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自得其乐
  3. 正文

为老李的《往事回眸》写序

2020年5月20日 2007点热度 6人点赞 0条评论


  星期一到办公室,必现桌上多了一本书,拿起来一看,《往事回眸》。哈,“公社老干部”老李的第二本书终于印出来了。
 
  大概去年过年前,他来找我,说从自己的博客发的文章中,选编了两本书,一本是游记,一本是记录往事的,让以前的老同事们分别写个序。他给我的任务是替记录往事的那本作序。我还从来没有替人家的书写序,顿觉任务 巨大,好在他写的东西太有嚼头了,还是能写一些感想的。过了一段时间,我交了稿,接着又过了一段时间,看到了印出来的由另一们朋友作序的游记。我一直等他的第二本书印行,去年碰到时问起过一次,他说不好意思,这事一拖就搁下了。我深为理解,我手头也有一些事,一拖几年完成不了,有的拖一拖,可能就把事给拖没了。幸好,他这书还是印出来了。可见老同志比我更有毅力。
 
  翻看书本,首先看到的是我写的序,自己曾经写过的东西已经淡忘,这一看,觉得本来还可以写得更好些,但是,人家已经印出来了,也没了后悔药可吃,于是,决定把这段文字贴在自己的博客中,作个纪念:
 
  序言
 
  老李来找我,说他要为自己十年中写的文章结集出本书,邀我作个序。我说作序不敢,也不会,写个读后感吧。
 
  老李大名李根裕。无论从年龄还是职场排序,他都是我的前辈:他参加工作时,我还在地上“捡鸡屙”。后来,由于都在政府机关工作,从大范围讲,也可以说是同事。但他还没退休时,我们之间却并不太熟——因为没有直接的工作交集,最多算是点头之交。他的最后一个在职岗位是溪口镇人大主席,有段时间,市里开人代会,代表名录上他的名字经常排在头一个。所以,我对他的名字,比对他本人还要熟悉。
 
  对他真正熟悉并了解,却是在网络上。大概五六年前,搜索本地的资料,看到一个新开的叫“公社老干部”的新浪博客,再一看头像,嘿,这不是老李么?有些年头没见,竟然在网上碰到了。于是经常看他的博客,他发了新文,我拜读完在后面留言。所以,他说要我写序,我不用按照一般惯例,让他把文稿拿来给我看,他的文章,我绝大多数都已经读过。
 
  正如他的网名叫“公社老干部”一样,老李是那个年代,从乡村青年成长为基层领导干部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一生没有离开过家乡,但是却经历了这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大变革,我们都差不多从最原始的生活形态一脚跨进了现代化社会。同时代走过的人数以亿万计,除了少数专门用文字吃饭的人之外,普通人很少会去记载这个亲身经历。尤其是许多像老李这样,文化程度不高,后来也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老同志,退休之后就在家抱抱孙子、打打麻将,等着自己慢慢变老,将余生度过,亲历过的往事也烂在肚子里,最终成了灰。老李却并不一样,他说:“几十年来,经历多少沧桑与奋斗,沉淀了多少往事与回忆。这些事,有的平平凡凡,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复杂,有的简单;有的顺利,有的曲折;有的心甘情愿地做,也有的违背意愿地做。做过多少事,看过多少人,才在蓦然回首间醒悟。昨天干了些什么,过去的正确与否,这些都已不能修改,时光不能倒流,它只能靠回忆来链接。”他从退休那天起拿起笔,在博客中以《退休了》开篇,自觉地适应新生活,从容地周游世界,执着地学习新本领,认真地贡献余热做好事,慢慢地记录曾经往事……半生的厚积,到这十年的薄发,回头一看,满满的全是成果,让人好生羡慕!
 
  老李写的东西有品头。在这一篇篇短文中,他写当年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也写小时候的努力;写刚参加工作的懵懂,写认真工作的成绩,也写偶尔会遇到的挫折;写曾经经历过的计划生育、大学大寨、农村改革、土地承包、山林定权、房屋拆迁、道路改造等一个又一个硬仗,也写荒唐岁月中的荒唐往事;写几十年来与同事、与老百姓的真情交往,也写当年碰到过的一些人间是非……也许是同在一个时代中走过,也许是饮着同一个流域的水,他描述的事物,我熟悉不过,他讲述的故事,我亲切不过,所以,他写的文字,我也很容易感同身受。老李的文字,朴素得像地里刚拔起来的一根大萝卜一捧鲜花生……这里,可能读不到文采,感受不到技巧,但却有着淳朴的泥土气息,浓浓的人间真情。
 
  讲起历史,人们总是依赖于官方正史的记载。但如果没有像老李们这样留下一些朴素的文字,我们可能会失去很多历史的血肉。从这个角度理解,老李的这些故事和文字,也就不再是私人记忆,它们的存在,为大时代留下了小细节。我也感慨,我们慢慢淡漠的许多记忆,却总会有人替我们收拾。
 
  感谢老李。
 

标签: 读书
最后更新:2020年5月20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对弥勒文化的再梳理 2014微05 又见李花 写在2013弥勒文化节之前 微周201348 做鬼脸的孩子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