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自得其乐
  3. 正文

2012陕西行(3)二访华清池

2012年8月19日 1642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2012-08-19_003049-0.jpg
  
  20多年前我首次来华清池时,印象中,这是乡村路边的一个景点,几间低矮的老房子前面,有几个泥潭,据说那就是当年的浴池子。逛了一遍,景区留给我的印象是灰黄一片,无甚生气。
  
  这次来,一下车,马上感觉这地方变热闹了——路两边全是卖旅游商品或吃饭的商铺,路旁的树木也挺茂盛,真是今非昔比!沿着这挺像景区的通道一路过去,到达一个广场,广场后面有一屏高山。雨还在不停地下,山上云雾缭绕,非常壮观。导游说,这山叫骊山,骊者,骏马也。这骊山也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骊山有温泉,历代达官贵人都在此占地建华屋,因此,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故事都与这个地名有关。远古时最名的是女娲在此炼五色石补天,古代最有名的是杨贵妃李隆基泡过澡的华清池就在骊山脚下,近代最有名的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2012-08-19_003049-1.jpg
  ▲进入景区的道路,绿化郁郁葱葱。
  
2012-08-19_003049-2.jpg
  ▲景区大门前的广场,后面的骊山上云雾缭绕。
  
  骊山前面建了好大一片建筑群,都是高大的仿唐建筑,以致于我完全唤不起20多年前第一次来时的记忆了。高大的大门,门楣上有“华清宫”匾额。进入大门,又是一个广场,广场后有一水池,临水池又一殿,上挂匾额“长生殿”。导游说这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立下“七夕盟誓”的地方。往左走,见一大水面,此谓“九龙湖”。湖前有飞霜殿,据说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来此居住的寝宫,冬天温泉水暖,碰到冷空气成飞舞的霜,因此得名。九龙湖湖面上有船舫,是唐玄宗与杨贵妃游玩的地方。现在的湖面上有几块漂在水面的平台,听说天气好时这里有演出,今天雨大,当然看不到了。
 
2012-08-19_003049-3.jpg
  ▲长生殿。
 
2012-08-19_003049-4.jpg
  ▲九龙湖。
 
2012-08-19_003049-5.jpg
  ▲船舫。
 
2012-08-19_003049-6.jpg
  ▲飞霜殿。
   
  再往左边走,进入华清池的温泉遗迹,这是这个景点的精华所在。在华清池遗址上,挖掘出了许多汤池遗迹,上面都加盖了房子,这些遗迹大概都经考古证实,杨贵妃、唐玄宗以及他们的宠臣洗浴的池子,依据级别、宠爱程度不等,池子大小、豪华程度都有区别。从池子的构造看,给排水装置设计合理,技术含量已经相当高了。
 
2012-08-19_003049-7.jpg
2012-08-19_003049-8.jpg
2012-08-19_003049-9.jpg
  ▲大小不等的汤池遗迹。
 
  在这些建筑之间一块空地上,有一座杨贵妃沐浴的雕塑。游客皆围在雕塑边戏水,过去一看,发现雕塑旁边的两莲花座中有水流出,伸手一探,竟然是温度很高的温泉,在这寒意不小的雨天,用这热热的温泉洗一下手脚,感觉挺不错。
 
2012-08-19_003049-10.jpg
  ▲杨贵妃出浴雕塑。
 
2012-08-19_003049-11.jpg
  ▲游客洗温泉。
  
  再往左走,进入一座与刚才见到的仿唐建筑风格迥弄的精致院落。这就是有名的环园五间厅了。当年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里。导游介绍,当年整个华清池在安史之乱时毁坏。这环园是清时临潼的县令修建的,因此,建筑呈清代风格。环园建成后,慈禧太后来西安曾住于此,1936年,蒋介石督促张杨“剿匪”,也驻于此,因此引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五间厅是一座由五个单间组成的厅房。结构简单,毫不张扬。目前的陈设是根据西安事变时布置的,有蒋的卧房、书房、会议室等。前面的墙上有许多弹孔。有游客说这弹孔是不是真的,我们的导游略显夸张地说:怎么不是真的?你对社会的诚信程度也太低估了吧。
 
2012-08-19_003049-12.jpg
  ▲西安事迹蒋介石的住地五间厅。
 
2012-08-19_003049-13.jpg
  ▲墙上的弹孔。
  
  当年西安事变发生后,蒋独自一人逃到后面骊山半山腰两块巨石间躲藏,最后还是被抓住。蒋被抓的那个地方,十年后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建起“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易名为“兵谏亭”。导游指山腰间一处亭子说那儿就是,因为雨,我们没上去近观,只在山下远远看了看。20多年前我初次来时,也是这样远远的看了看,只是当年这山上的树木远没有今天这样葱翠。看来近20年间,这儿的植被保护工作做得相当不错。

标签: 旅行
最后更新:2012年8月19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出趟远门 看上去很美 数码摄影日志(8):2003年2-6月 我的酒事 幼儿亦老成 乡村教堂4座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