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赵岙村

《大堰赵岙村》
  大堰镇有个赵岙村,我应该在二十多年前就知道。可真到村里的实地,还是去年。去年夏天,我满奉化跑,遍访乡村小庙,在七月流火的一天傍晚,跑了上百公里之后,最后一站到达这赵岙。在村口,匆匆拍了守在水库边的一座小庙,环顾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就走了。那天,我感觉这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村口的水库很衬景,把这个小山村映得世外桃源一般。尽管已是傍晚,但村口还见不到一个人,西下的夕阳将村子照得暖暖的,显得格外宁静。当然,这是事后我在照片上看到的感觉。事实上,那天气温接近40度高温,已经太暖了。
  
《大堰赵岙村》  这两年,走村串户的事干了不少,以前到一个村总要写一篇文章,可慢慢地失去了兴趣。原因是,大多数村的景物都差不多——无非是乱石墙基石板路,老人与狗守着村,大多没有啥特别的说道。这赵岙村,村名俗,也没听说出过啥大人物,自然也就勾不起我的兴趣了。
  
  前两天再去赵岙,纯属偶然。星期天,跟着老董去大堰买高山大米,见了货,还有时间去逛逛,于是就开车上西畈。在快到西畈的时候,同伴看到路边的指示牌,说这赵岙是什么地方?好象还没去过。我想起去年也只是匆匆一瞥,反正天不好,也没啥地方好去,于是就同意他们的提议,去重游赵岙。
  
  在去年停车的村口停好车,下车一看,大失所望:记忆中的世外桃源不见了,村口的水库已经抽得快见底,水库大坝在整修,村口四处都是建筑材料。没了水的映衬,这村显得七零八落,景不成景。
  
  但既然来了,还是进村看看。还好,转到进村路口,直直的路尽头,一棵银杏大树下,一排老屋,青墙黛瓦,还是让我产生了要进去探究一番的欲望。
  
《大堰赵岙村》  还没到那树下,却见路右边一条弄堂门口,奇怪地蹲着一对石鼓。看看这条弄堂后面的房子,似乎感觉这石鼓不应当设在这里,莫非是村人好事,从别的地方搬过来的?可想想这是弄堂口,不是私人领地,谁有那么好动机?遂钻进弄堂去看。弄堂不深,没几步就到半个院子,房子半新半旧,院里有位老太太在缝缝补补。问老太太门口那对石鼓的来历,老人说本来就在那里,这里叫石鼓阊门,上去还有一个旗杆阊门。听这名字,可能过去村里出过人物,至少也是有钱人。
  
《大堰赵岙村》
《大堰赵岙村》
《大堰赵岙村》  果然,再回到大路往里走,对着那棵银杏树的又一弄堂口,又趴着一对石鼓。石鼓旁边有一对水泥板做成的长条凳——估计这地方是村里老年人纳凉聚会的活动中心。进弄堂,路依山而上,两边房子或新或旧或破,跟别的山村显出一样的味道来。穿过村巷,来到后面高处,发现村东有一个平台,上面有新房子,走近了看,是村综合楼。综合楼大门紧闭,门前树了几捆卷起来的晒谷的竹簟。绕过综合楼,发现旁边的视野突然开阔,站在高处可以看到半个村子,进村的道路和村口的水库一目了然。而这楼边的坡上,竟然种满了盛开的鲜花。在一个天色阴沉的下午,突然看到一片鲜艳的花,让人一阵惊喜。
  
《大堰赵岙村》
《大堰赵岙村》  综合楼后面有一块空地,上面放着一对篮球架,从架势看,分明是一个篮球场。可整块场地杂草丛生,高低不平——没办法运动啊。场地边站着一个端着茶杯的中年男,笑说,这是装装样子的,从没打过球。又问我是哪来的?记者吗?我说不是,四处瞎走的。我问他:是村干部?他笑而不答。再问:值班么?他说今天星期天,不用值班。
  
《大堰赵岙村》  看了村东,又转向村西。从远处看,村西有一片梯田,晚稻收割了一部分,稻草捆列队在田里,好象站岗放哨的卫队一般。心想从那里观察全村的景象,可能视角更好。可走着走着,却走到一户人家的院子前面了。从屋里冲出两条小狗,一个劲地冲着我们叫。随着狗叫声,又走出一个年轻媳妇,听口音,好象不是本地人。我说是外来媳妇吧。她也笑而不答。她说绕过她家院子,可以到她屋后的大路,从那里可以到山上去。
  
《大堰赵岙村》  跟着这年轻媳妇到屋后,看到看到一条用块石铺成的山路,我们现在流行将它叫古道,就是当地老百姓历经多少代的努力慢慢铺成,而又在这个时代所谓的现代化浪潮中渐渐湮灭,城里人又感觉似乎特别怀旧特别想探究的那种。我拿出手机看了一下这路的走向,发现后面就是山,翻过山又到了另一边的公路,应该没有啥特别的去处了。
  
  走到刚才看到的梯田中看全村,发现看到的村景也没我想象的好,下面无非是高高低胝的房子,鳞次栉比的屋顶。看没啥好欣赏的,复又沿古道到村中,回到村口那棵银杏树下。银杏树下的另一边山坡上,有一残墙耸立着,墙下有一口四方老井,黑黝黝的,似乎这墙后面还有些可以深究的内容。上去一看,原来也是一个院子,房子都快倒了。在院角发现一只石狮,不大,三十来公分高,狮子嘴巴里面含着的石球可以转动,看样子也是个老物件,但是不是这个院子的原物,就不知道了。
  
《大堰赵岙村》
《大堰赵岙村》
《大堰赵岙村》
《大堰赵岙村》  回到大树下,见老董正和村里人说得热闹。原来他和在洗衣物的大妈对上亲戚了,说论起辈份,这大妈得叫他舅舅。跟这大妈说起村里的掌故,倒真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说这石鼓阊门口原来住过一位神人,能用脚写字。那年有一大官得罪同僚,被人告到皇帝处。大官担心被问罪,神人听说此事,说没事,我给你写张申诉状纸。于是那大官先请他喝酒。酒喝得快醉了,看他还没有动手写状纸的意思,于是问他什么时候写。那神人转眼从桌子底下拿出写好的东西——原来那神人刚才一边喝酒,一边在桌子下面用脚写上了。后来这状纸果然发挥了作用,那大官没有被问罪。于是问他需要什么报酬。那神人说,啥报酬也不要,你给我送对石鼓放到我家门口吧。于是这就有了这对石鼓。
  
《大堰赵岙村》  那大妈就知道有这么个故事,不知道这故事发生的主人公名字和年代。我们也当作个故事听过。我们问她这赵岙村里人都姓赵么?她说是,但也有姓葛的。姓葛的是从萧王庙前葛那边迁过来的。旁边有一男的说,唉,不知道这葛姓的祖上是怎么想的,前葛那地方多好啊,我去看过,平平整整。却跑到这山里来!
  
  下山回到大堰镇上,碰到大堰镇的活字典毛老师,说我们刚才去过赵岙村了。他说赵岙有啥好看的。我们说看到两对石鼓,那东西有来历么?他说,赵氏家谱写着,赵家是宗代赵光义的后代。赵光义,宋太祖赵匡胤之弟,是宋代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赵匡胤死后他即位,是为宋太宗。看来这赵岙真有点来历呢。不过毛老师说,后来这赵岙没出过什么名人,那两个阊门,也就是后来出把秀才啥的,是他们留下的。
  

点赞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