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网事记录
  3. 正文

博客--网络的另一种玩法

2006年6月16日 137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写在本博流量过10万之际

  晚上在朋友处聊天喝茶,回到家里打开电脑,看到我的博客流量超过10万了。

[align=center]2006-06-16_234448-0.jpg[/align]

  去年11月开始开博,至今已经半年。把过去一些零碎的东西都搬到这上面,再加上为了这个博客而硬拼凑的东西,看上去日志数量也污泥浊水洋洋洒洒的一不百三十多个,不算少了。

  最初人家说博客,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新浪大规模开博的时候,去看了一下,对这种浏览方式感到不大好接受,第一印象这就是个人人网站嘛,而且界面死板,互动性也差。又达了一段时间,想去玩玩,就去新浪注册了一个,原来有通行征的用户,注册非常方便,往上贴了一个日志,半个月也没有人来看过一次,感觉非常泄气,于是就有好长时间没去理他。

  大概又过了一段时间,听到关于博客的传闻和说法越来越多,想我从1998年开始上网,玩网站、上交友网、QQ聊天,用ASP做动态网页,玩论坛,什么时候落后过啊,虽然这两年随着年纪大起来,对新东西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大减,但是这个博客不玩一把,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新浪的速度又不行,怎么办呢?于是想在网上找一个程序,自己玩。

  博客是一个从论坛和图片管理程序转换过来的东西,这东西也讲究集群效应,个人搜集了好多大型博客的网站,去看了,都是由于个人界面不够个性化,过于花里胡哨,或者操作过于复杂,因此,觉得还是找个人玩的东西比较好。找来找去,选中了这个程序,是一个年轻人个人开发的免费版本,还有许多人围绕着它开发皮肤和插件,觉得还是有些玩头的,因此,下载了下来,进行了一些个人资料的修改,慢慢开始写日志了。

  日志先是把过去自己写的一些东西传上去,接着把在网上玩过的东西也焦中起来,开始没有几个来看,看的也主要是通过在锦溪论坛的链接进来的,这东西不是同好,来个一两次也就罢了,因此流量少得可怜,我也想反正是自己玩玩,也懒得去做什么推广工作。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程序的开发者用什么手段,各个搜索引擎特别青睐用这个程序做的的博客,没过多久,流量突然大增,连自己也感到吃惊。

  现在的流量绝大部分是搜索引擎留下的痕迹,起初的浏览人数没那么多。但是来博客看的人,却确确实实是从搜索引擎来的居多。这个我每天都从博客的来访记录可以查到。以前总结时候也说过,“荣辱观”、“应急管理”、“科学发展观”、“权力观:等热闹话题是各地不同来历的人进来浏览人一个群体,不知道我乱涂乱写的文章给了他们什么启发;第二个群体是与奉化有关的人士,搜索引擎中关于奉化的一些地名的搜索进来看的很多。这里有两件事情有必要记说一下。

  一是去年底的时候去了一趟印家坑村。,回家这后在锦溪论坛发了两个主题贴子,一个是印家坑之石屋,一个是印家坑之农家庭院,论坛上发了之后也悼念到这个论坛中了,其中农家庭园这个日志中提到了一位在老家怡情自乐的老人,结果没几天,把他家里一大帮人招来的,有叫爷爷的,有叫外公的,都在评说他们的外公。今年五一前夕,有天中午,正在办公室休息,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正是那位老人打来的,他说碾转打听到了我的电话,听说我把他的事情发到了网上,让他们村里一个在青岛一大学作者的博士看到了,春节回家的时候特意跟他提了这事情,他很高兴,说谢谢我把他写得那么好,下次去印家坑一定再去他家喝茶吃饭。让我听了好生感动,赶紧答应下来,说好的好的。

  第二件事情是我对家乡的一些事情进行了考证,说是考证,其实也就是看了一些人家已经整理出来的资料,结合拍到的照片,在博客中写了几篇。有几位跟我同姓竺的外地朋友就向我打听竺姓的有关事情,遗憾的是我自己也才疏学浅,回答不出,想去找些古籍看,苦于公务杂务在身,没能成行。这是博客开通以后自己最感不满意的地方。

  当然,到了后来,来看博客的人越来越多,随带着在新浪的博客也大概由于升级的原因,流量增加,速度加快,留言的人也多了起来,新浪博客的用户名是完全数字的,只有达到一定要求的才可以申请自己个性命名的虚拟目录,他们叫这为升级,有朋友在那边留言说,你的博客可以升级了,我开始也不明白升级是怎么回事,心想不过是开个窗口,就这样玩玩好了,但马上就有朋友说如何如何升级,看看操作也不是太繁,于是花一二分钟提了个申请,不想没过几个小时,居然也获得通过了。这样两个博客都有了一些朋友,于是每天花一些时间更新,回博友的留言和评论,忙得不亦乐乎。两个都更新,难度大了,自己给自己定了个标准,新浪那边以链接照片为主,稍写几句简单的话,标题是边摄边写。这边的博客标题是行摄思书,内容自然得丰富点,量要服从质,于是以二天左右更新一个日志为宜,内容上也偏重于文字为主,图片只作点缀,偶尔发几张大的增添点花色。

  博客,打开了另一个天地,也使扔下几年了的文字,能够有一个积攒的熟练的过程,现在看起来,收获还是有的。

  今天博客流量达到一个新的记录,遂以上文志之。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06年6月16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在异乡过年的朋友 这次我们是真心的 微周1728——忍受高温 微周记1929 海葵海葵 乡村小庙11座(220—230)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