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感受生活
  3. 正文

余庭长两三事

2013年9月11日 167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2013-09-11_000341-0.jpg
 
  那天,在日报副刊上看到一篇作者回忆他的老同事的文章。瞄了两眼,还没看完全文,我就知道这写的是谁。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一位姓余的法庭庭长,曾经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的邻居,虽然我跟他打交道不多,但印象相当深刻。
 
  刚工作时,因单位办公室用房紧张,我上班、吃住都在一个几平米的小屋里,说这小屋是寝室也好,办公室也好,反正,睁眼就是上班,闭眼即是下班,倒也乐得消遥。同在这一个院子里,除了我们农技站有六七个人,个个都得这样住着,还有法庭、派出所,他们虽然人也不少,但办公归办公室,宿舍归宿舍,上班下班的界线都清楚,也是令人很生羡慕的。我们大院这些单位合用一个食堂,请了一位老阿姨做饭。在一个锅里搅饭吃,相对来说,比较熟悉。
 
  我们这个院子里单位,大多数人都比较年轻。就平均年龄来说,法庭的年龄结构是最老的,四五个人中,年纪都比较大,都拖家带口的住在院里。法庭的庭长姓余,两个孩子都已中了中学。他的妻子在另一个乡下教书,只有星期天的时候偶尔来一下,因此,大多数的时候,只有他带了儿子,饭自己做,衣服自己洗,偶尔也会上食堂打一两个菜。他的宿舍就安在我们这一幢小楼的二楼,上班下班,必经过我的小间前。外人进来,也搞不清楚我们原来分属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单位。
 
  余庭长身材还算高大,整天着一件黑色制服,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倒也显出几分威严。不过,在基层的这些单位,做为一个领导的意义,无非是多做点事,也管不了别人太多事情。我经常看着他拎个包独自一人下乡去。庭长不是本地人,讲的话,有时候听着比较费劲。法庭正儿八经开庭的时候也不是太多,有时候开庭,也总是吵吵闹闹的,让我们听了,感觉不成体通,太不庄严了。不像有坏蛋被抓到派出所,有时候哇哇哭叫讨饶,让人听而生威。
 
  有一次我下乡到万竹,下午想回来的时候,没班车了,只得在当地的旅社借宿。吃了晚饭,没事干,在乡政府看报纸,意外碰到他跟几个不认识的也在,还说晚上要马上出山回家。我问能不能捎我出去,他爽快地答应了。记得那晚坐的是一辆蛮大的面包车,车厢后面还有铁栏杆隔出来的小空间,看上去像是关人的囚车。那天的事情,却好象是要解救一个被拐的外地妇女。事情有没有成功,我没印象了,总归是没好意思打听。只是觉得他们的工作,应该要比我的更难。
 
  常年在一个院子里,好象成了一家人。有时候吃了晚饭,我在寝室没事闲坐,他也会进来说几句话,但有一个特点:他从不在我房间里坐着聊天,总是说了没几句就转身走了。当年曾经说过啥,现在全没印象了。只有一次记忆最为深刻。那年我们一起分配到这地方工作的,有好几个同龄人,慢慢地,镇上差不多年龄经历的,常聚集在一起玩。那天晚上,同伴们聚集在我寝室里唱歌,一支接一支,越唱越热闹。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门被推开,庭长进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说,你们以为天不会亮了是不?吓得我的同伴们一窝峰全逃走了……在我寝室唱歌的同伴们被吓过两回,一回就是这庭长的骂,还有一回是我们在室内唱,突然室外有一个女声唱起了越剧,我们一下子都吓得噤了声,有胆大的同伴偷偷跑到外间,从窗户望出去,看到明晃晃的月光下,有一个女的,坐在井台上放声高歌。这歌我们是不敢唱了,连话都不敢大声说,想出去更不敢,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听外面没声音了,看着井台上也没有人了,伙伴们才都大着胆子跑了出去。第二天听说,这女的是个精神病患者,是我们的歌声把她给招来了。
 
  写到这里,好像这庭长威严得不近人情似的,其实不是,他也有像顽童一般的时候。那年夏天,天特别热,有一天傍晚,我们在门口闲聊,说啥时候一块儿到溪坑捉螃蟹去。没想到,晚饭之后,他竟真的来叫我了,我们两个到溪坑里,在浅水中,低头四处寻觅,捉到快天黑,才捉了没几个。我将那天的战利品全给了他。第二天吃中饭的时候,他突然到我寝室,小碟子里盛了两个烧熟了的螃蟹,说让我尝尝。哈哈,在清汤寡味的单身时代,这螃蟹的味道还真鲜。
 
  在这院子里过了一年多的时候,1988年下半年,我参加了团县委的竞选,本是抱着试试玩玩的心态,没想到过了一关又一关,最后闯到了政审阶段。组织部派人专门来了解情况,将这座院子里的所有人都谈了个遍,连食堂老阿姨都没漏下……若干年后,前去谈话的人成了我的同事,据他回忆,他们所谈的每个人,都对我予以高度评价。我想,这当中,肯定少不了这位庭长……
 
  又过了几个月,我离开了那个大院,进了城。随着我的离开,大院几个单位合办的食堂也散了伙……这之后,再没跟这庭长打个交道。直到数年后,突然听说他患恶疾,英年早逝……直到现在,有一些跟那个时代那个地方有过交集的朋友,偶尔聚集在一起,还会说起他,没有褒贬,只有回忆,还有唏嘘——这回,在报纸上读着他的同事写的怀念文章,我很觉欣然:作为一个过世20多年了的普通人,一直有人怀念着,总是好事。

标签: 人生 往事
最后更新:2013年9月11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宋代太白禅师考
红墙前的女孩 尚田达岙岭 晴雨相间的一周(新浪微博19) 数码摄影日志第二季(17):2006年5月 小公主 气温跌宕——201626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