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进步,不容置疑,近20多年来这个时期,是中国在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短短20多年时间里,我们摆脱了物资严重匮乏,基本达到了人民衣食无忧的境界,第一次同步享受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
但是,在过去20年多中,有一些问题和矛盾也开始暴露出来。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偏颇。具体表现在: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的或者所加剧的,单纯以加快发展这个药方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诸多问题中的一些问题。因此,中央自去年开始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根据专家的定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这一发展观的提出,从理论上很好地回答了我们发展的方向问题,为解决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会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会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永续利用,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进步,更加注重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应该说,这是经济基础积累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进步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要求。在这个新的发展观指导下,中国将来的发展道路必然会走得更加扎实,更加稳健。应该说,贯彻科学的发展观,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也注意到,科学发展观提出后,我们社会上、学术界对中国过去发展的评论有失偏颇,对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有点茫然失措。如有人认为,由于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凡是对环境和生态有影响的事情,那是绝对不能妥协的;由于强调了以人为本,因此不能得到老百姓支持的事情,还是不要去触及的好;由于强调了社会事业发展,因此,有限的资金首先应该满足社会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的必要的硬件改造可以缓行。总之,好象继续做发展经济的事情,都应该被列入非科学发展的范畴,都有点不合时宜。这就把科学的发展观与发展对立起来了,这种言论和想法,对当前地方政府的行为起到了混淆视听,束缚手脚的负面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定义,自有专家来做,这里所说的,只是实际工作中应该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地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昭示我们:经济发展虽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却是发展的核心内涵。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的发展,什么都是空的。千万不能让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和言论搞得失去方向。
二是要站在大局高度和地方的角度,科学地认识“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在不同的地方应该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作为。就奉化实际来看,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城镇集聚人口的速度,尽可能快地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统筹区域发展的重点是尽最大可能地发展自己,避免在县域经济竞争中落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加快发展教育科技事业,提高全体市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程度;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点是在立足人的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点是开拓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提高地方经济的外向度。千万不要把五个统筹理解成放弃强的,只来扶持弱的。
三是要正确坚持以人为本。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竞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要看总体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期望每个人都同时得到同样的进步,这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竞争,保证强势群体在竞争中获利,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激扬,才能使整个社会充满强劲发展动力。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让人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这个道理现在有好多人有看法,但实际上是非常朴实明白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20年多的发展,我们今天根本就没有资格谈弱势群体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不能通过社会的首次分配来平衡,要通过社会的再分配机制来实现。千万不要以为让弱势群体都得到与强势群体同样的发展才是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尊重民意上,也要注意既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又要努力改造群众中存在的落后观念和局部观念。在基层做任何一件事情,想到得到百分之百群众拥护、满意、高兴的愿望是善良的,但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开展任何一项工作,要注意是不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是不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不是科学合理,是不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如果能够大体达到这些目标,就要注意通过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大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