天早上再去这小吃店吃早饭,结账时随口问他们现在涨了没有,他们说涨了,原来小肉包子三毛钱一个,现在改成一元钱三个,每个涨三分。早上我吃了三个小肉包子一碗紫菜汤,刚好一元五,比原来多付出了一毛钱。

  今天我的早饭吃得晚,所以比平时多花了一毛钱,按照平时我的消费水平,早上大概得多多支出两至三毛钱,这样,一个月下来,仅早餐得多支出5-10元。由于我多年不理餐务,所以,其他的东西涨了多少我也不是太清楚。蔬菜鱼鲜是随着季节的变化浮动价格的,贵时便宜时差上一二倍是正常的,差上十倍二十倍也不奇怪。只有这粮油肉蛋,由于生产比较均衡,消费也比较均衡,跟老百姓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过了好多次的通货膨胀,其实我记忆中最深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1985年前后,当时我们在大学读书,食堂里的大排从最初的三毛涨到了五毛,最后大概是食堂也觉得做不起了,这个菜不适合学生消费,最后两年这菜好象就不见了。

  第二次是1988年,那是最严重的一次,当时,市场上任何物资都紧缺,包括毛巾肥皂食盐等日用品也经常会发生抢购事件,小镇上供销社卖的被单被面也会被人十条二十条地抢购。要是现在,销售商还不挣得眉开眼笑?记得那年我们食堂也没早餐,我对单位不远处的一家包子馄饨摊上的包子馄饨很感兴趣,可是吃着吃着就不敢吃了,因为最后涨到了吃一顿包子馄饨的早餐要化掉我五毛钱,这样算下来,一个月需要15元钱,而当时我的工资才一百出头。光吃早餐就要十分之一多,加上中餐晚餐就会点去一半了。所以,后来就只吃大饼油条,回到寝室加杯白开水硬咽下去。

  第三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物价又有一次反弹的机会。不过,从那以后,中国的物价,除了房地产以外,其他的价格普遍平稳,什么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这么专业的名词自有国家领导人和经济学家操心,老百姓悠悠然地度过了十来年日用品价格没有大起大落的日子。

  大概是对过去因物价飞涨而吃的苦头还记忆犹深,因此,这段时间,全国普遍对粮油价格的变化感到了恐慌。我分析,这个恐慌估计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一部分城市贫困人口,他们的支出结构中恩格尔系数本来就很高,平时手中基本没有余钱,食品消费增加了,自然会影响他们的其他支出,进而影响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第二方面是,许多老百姓最怕粮食紧张。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可耕地面积缩水严重,而且失去的都是条件最好的良田。尽管政府说耕地面积减少不多,但是老百姓眼中看到的减少是惊人的。按我个人的估计,沿海发达地区耕地缩水至少在30%以上,不还不算大量改种了其他经济作物的土地。现在粮食生产的能力估计还没有最高时的20%。尽管专家保证说,北方粮食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很强,中国粮食可以做到自给,但是人们会担心,万一粮食基地的的粮食歉收了呢?普通老百姓根本看不到那边的麦浪是如何在滚动的,但他们却明白,万一粮食紧张了,每个地区都会千方百计地阻止本地粮食外调的,这个时候要取得粮食的成本要比现在不知道高多少,所以他们有理由认为,粮油价格的上涨,极有可能是粮食的供给出了问题。
  
  前两天,看到有专家在网上说,政府不能在这次粮油涨价的时候失语。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做好粮油供应工作稳定粮食市场的通知。大概国务院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我本人观察,这轮粮食的涨价不致于造成粮油供应太紧张,价格的上张跟粮食供应紧张的关系也不会大太,但是对这个问题不引起重视,却极有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近三年以来,能源资源类消费品的涨价已经让老百姓怨声载道,城市房价高得让人无法仰视,如果再加上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也涨价,那么就意味着,穷人的资产会大幅度缩水,他们的仇富仇权心态会更加剧烈,所以,重视这个问题并尽努力做好有关工作,对于政府来说,确实是非常明智的。

  粮油涨价,对于农民来说,也许是一个好消息,但按照过去的经验,涨价部分的大头很容易被中间商拿走,而且,粮食一涨,其他东西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也会涨价。所以,农民要从粮食涨价中获得好处很难。今年政府对农民种粮实行直补政策。这两天财政局的分管领导老在说,在尽快研究出台直补的办法,其实办法很笨很简单,就是搞清楚种粮农民的名单和种植的粮食面积,然后由财政局直接支付给农民就行了。这个办法对农民来说最直接最有效,但却是站在上级政府不相信自己的基层政府的基础上的无奈之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农民是不是会因为这有限的补贴而产生种粮的兴趣,这就就需要以观后效了。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06年12月15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lvm

    粮食问题永远不能被淡忘,更不能被遗忘.贱谷伤农,贵地更伤农(政府对土地使用权增加费用,必然导致农民私下改变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总量再不控死,粮食危机是迟早要发生的.中央应该出二条措施:谷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提价;土地使用总量要控死,实行严格的计划制和审批制.特别是严处地方官员的阳奉阴为行为.

    2006年12月17日
    回复
  • 大道

    第三次时,价格已经基本放开,是随着经济的增长慢慢上去的。头两次则是国家统一调的价。过去经济体制改革中,价格曾经是令人头痛的改革内容,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这个关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过了。现在的价格变动,也许情况会更复杂。
    回菲菲,早上我吃得还算多的,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吃六个,嘿嘿

    2006年12月17日
    回复
  • 菲菲

    你的胃口这么小啊,就三个小笼包子! 这样的话,不管怎么涨,都一样!

    2006年12月16日
    回复
  • 余韵

    你说这三次调价,前二次我都知道,当时的调价都是极密文件形式下来的,物价局是与计划委员会并在一起的,我是打字员,精神要传达,那就要忙坏了我。

    2006年12月16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菲菲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在茭湖村被搅糊了 2015微周24 忙了一个星期 清凉世界 我拍小城之2008 让凉爽天气耍了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