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大堰赵岙村

2014年11月7日 2433点热度 5人点赞 0条评论

DSCF0000
  大堰镇有个赵岙村,我应该在二十多年前就知道。可真到村里的实地,还是去年。去年夏天,我满奉化跑,遍访乡村小庙,在七月流火的一天傍晚,跑了上百公里之后,最后一站到达这赵岙。在村口,匆匆拍了守在水库边的一座小庙,环顾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就走了。那天,我感觉这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村口的水库很衬景,把这个小山村映得世外桃源一般。尽管已是傍晚,但村口还见不到一个人,西下的夕阳将村子照得暖暖的,显得格外宁静。当然,这是事后我在照片上看到的感觉。事实上,那天气温接近40度高温,已经太暖了。
  
_MG_2267  这两年,走村串户的事干了不少,以前到一个村总要写一篇文章,可慢慢地失去了兴趣。原因是,大多数村的景物都差不多——无非是乱石墙基石板路,老人与狗守着村,大多没有啥特别的说道。这赵岙村,村名俗,也没听说出过啥大人物,自然也就勾不起我的兴趣了。
  
  前两天再去赵岙,纯属偶然。星期天,跟着老董去大堰买高山大米,见了货,还有时间去逛逛,于是就开车上西畈。在快到西畈的时候,同伴看到路边的指示牌,说这赵岙是什么地方?好象还没去过。我想起去年也只是匆匆一瞥,反正天不好,也没啥地方好去,于是就同意他们的提议,去重游赵岙。
  
  在去年停车的村口停好车,下车一看,大失所望:记忆中的世外桃源不见了,村口的水库已经抽得快见底,水库大坝在整修,村口四处都是建筑材料。没了水的映衬,这村显得七零八落,景不成景。
  
  但既然来了,还是进村看看。还好,转到进村路口,直直的路尽头,一棵银杏大树下,一排老屋,青墙黛瓦,还是让我产生了要进去探究一番的欲望。
  
DSCF1352  还没到那树下,却见路右边一条弄堂门口,奇怪地蹲着一对石鼓。看看这条弄堂后面的房子,似乎感觉这石鼓不应当设在这里,莫非是村人好事,从别的地方搬过来的?可想想这是弄堂口,不是私人领地,谁有那么好动机?遂钻进弄堂去看。弄堂不深,没几步就到半个院子,房子半新半旧,院里有位老太太在缝缝补补。问老太太门口那对石鼓的来历,老人说本来就在那里,这里叫石鼓阊门,上去还有一个旗杆阊门。听这名字,可能过去村里出过人物,至少也是有钱人。
  
DSCF1351
DSCF1357
DSCF1361  果然,再回到大路往里走,对着那棵银杏树的又一弄堂口,又趴着一对石鼓。石鼓旁边有一对水泥板做成的长条凳——估计这地方是村里老年人纳凉聚会的活动中心。进弄堂,路依山而上,两边房子或新或旧或破,跟别的山村显出一样的味道来。穿过村巷,来到后面高处,发现村东有一个平台,上面有新房子,走近了看,是村综合楼。综合楼大门紧闭,门前树了几捆卷起来的晒谷的竹簟。绕过综合楼,发现旁边的视野突然开阔,站在高处可以看到半个村子,进村的道路和村口的水库一目了然。而这楼边的坡上,竟然种满了盛开的鲜花。在一个天色阴沉的下午,突然看到一片鲜艳的花,让人一阵惊喜。
  
DSCF1392
DSCF1384  综合楼后面有一块空地,上面放着一对篮球架,从架势看,分明是一个篮球场。可整块场地杂草丛生,高低不平——没办法运动啊。场地边站着一个端着茶杯的中年男,笑说,这是装装样子的,从没打过球。又问我是哪来的?记者吗?我说不是,四处瞎走的。我问他:是村干部?他笑而不答。再问:值班么?他说今天星期天,不用值班。
  
DSCF1387  看了村东,又转向村西。从远处看,村西有一片梯田,晚稻收割了一部分,稻草捆列队在田里,好象站岗放哨的卫队一般。心想从那里观察全村的景象,可能视角更好。可走着走着,却走到一户人家的院子前面了。从屋里冲出两条小狗,一个劲地冲着我们叫。随着狗叫声,又走出一个年轻媳妇,听口音,好象不是本地人。我说是外来媳妇吧。她也笑而不答。她说绕过她家院子,可以到她屋后的大路,从那里可以到山上去。
  
DSCF1408  跟着这年轻媳妇到屋后,看到看到一条用块石铺成的山路,我们现在流行将它叫古道,就是当地老百姓历经多少代的努力慢慢铺成,而又在这个时代所谓的现代化浪潮中渐渐湮灭,城里人又感觉似乎特别怀旧特别想探究的那种。我拿出手机看了一下这路的走向,发现后面就是山,翻过山又到了另一边的公路,应该没有啥特别的去处了。
  
  走到刚才看到的梯田中看全村,发现看到的村景也没我想象的好,下面无非是高高低胝的房子,鳞次栉比的屋顶。看没啥好欣赏的,复又沿古道到村中,回到村口那棵银杏树下。银杏树下的另一边山坡上,有一残墙耸立着,墙下有一口四方老井,黑黝黝的,似乎这墙后面还有些可以深究的内容。上去一看,原来也是一个院子,房子都快倒了。在院角发现一只石狮,不大,三十来公分高,狮子嘴巴里面含着的石球可以转动,看样子也是个老物件,但是不是这个院子的原物,就不知道了。
  
DSCF1418
DSCF1430
DSCF1404
DSCF1446  回到大树下,见老董正和村里人说得热闹。原来他和在洗衣物的大妈对上亲戚了,说论起辈份,这大妈得叫他舅舅。跟这大妈说起村里的掌故,倒真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说这石鼓阊门口原来住过一位神人,能用脚写字。那年有一大官得罪同僚,被人告到皇帝处。大官担心被问罪,神人听说此事,说没事,我给你写张申诉状纸。于是那大官先请他喝酒。酒喝得快醉了,看他还没有动手写状纸的意思,于是问他什么时候写。那神人转眼从桌子底下拿出写好的东西——原来那神人刚才一边喝酒,一边在桌子下面用脚写上了。后来这状纸果然发挥了作用,那大官没有被问罪。于是问他需要什么报酬。那神人说,啥报酬也不要,你给我送对石鼓放到我家门口吧。于是这就有了这对石鼓。
  
DSCF1456  那大妈就知道有这么个故事,不知道这故事发生的主人公名字和年代。我们也当作个故事听过。我们问她这赵岙村里人都姓赵么?她说是,但也有姓葛的。姓葛的是从萧王庙前葛那边迁过来的。旁边有一男的说,唉,不知道这葛姓的祖上是怎么想的,前葛那地方多好啊,我去看过,平平整整。却跑到这山里来!
  
  下山回到大堰镇上,碰到大堰镇的活字典毛老师,说我们刚才去过赵岙村了。他说赵岙有啥好看的。我们说看到两对石鼓,那东西有来历么?他说,赵氏家谱写着,赵家是宗代赵光义的后代。赵光义,宋太祖赵匡胤之弟,是宋代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赵匡胤死后他即位,是为宋太宗。看来这赵岙真有点来历呢。不过毛老师说,后来这赵岙没出过什么名人,那两个阊门,也就是后来出把秀才啥的,是他们留下的。
  

标签: 乡村 大堰
最后更新:2014年11月7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先弛后张整一周(新浪微博8) 公共广告栏 儿子的买卖 感受竞聘 不认识自己 乡村漆匠竺文康――寿星谱(九)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