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边摄边写
  3. 正文

溪口里村

2010年11月9日 2493点热度 1人点赞 0条评论

2010-11-09_223824-0.jpg
 
  话说有里必有外,表里必相济。溪口有一个里村,也有一个外村,过去常听人说起这两个村,按照以溪口镇为中心的观点,应该里村距离溪口近,外村远。可事实上刚好相反,距溪口较近的叫外村,远点的叫里村。也许以山里人的立场看,人家是以大山为中心表述的,里村比外村更处大山中心,细想之下,这里外之分更有道理。
 
  这两个村都座落在高山上,两村中间隔一个山岭,此岭名曰磨石岭。里村在岭背,外村在岭南,两村直线距离1公里半,村里人说步行5华里。里村人到镇政府所在地,必须爬过这磨石岭,经外村再到溪口,辛苦是不必说的。因此,我听好多人说起过村谚:“爬过磨石岭,忖忖否做人;吃过猪油罗卜羹,忖忖又要做人”。听这谚语,我又犯了疑:不知道这猪油萝卜羹是村里的特产引得外人向往呢,还是村里人对村外广阔天地里的美食的向往?
 
  横亘在里村与溪口之间的那道高岭阻隔了通往奉化的道路,但是这里村往邻居的鄞州却很方便。1980年,里村修建了通往鄞州李岙的公路,打通了山村与外界的通道。不过,村里人如果要去溪口镇里办点事情还是很麻烦,他们得要向东行,先下山到鄞州的李岙,经龙观、鄞江、洞桥,再往西折到奉化的江口,最后到达溪口,车行须两小时。因此,里村人过去有与官家有关的事情才到奉化或溪口,私家的事情就直奔鄞州去了。
 
  近年来,鄞州因为要让五龙潭风景区与溪口风景区连接得紧密些,提议开工建设五龙谭通往溪口的公路,今年8月,这条路打通了。现在里村人到溪口,只要下了山,从李岙村右转即可进入鹁鸪岭隧道,这条隧道长1530米,穿过隧道,几分钟就到溪口镇上了,这样。从里村至溪口,车程也缩短到了半小时之内。 因为有了这个条件,我也第一次登上了这个向往已久的山村。
 
  从溪口出发,驶上通往龙观的新路,感觉这双车道的油路有点窄小,但是路况很好,路边的风景更好,穿过隧道,左拐,穿李岙村到山脚下,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路上行,数公里后,看到人迹渐多,经过一个山口,面前霍然开朗,到里村了。
 
2010-11-09_223824-1.jpg
 
  细细打量,这是一个被四周的高山环抱着的村庄。村口有一块比较大的平地,依次有车站、学校遗址,再往里有庙宇、祠堂、村里的老年活动室,再经过一个晒场,就进入村民住宅区。村中一条小溪穿过,溪水清澈,只是有太多的杂物沉淀。民居以溪两边依缓坡而建。沿着溪边的村前行道,行不过里许,就到了村尾。
 
2010-11-09_223824-2.jpg
  ▲这个应该是车站旧址。
  
2010-11-09_223824-3.jpg
  ▲里村学校旧址。
 
2010-11-09_223824-4.jpg
  ▲村口古色古香的庙宇。
 
2010-11-09_223824-5.jpg
  ▲庙内墙上触目惊心的“忠”字。
 
2010-11-09_223824-6.jpg
  ▲庙外的进村道路,左边是老年活动中心。
  
2010-11-09_223824-7.jpg
  ▲在老年活动中心打麻将的老人。
  
2010-11-09_223824-8.jpg
  ▲穿村而过的小溪。
 
2010-11-09_223824-9.jpg
  ▲宁静的村道上,行走的多是老人。
  
2010-11-09_223824-10.jpg
  ▲在村里行走也不时需要爬坡。
  
2010-11-09_223824-11.jpg
  ▲生活气息浓郁的旧居。
 
2010-11-09_223824-12.jpg
  ▲老宅中的亮点。
 
2010-11-09_223824-13.jpg
  ▲新桃乎?旧符乎?
  
2010-11-09_223824-14.jpg
  ▲发现一把旧理发椅子。一过路的村里人说,这椅子的主人老了,现在住到溪口的敬老院去了。
 
  深秋的星期天的下午,阳光暖洋洋的。好多人或在村口闲聊,或在家门口打麻将。上前聊会儿,发觉这里的村民说话,操的都是鄞州口音。感觉这村被划入奉化版图,真是一个错误。
 
2010-11-09_223824-15.jpg
  ▲在阳光下缝被子的老人,80岁的年纪,穿针眼不用戴老花镜。我说您的视力比我还好,老人说:小青年不要开玩笑。
 
2010-11-09_223824-16.jpg
  ▲老宅院子里的老人们。
   
  村里多木结构泥墙老房子,有的已经摇摇欲倒,不过也不时夹杂着一些新居,锃亮醒目。前几年宁波的媒体有过密集报道,说宁波城里人发现了一个“新大陆“,许多人在此购买房子,在节假日在此住上几天。我们碰到在门口一桌打麻将的,说他们是宁波人。路边有一所房子正在装修,两个装修工人说,这房子装修好了,如果有人买,主人会出售的。
  
2010-11-09_223824-17.jpg
  ▲老房子中夹着的新房子。
 
2010-11-09_223824-18.jpg
  ▲这一桌打麻将的是宁波来的。
 
  村里人介绍,这个村主要以缪、傅、吴三大姓氏为主,也夹杂一些小姓。我有好几个缪姓的同事同学朋友,是从这个村子出去。村里鼎盛时期有1千多人口,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办有茶厂、塑料厂、毛丝厂等好几家企业,也曾风光一时。后来企业搬迁到集镇上去了,青壮年也随之下山,或到鄞州的鄞江镇,或到溪口镇居住,现在村里只剩下200多人留守。在老年活动室门口碰到一位大妈,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了,现在留下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住在城镇的年轻人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返家看望父母、老屋。所以,该热闹的季节这里还是比较热闹的。还有,外来的游人这几年也很多,我们在村里就见到了好几拨。
  
2010-11-09_223824-19.jpg
  ▲这一桌是里村人,不过都不在村里住了,那天家里有重大事件,才聚集在一起,他说你们要是上午来,可以给我们拍个合影,家族那天有60多人聚会呢。
  
2010-11-09_223824-20.jpg
  ▲搬家具的里村人和游人。
  
2010-11-09_223824-21.jpg
  ▲年轻人说,我替人做回广告吧。他的旗上写着,万人行户外俱乐部。他们上午从溪口商量岗过来,在山间行走了5个小时。不过他说这是小菜一碟,所以都用不着背装备。
 
2010-11-09_223824-22.jpg
  ▲我们和那支户外俱乐部会合在村尾,电线村子右边的是我们的人。
 
  里村人很热情好客,经过好多人家门口,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呼我们坐坐,问要不要喝茶。我开玩笑说你们这里这么多游人,干脆卖门票吧。一老大妈说,这怎么行,你们看着这地方好,就多来走走吧。

标签: 乡村
最后更新:2010年11月9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菜园子 告示 老人肖像 2010陕豫行(7):洛阳牡丹 临战一周(新浪微博48) 奉化翻簧竹雕——《旧影新照》(14 )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