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自得其乐
  3. 正文

2010陕豫行(18):黄河花园口

2011年12月12日 187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2011-12-12_233749-0.jpg
 
  在迎宾馆里流连一个小时。10点半结束,主人带我们到第二站,赶往花园口。
 
  前一天说起花园口,我说这地方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当年我的老乡为了抵御日本鬼子入侵中原,扒开了黄河的花园口大堤,汹涌的黄河水泛滥中原,人民死伤无数。这是当年我的老乡的一大罪状。要说推究历史,最好是上实地看看。所以说,这花园口有条件一定要去看看,沈水波戏说是代老乡向河南人民谢罪。路上,我给妻发短信,说我正赶往花园口。她回信说,你不必代人受过。看来,我的老乡扒花园口这事,在国人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非常的深刻。
 
  车子在黄河大堤上行驶。这一段的黄河大堤上的公路建设得非常好。柏油马路宽阔,车子行驶在上面,悄没声息,路两边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李新的先生说,这是前些年黄河大堤标准化建设的痕迹,这样的路一直可以通到武汉。走在这样的路上,你不能不感慨,中国人的钱实在是多得化不了啦。
 
2011-12-12_233749-1.jpg
  ▲黄河大堤上的公路。
 
  11点,我们到达花园口的黄河大堤上。依旧看到的是园林式设计的堤坝。黄河滩像极了我们这象山港退潮后的泥涂,广袤而荒凉。有几条有水的河汊,不时有快艇开过。不时有人来问我们坐不坐快艇。看来他们的生意不咋的。
 
2011-12-12_233749-2.jpg
  ▲黄河滩上泥涂跟我们的海涂差不多样子。
 
  大坝旁边,有个花园口引黄闸。我注意到,那闸门前面有个水位标记,看着那个标记,看着逐年提升的水位,不禁令人倒抽冷气。远处有一条大桥横跨黄河,问了一下,那果然是郑州黄河大桥。
 
  在这地方拍了几张照片,主人带我们去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参观。
 
2011-12-12_233749-3.jpg
  花园口引黄闸。
  
2011-12-12_233749-4.jpg
  引黄闸外,远处的郑州黄河大桥。
 
  黄河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是当年国民政府扒开大堤之后,1946年堵口的地方。这座广场很有意思,广场远离河堤的那面,有一面长长的大型石雕墙,石雕宽1460米,是当年扒开大堤坝经洪水冲刷后最宽达时的宽度。上面刻有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浮雕和文字,说是国共各一半表述这一事件。石雕墙的两头,各有一座六角琉璃瓦亭,两亭相对而立,亭内各有六面柱体石碑一座,分别设有当年国民党所设的“民国堵口合龙纪事碑”,和1997年由河南省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所立的“黄河花园口决堤渡口记事碑”,也是各按各的表述。有意思的是,国民党的碑文记载的是以大堤恢复工程为主,人民政府记载的是决口至恢复的整个过程。
 
2011-12-12_233749-5.jpg
  ▲石雕墙。
 
2011-12-12_233749-6.jpg
  ▲记事亭内的记事碑。
 
  根据现在官方的说法,黄河花园口扒堤,是为了阻止日本军队占领武汉的计划。1938年6月9日花园口被扒开,黄河水下泄后,土肥原14师团先头部队1500人、另一支日军16师团3000多人已经开始向郑州进犯,这时突然陷入了黄水的包围之中。 日军被黄水阻隔后,放弃了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计划。他们退守到徐州后,南下到蚌埠,过淮河,再到合肥与日军其他部队会合,又开始从长江北岸进攻武汉。黄河改道,虽然为蒋介石争取了喘口气的时间,但到了1938年10月,花园口扒开后第4个月,武汉仍然失守。花园口决口终究没有挽救武汉失陷的命运。
 
2011-12-12_233749-7.jpg
  ▲扒口处。
  
  花园口决口后,黄河西边一路沿颖河下泻淮河,东边一路沿涡河到安徽怀远流入淮河,黄,淮合流后涌入洪泽湖,淮河、洪泽湖沿岸变成了一片汪洋。黄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根据现在通行的说法,这次洪灾,河南、安徽、江苏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豫、皖、苏三省共有390万人背井离乡,他们一路乞讨,远的一直逃到陕西甘肃等省,死亡人数达到89万。

  随着花园口口门越冲越大,下游故道逐渐干涸,黄河水全部从花园口下泄,黄河就彻底改道了。由于没有固定的河道,新黄河滚来滚去,这样在豫、苏、皖三省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沼泽区,也就是黄泛区。黄泛区从花园口到淮河长约四百公里,宽10公里到50公里不等,最宽处可达80公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投降。而此时的花园口也被扒开了7年多的时间,决口处已经由最初的4米多冲宽到一公里多长,远望已是茫茫一片。抗战刚一结束,蒋介石声称让泛区人民早日回家,做出了堵塞花园口,让黄河回归故道的决定。
 
  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个口水仗。当时,黄河故道上已经生活了30多万人,故道大多位于解放区境内,由于故道长时间干涸,堤防也千疮百孔,无法挡水。于是,八路军认为,蒋介石堵塞花园口此举,仍然是想以水代军,扼制解放区。但恢复黄河,治理黄泛区是人心所向,谁也无法阻挡。于是共产党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到1947年3月15日,花园口堵口工程终于成功。历时8年零9个月,横冲直闯的黄河终于回归了故道。
 
  黄泛区终于回归平静。意外的是,陪同我们的主人都说,黄泛区经过黄河水长时间的浸泡,土地变得非常肥沃,成了天然的粮仓。
 
  现在,在网上有对花园口阻碍日军的作用、黄泛区因花园口决堤而死亡的人数有质疑。由于现在的人们都不是当事人,任何说法都难以服众。只是,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扒开花园口这个事实,是世上公认的。
 
  现存的黄河,管理权在水利部直属的黄河水利委员会,这是个与地方水利系统并行的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总部设在郑州。下面还逐级设立地方委员会,陪同我们参观的马红、李新两位大姐和李新大姐的丈夫都是黄河水利委员会系统的,对这一段历史非常内行。现在黄河大堤内侧,还有着相当面积的耕作区,一部分是黄河水利委员会自己经营的,一部分是老百姓“占滩为王”的,他们说,每到黄河汛期,上游暴雨时,必须动员在黄河大堤内耕种生活的村民转移。有的已经在滩内安家落户的,到大堤外必须落实好对口接待的农户。滩内一些人家的房子也很有讲究,有的房子柱子建得很坚固,墙是用泥巴建的,黄河水淹过后,墙没了,柱子还在,修理恢复很方便。有的住家附近,黄河水利委员会还帮助农民建了高台,一般洪水的话,他们就逃到高台上避水。我说这黄河水不会一下子大起来淹人?他们说,上游逐级有水文站,来水都可以准确预报的,没问题。
 
  越过黄河大堤,通过一条长长的路,我估计着应该不止一里,主人把我们带到一个叫黄河南裹头的地方,那儿其实就是在黄河大堤内的一块高地,因为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了一个湿地公园。公园内有游船\快艇供游客玩乐,车子甚至可以开到河滩上。我们就是在那个地方吃了中饭,然后辞别热情的博友。乘机回家,结束了此行。
 
2011-12-12_233749-8.jpg
  ▲南裹头上的树长得高大,远处河滩上可见许多游人嬉戏。
 
2011-12-12_233749-9.jpg
  ▲这些船都是水上餐厅。
  
2011-12-12_233749-10.jpg
  ▲眺望黄河,无边无际。
 
2011-12-12_233749-11.jpg
  ▲午饭就是在这儿吃的。
 
2011-12-12_233749-12.jpg
  ▲与热情的博友合影后,告别。

  [font=黑体]【完】[/font]

标签: 旅游 陕豫行
最后更新:2011年12月12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雨中闲看庭园春 悲哀的青年节 临河小筑 平淡一周(新浪微博26) 网友投稿:房子没了 ,全是草 一周无休——201623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