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两探清凉寺 偶遇王次翁(三)

2015年2月4日 2870点热度 2人点赞 2条评论

DSCF6744
  回到清凉寺旁边的空地上,碰到两个正在收拾东西的村民,原来刚才我在山中听到的说话声和锄头挖地声,正是他们两个发出的——他们在山中挖冬笋。两次来此地,在这山谷中,就碰到了这俩本地人,赶紧向他们打听情况。他们说,这“小娘坟”是浦口王人的,坟墓在文革的时候被破坏过,后来被浦口王迁回去了。我说不对啊,那上面不是还有三支墓地?还立着新碑呢。他们说是吗?那地方,我们也很多年没上去了。
  
  又问起清凉寺的情况。他确定我们看到的那间小屋所在地就是清凉寺遗址,不过寺院早就不存在了。这小屋子是村中喜欢念佛的老人们搭的。再问下面的那块平地是怎么回事?他们说,这是前些年刚刚改过的农田,原因是上面有补助。原来如此!可这新造的田,似乎没有像模像样进行耕种,可惜!
  
DSCF3583
  又问起那座一瓢道人之墓的来历。村民笑说,那是他们村里一个医生的坟地。如今他的老伴还在,快一百岁了。这老医生如果在世,也差不多年龄。他们补充说,这户人家以前成份不好,是地主。
  
  怪不得!冠之以一瓢道人,我猜测这位陈老先生是个中医。中医不是说悬壶济世么?此壶即以葫芦制成,当年我们农家用的水瓢,是切开的半个葫芦。看来这老中医还很谦虚,说自己只是半个葫芦,一瓢而已。
  
  回到家中,查有关资料,发现这清凉寺很有说头。清代《忠义乡志》不仅对此寺有详细记载,而且对历代志书的记载有辨伪分析。从记载中得知,此寺初建于朱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有个茅将军舍弃住宅建寺庙,吴越王钱氏还给赐了额,叫“归顺”。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改清凉院。据记载,寺院旁边有茅府茅君祠,这清凉院上的瓦上都有“己巳茅号”四字。南宋绍兴十九年,也是己巳年,王次翁亡,葬于此山中,因为那年也是己巳年,因此,当地有人说这是“己巳之应”。算起来,从梁开平三年己巳清凉寺建成,至绍兴十九年己巳王次翁葬此山,历时二百四十一年。
 
DSCF3495  
  先前,我以为这王次翁是个本乡受人尊重的先贤,可一查,不得了,这人背负着恶名哪!他是南宋时与岳飞、秦桧同时代的官宦,可以说他们都是同事。可惜,王次翁与秦桧是一个阵线,主张投降不说,害死岳飞这事,竟然他是幕后军师。这罪过就大了,人品有问题啊。布衣修史的清代史学家万斯同在看了王次翁撰写的《王世传家录》后,愤然挥笔写道:“若非《王氏传家录》,谁识奸谋由此人。”关于王次翁的传略,有《宋史•王次翁传》,记载得很详细。
  
  史书记载,王次翁是济南人,如今他的族人们住在奉化的浦口王村,与他墓地的直线距离有20公里。当年到底是王次翁带着族人们到奉化居住的?还是族人们先住这里,他辞官回家后,也随族人同住奉化?不得而知。而且奇怪的是,他的安葬地跟族人居住地的距离差这么远,不知什么原因。好在,如今他的后人们还都认他,还不错。
  
  还查到一个与清凉寺有关的传说,这回说的是南宋一个名僧:无准师范。无准师范曾在浙江一带多个名寺住持过,其中包括奉化的雪窦寺,还有一个就是这个清凉寺。有关他的人物年表中标明,他入住清凉寺宋嘉定13年(公元1220年)。这事又有一个传奇般的记录——《续传灯录》第三十五卷记载,无准师范“忽夜梦伟衣冠者持把茅见授。翌日明州清凉专使至,师受请入院,见所谓伽蓝神,茅其姓,衣冠与畴昔所梦无异。”传说又一次把清凉寺与茅将军联系在一起。只是如今这地方非但寺院不见了,茅姓居民也似乎不见踪影,也没有记载中的祠庙旧迹可循。不知道这位茅将军是何方人氏,有何来历。
 
DSCF3593  
 
  因为无准师范对茶文化和佛教输出到日本有很大贡献,在日本影响巨大。前些年还有日本信徒前来寻问清凉寺,可惜,找不着了。
  
  清凉寺初建时规模宏大,宋《宝庆志》载:有常住田一百六十亩,山九百六十二亩。岁月荏苒,沧海桑田,到了清代咸丰年间,清凉寺差不多就废圮了。此时,应家棚人陈纯富又助田五亩地三亩,再建寺庙————这应该就是我们看到的现在那个遗址的规模了。
  
  说了半天的清凉寺,除了清代这最后一次的复兴与所在地的应家棚人有点关系,其他好像都没应家棚人什么事。不过,我感觉,这应家棚还是一个充满仙气的地方:除了清凉寺遗址旁边那个“一瓢道人”墓,在清凉寺水库大坝外面,看到一处规模不小的墓园,基园旁有亭,曰“清玄亭”,墓园有门,门额上书“众妙之门”四字,奇不?
DSCF6725

DSCF6726
  
  附:忠义乡志关于清凉寺的记载:
  
  清凉禅寺,县东清凉山(宝庆志、浙江通志、府曹志、县施曹二志均作县东九十里,延祐志作州东九十里),朱梁开平二年(宝庆志、延祐志作朱梁龙德初,嘉靖志、府曹志、县施曹二志作梁龙平二年,案:梁无龙平年号,误),僧云华建(施志)。茅将军舍宅为之,吴越王钱氏给额曰归顺(宝庆志)。宋治平二年,改清凉院(施志。宝庆志列清凉于禅院,皇朝治平中,赐今额;延祐志作宋治平初改今额;嘉靖志、府曹志作宋治平间改清凉院。案:宝庆署清凉院,云改今额,是;延祐署清凉禅寺,云改今额,非是),距院五里有茅君所居,故名其下,民犹有以茅佾为一户籍者,院之殿宇所覆皆古瓦,上有己巳茅号四字。茅君祠在院东庑,水旱疾疫,祷无不验。绍兴己巳敕葬王参政于其山,人谓己巳之应(宝庆志。案:梁开平三年己巳至绍兴十九年己巳,凡历二百四十一年)。明洪武初改寺(县施、曹志。按:延祐志已作寺,县施曹二志言洪武初改寺,误,兹以沿讹已久,姑从之)。永乐十年命并天下寺僧,以奉化县东清凉寺僧,滨海归并至太清禅寺(太清寺志略),旋复分设。国朝雍正十三年,僧子常重兴,咸丰间几废,陈纯富(应家棚人),为助田五亩地三亩零(宝庆志:常住田一百六十亩,山九百六十二亩)。同治年立有碑石。
  
  

标签: 古迹
最后更新:2015年2月4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狂笑三声半

    考古钩沉是门苦力活也。不过有所得就是报酬奖励,最喜的是,无意中大海拾遗珠,则令人狂颠不已哉。

    2015年2月5日
    回复
    • 大道如水

      @狂笑三声半 堆砌文字辛苦些,问题是好多事情没多会儿就全忘记了。

      2015年2月5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狂笑三声半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农民“画家”胡位平 微周1718——过了五一 里程记录 半年又过去了 博客搬家了 微周1750——见了冰雪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