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谈古论今
  3. 正文

解决“三公”只需“一公”

2011年8月4日 4744点热度 0人点赞 11条评论

2011-08-04_235940-0.jpg
  
  国人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的不合理,厌恶由来已久。记得很多年前,开始有意见的仅是公款吃喝,中央屡次发文,前前后后几十个文件,最后还是没能管住一张嘴。到了七八年前,管吃喝的文件不见了。与公款吃喝比起来,公车消费与公款出国的开支,远远超过了吃喝。“一公”问题进化成了“三公”问题,于是,中央又开始发文管“三公”了。当然,与当年的“一公”如出一辙,“三公”自然也管不好,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今年3月,国务院定出时间表,要求各部门6月公开支出上一年的“三公”支出情况。温家宝指出,要大力推进行政经费包括出国出境、出差、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等支出详细公开。按照国务院要求,有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部门决算。这似乎一下子把中央各部委推到了“绝境”。随着6月“大限”的过去,在媒体与公众对“三公”的穷追猛打之下,各个部委终于开始羞羞答答地公布了2010年“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6月大限过去一个月之后的8月1日,有85个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
  
  可“三公经费”的公开,并未获得国人的赞赏,相反,质疑声音接踵而至。公众普遍的质疑是:一是对部分部门“三公经费”的真实性高度怀疑,如住房城乡建设部去年一年的公务接待费(含外事接待费)支出仅26.07万元,红十字会公务接待费更低,15万元;国家信访局2010年“三公经费”加起来也支出只有98.25万元。二是“三公经费”帐目过于简略,缺乏解释说明,普通百姓很难看得懂,况且所有的部门均只公布了总支出,没有人均概念,更没有明细帐,加上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没有可比性。公众对这样子的公布并不满意。
  
  公布“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三公经费”支出的合情合理合法,确保“钢”要用在“刀刃”上,而不是铺张在荒淫无度的享乐里,更不是落入了小团体的腰包里。目前这样的公开,会对抑制“三公”消费起一定作用,但不会起到根本的作用。任何一个部门都能够找出几个理由为自己的高支出辩解,也可以为今后的费用膨胀找到借口。从行政管理的理论上说,一个部门对本部门预算的膨胀是有内在张力的,必得借以有效的外部因素加以约束,否则这个内在动力没有止境。因为任何一个部门主管,都会在外部约束与内在张力之间寻求平衡,外部约束失效的恶果就一定会是内在张力的无止境膨胀,因为,能最大限度满足内在动力的领导,对下属来说,肯定是一个“好领导”。所以,公开必须是面向公众的,在有限范围内的局部的内部公开,达不到约束的最大化。
  
  关于“三公”消费的合理性,我不说天下人也明白:公款出国早就成了官员的待遇;公款接待或是慷公家之慨享自己口腹之乐的借口,或为自己的“成长”铺路,或为自己的局部小团体谋利;公车三分之二私用论早已经达成共识。一句话,谁都明白这里面不合理的支出是大头。但是即使贵为国务院总理,想在一天早晨把这所有的事情厘清,也并非是那么容易的。那么,让谁来担任此重责?我想,非常简单,还是一个词:彻底公开!
  
  第一,将涉及“三公”的费用,精确到每人每车每事,事无巨细,全盘公开。谁要出国,事先公示预告原由和行程;谁要安排接待的,事先公示来者何人何事;有专车的,年初制订好预算,定期公布去向、里程。所有这些事项,只要发生了,全部在自己单位的网站上逐项公开,接受公众监督。这样,就必然把“三公”中绝大多数打秋风的,占便宜的,见不得人的,先一扫而光了。
  
  第二,从上到下全面公开。光中央部委公开没有用,每个部委下面还有直属小单位,下面还有省、市、县业务单位,自己不能直接花钱了,他可以将钱以专项资金的名义,先拨到下面,再让下面为自己的支出买单,还可美其名曰“转移支付”。这样,在自己的帐面上就看不到了。所以,如果一公开,必须自上而下逐级逐部门同口径公开,凡是运用公共财政的款项,不能留有死角。
  
  公开这事,必须从上做起,逐级往下。现在好多基层的部门,好大一部分接待经费开支,用于接待上面的领导了。如果从下面先开始做,有可能让这个地方的这个部门,弄得灰头土脸,该办的事办不了,该巴结的关系巴结不了,不说个人事业受损,确实也会让地方的利益受损。只有全国一盘棋,大家一起做,同样标准做,才会真正起到效果。因为,只有公众的监督,你找不到泄气的对象,找不出怨言的理由。
  
  这么说,本人是有一定体会的,多年前,曾经刮起过一阵政务公开风,要求各个单位公布单位的财务开支项目。根据上级下发的目录,我们整理了几次,把公开的内容悄悄贴在单位不大用的一个接待室的角落里,没想到,公布了两次,单位的接待费用就明显下降。细一推敲,原来单位有几个比较喜欢请人吃饭的,公布帐目之后,请吃的次数显著减少。这还是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的公布,根本没有让“外人”看到呢。从此,对公开这两字感受深切。
  
  处在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内,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作为也是局部暂时的。就一个部门的一个领导而言,他不可能首先在单位内部动真格地推行这个办法,因为如果光他一个人如此,有可能是将自己推上“自绝于组织自绝于群众”的境地,进而会被体制“淘汰”出局。这对个人来说,是不合算的。所以,如果温总理真有此念头,当有壮士断腕之决心,在目前已经达成公开的基础上,“宜将剩勇追穷寇”,借助公众与媒体的力量,从制度上立法,强力推之,取信于民。
  
  此文草就之际,看到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意见”,要求重大突发事件公开。重大事项公开固然很要紧,但是所有的事情都得从细微处做起。只要小的事情彻底公开了,“重大的”的公开自然也习惯成自然了。反之,只公布“重大”的,因为各人对重大的理解不同,他还是可以找出不公开的借口来。现代的政府理应是透明的政府,任何一个地方一个部门,都没有理由拒绝公开。所以,公开是有法理根据的,并非我私想的空穴来风。
  

标签: 随感
最后更新:2011年8月4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道长

    “三公”经费如何接受百姓监督--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后的三大热点

    2011年08月06日10:1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记者何雨欣、徐蕊)并不出人意料:在最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作为整个政府财政经费中最受百姓关注的内容,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首次公开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讨论。

      目前,中央部门2011年“三公”经费公开已接近尾声,但相关话题没有就此结束。“三公”经费究竟该如何接受百姓监督等热点问题的讨论还将继续。

      热点一:“三公”经费公开如何细化?

      2011年4月14日,科技部正式公布了2011年“三公”经费的预算总数,从此,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的大幕正式拉开,一张张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单被逐一放置在聚光灯下。

      同样是公开,形式却不尽相同。在公开的“三公”经费账单中有的不过一个表格几行字,有的有长达千字的说明,针对形式各样的账单,社会各界议论不断,其中有一点共识逐渐形成,那就是普通百姓目前很难看懂的“三公”经费账单需要再细化。

      “三公”经费公开究竟该如何细化?对此,业内人士的说法众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三公”经费公开的细化与整个财政预算的细化一样,是系统的细化,涵盖诸多内容,应该包括口径、标准、格式等等的细化。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说:“‘三公’经费公开的细化涉及很多内容,应该制定相关的细则,对公布的格式、细化的程度、说明的内容等都应详细规定,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要有预见的在公开的内容中回答老百姓心中最感兴趣、有疑问的内容。”

      “要对‘三公’内容制定统一的口径,比如哪些界定为公务出国,哪些不是,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制定统一标准,比如公务出国的支出标准应该是什么,购置公车的支出标准是什么。”刘尚希还说。

      热点二:什么是“三公”经费合理与否的标准?

      伴随着一张张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单的亮出,部门之间的比较也应运而生,就已公开的“三公”经费来说,不同部门之间差异颇大,其中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超过21亿元,成为各部门中最高的。

      毋庸置疑,“三公”经费是支持整个政府部门正常运转的必要经费,但“三公”经费绝不是想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对各部门来说,人员数量不同,工作职能也不同,“三公”经费需要一个标准来衡量其是否合理。

      “‘三公’经费不能单纯看绝对数字,评价‘三公’经费是否合理的标准与评价整个财政预算是否合理的标准一样,那就是看绩效,而所谓绩效,也就是花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的实事。”刘尚希说。

      相关专家表示,从预算的角度,绩效是一个较为复杂与系统的问题,绩效的核心讲究“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近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从绩效的角度对包括中央部门在内一些预算编制部门进行相关指导。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副院长李燕指出,绩效是个相对专业的问题,要想全社会对“三公”经费是否合理作出判断,中介应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担负职责的审计部门,例如具有公信力的专业机构,它们会对“三公”经费是否合理作出应有的评价。

      热点三:“三公”经费如何接受百姓监督?

      目前,中央部门2011年“三公”经费公开已接近尾声,北京为代表的一些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始亮出其“三公”经费账单,作为推进我国财政预算公开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政府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正在逐步向一种常态化迈进。

      然而,无论是公开“三公”经费账单也好,看懂“三公”经费账单也好都不是最终的目的,整个预算公开的最终目的是让百姓参与到对政府资金使用的监督中,从而有效提高其使用效率。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说,“三公”经费的公开中,公众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受理机制要得到充分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从政府部门到公众再到政府部门的信息循环机制,有效提高政府预算公开的实际效果。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说:“让百姓真正参与到‘三公’经费的监督中的确需要沟通的机制,这种机制包括人大和百姓之间的,包括各政府部门和百姓之间的等等,让老百姓有反映的渠道,还要通过法律保护老百姓的监督权。”

      “老百姓监督‘三公’还可以从执行的角度,也就是一些相关的规定已经制定出来,政府部门是不是贯彻执行,例如公车私用的问题,政府部门要以主动的心态去接受百姓的监督,香港的公务车就采用特殊的车牌号,随时接受百姓的监督。”李燕说。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中央部门未公布“三公”经费,对此人们拭目以待。

    2011年8月6日
    回复
  • www.cmsatr.com

    路过 打酱油的

    2011年8月5日
    回复
  • asddd

    支持楼主。原创越来越少了,大家多多原创哈~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的小站wangyexx.com

    2011年8月5日
    回复
  • 过路的

    有多少事情能做到真正的公开?
    qudou2011.com

    2011年8月5日
    回复
  • uutxt

    这个裆已经烂到骨子里了`tianshuge.com

    2011年8月5日
    回复
  • uutxt小说下载网

    这个裆已经烂到骨子里了tianshuge.com

    2011年8月5日
    回复
  • 天珠变

    写的很好。支持xuken.com

    2011年8月5日
    回复
  • oa办公系统

    这个裆已经烂到骨子里了,逃不脱历史的魔爪,要么中兴,要么下野,不以裆内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附上小弟小站,oa办公系统ufidaoa.com

    2011年8月5日
    回复
  • 避孕网

    支持楼主。原创越来越少了,大家多多原创哈~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的小站mitaoer.com

    2011年8月5日
    回复
  • 投票软件

    呵呵。好多东西都很…… 写的很好。支持

    2011年8月5日
    回复
  • 紫魂

    现在哪有干干净净的地方?

    2011年8月5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天珠变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离开职场一周,顺便聊聊鞋子 退出职场的第一天我竟感冒了 这个8月,我告别了职业生涯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 唐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唐代太白禅师考这个8月,我告别了职业生涯退出职场的第一天我竟感冒了离开职场一周,顺便聊聊鞋子
    2010陕豫行(16):汝南梁祝遗迹 50年前的“八一”台风 葛岙水镇头村 人力是资源 劳务有市场 培训散记之八:完结篇 五一·溪口·小游客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