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图记雪窦寺四大天王开光法会

2009年10月28日 3198点热度 0人点赞 4条评论

[align=center]2009-10-28_231917-0.jpg[/align]
  引用本地媒体的报道:“10月26日上午,2009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在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隆重开幕。来自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在内的两岸三地政界、商界、文化界、演艺界、佛教界、旅游界及新闻界3000多名海内外著名人士云集奉化,参加此次活动。”就是那么回事。

  其实,吸引许多人来参加活动的,是开幕式后举行的与露天弥勒大佛配套的四大天王开光法会。我是开幕式的嘉宾,端着相机坐在位置上看到这么热门的场景很难受,数次想跑动一下凑近点去拍几张好镜头,却总是被警察叔叔好言相告,嘉宾不得进入!那就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用小白头扫一圈了。
 
2009-10-28_231917-1.jpg
  这一天,天气那是相当的好啊。去年大佛开光是大雨,以后我上山也从没碰到过好天,今天借这个机会,总算看到大佛沐浴在阳光下的模样了,赶紧替大佛拍了一张标准像。
  
2009-10-28_231917-2.jpg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活动即将开始,贵宾们步入会场。这是20年前的奉化市长步入会场,他前两年刚刚从常务副省长的位置上退休。
 
2009-10-28_231917-3.jpg
  诸山长老、高僧大德入场,排场大,也更受信众们欢迎。瞧,路都快挤没了。
 
2009-10-28_231917-4.jpg
  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2009-10-28_231917-5.jpg
  领导、贵宾们讲话毕,欣赏文艺表演。
 
2009-10-28_231917-6.jpg
  表演的多是mm。
 
2009-10-28_231917-7.jpg
  现场有好多摄影摄像的,专业的、冒牌专业的都占了好位置。
 
2009-10-28_231917-8.jpg
  高高在上的中央级媒体录制节目,架势更不一般。
 
2009-10-28_231917-9.jpg
  “咱也不能白来。”
 
2009-10-28_231917-10.jpg
  怕被太阳晒黑的好摄mm。
 
2009-10-28_231917-11.jpg
  博友董满永态度严肃认真,所以他发出的报道也最早。
 
2009-10-28_231917-12.jpg
  我的同事们不想拍照,这就悠闲多了。
 
2009-10-28_231917-13.jpg
  后台的师傅们默默无闻,当属无名英雄,所以也可以放松一些。
 
2009-10-28_231917-14.jpg
  开光法会由诸山长老、高僧大德们主持。
 
2009-10-28_231917-15.jpg
  台侧是为开光助阵的女尼们。
 
2009-10-28_231917-16.jpg
  “开!”从此他们就不仅仅是雕塑了。

  奉化是中国化弥勒布袋和尚出生、出家、圆寂、归葬之地,是弥勒的根本道场。去年11月8日,在全球最高的坐姿铜制露天弥勒大佛造像落成之际,奉化成功举办了2008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我也在博客中发了报道。

标签: 寺庙
最后更新:2009年10月28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大道

    在网上查到一篇《雪窦游记》斌宗法师著

      一九三五年五月十五日

      余游雪窦有三目的在焉:一、为拜访太虚大师。二、领略雪窦风景。三、预备避暑过夏。此三者为余登游之本怀也。

      雪窦距奉化西北五十里,山为浙东名胜,寺为禅宗古刹,其山水之灵秀,岩石之雄奇,盖早已耳闻矣!

      五月初九日,由宁波观宗寺动身,乘人力车到鄞奉汽车站,搭十一时半汽车至溪口,约一小时到,雇挑夫代挑行李,一路风景颇佳,沿途看看山水,亦不觉行脚辛苦。计四五里,经白岩于山麓之南有蒋母墓在焉;四围绕以青松翠竹,布置幽雅,因急欲上山,无遑进入参观;以留下山时游。复行数里,抵入山亭,亭在雪窦山脚,为登游者之休憩所也。傍有静室数间,系接待游客之设;主事僧邀余入室小坐,茶话片晌,与之道谢辞出。僧告曰:‘到雪窦尚有六七里遥,而岭路巇崄难行!此处有藤舆可以代步’。余答:‘步行善!可以运动身体。’相与合掌作别。入山亭小憩,举头一望,高峰叠立云端,口占一绝云:‘幽亭翠绕午风旋,小憩清吟意自闲;频向高峰翘首望,钟声遥听白云间’。跟挑夫上山,山路崎岖,石磴纡回,果然难行,振衣蹑石而上。是日,适逢外国旅行团登山,裙展联翩,男女络绎,一路颇不寂寞。据云:夏秋二季,游客最多,春冬少之。约四五里经寒华亭,已觉疲倦,在亭小憩,阅对联云:‘下界烟霞闲处看,上方钟鼓静中闻’,句工巧可读。茶罢复行,此时身力困惫,行较前迟,经三四里岭路,尚无休息处,心颇难之。正踌躇间,忍见一亭微露于幽林间,心为一快!遂放步行,到亭已不问如何,尽量休息。亭有御书碑,刻‘应梦名山’四大字,相传宋皇仁宗曾梦游玆山,故赐御书以纪美之。口占二绝纪之:‘争传雪窦景清幽,应梦名山宋帝游;一角御碑添胜迹,长教千古媲丹邱’。又:‘水秀山灵胜虎邱,宋皇应梦此曾游;佳名博得人间话,勒石御书万古留’。挑夫曰:‘寺将到矣!行否?’余曰:‘不须作急’。曰:‘天将哺矣!恐回家不及’。遂起身,曲折纡行数百步,忽然露出一座玲珑楼阁于重峦叠峰云树葱龙间,余急向挑夫问曰:‘此非雪窦寺乎’?曰:‘然’。不胜踊跃,奋步行约半里,到关山桥,从桥左边小径进,傍有一大荷池,花正盛开,灿熳夺目,馨香扑鼻,停足幽赏,大有潇洒出尘之想!复行百余步从一石桥过,右山林隈有一座石塔,曰:‘镇林塔’,高约丈余,层分七级,形势奇巧。复行数十步,遥见一座洋榭于山腹间,建筑工雅,系‘中国旅行社’,为游客便利之设。过高瑛桥,不觉间寺已在目前矣!举首一望,山门上悬一竖匾,书‘四明第一山’系蒋公中正先生题,伫立四望,寺前地势平而圆,纵横百顷,清田数亩,雪窦寺宅其中,庭前突起一小圆岑似珠形然,有乘凉亭筑其上,曰:‘含珠亭’。据云:玆山风水乃‘九龙含珠’故名:山势望之俨然。四面奇峰绕寺,若合拱礼佛;成行古树参天,如立足听经。翠竹苍松,无非禅意,白云流水,满目道风,东西二涧,濴流寺前,大小诸桥,锁钥山门,岚光林影,鸟曲泉琴,至此早已心旷神怡!仿佛身出尘寰矣!猗哉!玆山有若是幽胜,宁逊天台乎?莫怪东坡以未游雪窦为憾。夕阳将坠,不得尽量玩赏,待明日再游乎!进入山门,‘弥勒殿’三大字,早入我眼廉矣。近前阅对联云:‘池开锦镜,峰闪元珠,对晤时坐消闲福;塔号降龙,洞名伏虎,凭吊下翘企宗风’。进入殿内,见弥勒菩萨趺坐龛中,开颜对我微笑,我亦微笑合掌向他顶礼。傍有对联云:‘雪窦为四明第一山,化迹常留,座供人天瞻仰;龙华度三会无央众,笑颜先展,象征世界和平’。由殿后门至客堂给挑工资毕,入谒知客师,谈几句丛林套语,照客送茶点。洗澡毕,小顷斋堂板响,照客来招呼晚餐毕,因行脚之倦,遂上床养息,迢迢然入甜睡乡矣。

      初十早,始板响起床,洗漱后静坐至大殿钟鼓敲毕,已四句多钟,披衣上殿礼佛。早饭罢,智定衣钵师来访,师去岁与余在武昌世界佛学苑结识者,小叙寒暄,顷济灵、自念二师亦来访,二位观宗同参也。智师导余寺内各处视察,先到虚老法师丈室参观,法师弘法外出,不得一见为憾!进门时见门上一题额书‘闻木樨香不’?五隶字,并读对联云:‘此身无立锥地,我愿如恒河沙’。恰与法师行愿相应也。室只三间,系新筑者,虽小而雅,所谓‘室雅何须大’。庭前布置新奇,花木深邃,幽径幽通。古诗云:‘曲通径幽处,禅房花木深’。宛然为此写景也。室内悬满名人字画,陈列珍奇古物,如虚大师到欧、美、德、法,传教带回之纪念物等,并智觉、明觉二国师之御赐物,如龙袍、宝钵、金兰袈裟、玉如意……。一一玩罢。次到图书馆,门有对联云:‘与幽人语自生悟,得静者相能永年’,系福建林森先生题。馆内台几莹洁,两傍陈列公阅佛教杂志书籍等。顺路到大殿,先礼佛三拜后,随意瞻观,殿内清净,佛像庄严,诚令人心恭神爽也。殿有对柱联云:‘剡川九曲,远其源,长其流,泽及四方,地灵无极;名山应梦,盛于宋,后于清,佛光普照,民称到今’。参礼两傍十八罗汉毕,到法堂,堂在大殿后,藏经楼处其上,并附设图书馆在焉。庭前宽旷,花木齐整,颇有布置,俨然一幽雅庭园也。阶前有两小池,若明镜然,开于左右,所谓‘阶前两水明如镜’。水澄鲜可沁诗脾。并有‘晋柏’,‘唐梅’,荫映庭中。相传:柏为开山时植,梅乃建寺初栽,各以诗纪之:‘形枯势老欲蟠龙,材大能逃斤斧凶;自愿出家居雪窦,大夫不受祖龙封’。又:‘历尽沧桑老干霜,飘然种自晋元康;不同良木因材害,劲节千秋住佛堂’(晋柏)。‘水肌玉骨千年老,操雪耐霜阅世深;不妻孤山和靖去,甘心礼佛住丛林’。又:‘干老祗因千载古,花开曾作上元香;清奇不羡天香艳,愿住禅林寿故长’(唐梅)。堂内旷洁;中置一法座(说法台),壁间悬挂古画联语颇多,余最喜读者:‘丈室宵深翻贝叶,法堂日永讲莲华’。复到藏经楼、图书馆、祖堂、修证堂……略略玩毕。本欲出寺外览诸胜迹——因将要午餐,故各回寮休息。午后三时余,济灵、启宁……诸师来邀出游,先到含珠亭小坐,亭距寺仅数十步,在含珠林小丹岑上,与山门对峙,四面绿阴摇映,清风荡漾。听鸟语淡玄,真堪悦耳;看山色耸翠,可以怡神。有诗纪之:‘乘凉亭筑小珠岑,峦绕峰环耸翠深;鸟唱清歌风拂袖,助余诗兴发高吟’。又:‘茅亭小筑在珠林,四面松杉滴翠深;最好静宵移榻坐,峰头凉月伴清吟’。徐步参观雪窦农场、含珠林,并东西二涧,遥看乳峰、中峰、析罗、玄珠峰、象鼻。诸形胜玩毕,到青销桥,桥距寺半里,飞架崖峡,横锁山门,桥下水声琤琮,激石而流,听之精神为之一爽。以诗纪之:‘重叠峰峦一水环,飞桥如锁锁禅关;闲时我欲频来此,静听清流激石潺’。又:‘闲来散步曳节行,青锁桥边听水鸣;绿树阴浓堪小坐,蝉声鸟语惬幽情’。由青锁桥过,斜上妙高路,约里许,到飞雪亭,亭在危崖顶上,与千丈岩相望,可以坐看千丈瀑布,绝壁削立,万仞悬危,瀑从突石激射而出,散而复聚,以飘白练,如坠长虹,极状奇观,其来源从屏山西涧,中峰东涧,穿玉龙、白龙诸洞,潆流而下,回旋寺前,会西水一脉合,猪象鼻山足入锦池,越关山桥,循涧出,曲折数百湍,至千丈岩,穿云逗石,奔流而下,声似鸣雷,状如飞雪,雪窦以此得名(此为兹山八景之一)。在亭品茗,坐赏千丈瀑布,亭备有游客题咏册,即题律绝各一首以作纪念:‘击石穿云越涧隈,凝眸喝赏倚亭台;色分青幛长虹坠,声落寒潭骤雨催;日永崖头喷夏雪,夜深谷口吼春雷;飞流直下高千丈,仿佛银河倒泻来’。又:‘爱看瀑布岭头飞,独自云亭坐翠微;千丈悬崖奇可赏,畅舒望眼不思归’。复振衣拾级向妙高路上,青松翠竹,青阴夹道,约三四里到妙高台,住僧进茶叶毕,登楼参观,台在危巅绝顶,岩石突立若台,亭榭高耸,缥缈云端,坐玩其上,浑疑置身兜率,真若手可以摘星攀月,低头能使慑瞻惊魂!旷览无际,俯瞰无涯,近峦远峰,若儿孙罗列,老桧苍松,似旌旗摇曳,放眼下界,田畦错杂,星罗棋布,溪圳潆流,蛇行带飘,仪态万状,形胜千般,畅豁吟眸,旷达游怀,真是胜不能形。乐不可说,谨以诗记之:‘层台缥缈白云端,杖策登临境界宽;眼底诸冈罗万象,峰头独立壮奇观’。又:‘探奇绝顶杖藜游,无数青山互送留;闲立妙高台上望,风光万里眼中收’。遥望狮子峰,形势极像狮子伏卧于苍茫中,俨然如活,感作一绝:‘独卧烟霞性自闲,皈依大觉护禅关;人间不少邯郸梦!一吼何时出雪山’。斜阳返照树杪,不容再作耽游,遂合掌与住持僧作别,正是:‘好景一时看不尽,消闲准拟再来游’。到寺恰值斋堂板响,晚饭毕与济灵、启宁师等略谈片晌就寝。

      十一早济师复来邀游上隐潭,遂荷笠扶杖与之出游,过‘高瑛桥’,由寺南隐潭路上岔,从中国旅行社边过,经倾盖亭,约四五里到东峦隐潭庙,有义务学校附设其内,农村学生四五十人;系雪窦寺住持虚大师设立者。大师婆心弥切,为悯一班农童失学,误害将来,故设此以培养之,默对大师钦佩不已。进入视察,教员可谦师殷勤接待,因他将要上课,不敢多搅,茶罢辞出,向庙后行数十步,摄衣扶杖,从石磴下约三百余级,若天梯到悬,此系蒋委员长之新造者;而妙高路、仰止桥等亦然。雪窦得蒋公之整理,其灵胜益彰。潭在深谷绝涧中,双崖陡峭,一虹蜿蜒,危岩四面迫绕,仿佛人在古井观天,飞瀑千寻直下,势若白练飘空;瀑衣溅沫如雨,聒耳瀑声似雷;不通人语,唯听水喧;踞石欣赏极饶幽趣,感作一律:‘恰好晴空曙色开,扶筇荷笠探奇来;群峰环绕天如井,怪石嶙峋水作雷;潭畔临风长啸咏,崖边观瀑独徘徊;眼前佳境欣难再,半日流连未忍回’。本欲顺游下隐潭,以济师未曾到过故不果,仍循原路而归。

      是午天气酷热异常,不敢出游,唯在寺看看杂志。晚课随众上殿,课诵与普通丛林稍微不同,‘四生登于宝地’改唱:‘四生升于内院,三有托化兜率’,河沙下两句同,余改‘兜率内院慈氏尊,大智大悲济含识……南无兜率内院一生补处,当来下生弥勒佛,南无……弥勒佛……’转板‘弥勒如来……’归位跪诵,‘愿以此功德……上升兜率宫,同赴龙华会,十方三世一切佛……摩诃般若波罗密’,余者悉同。盖雪窦乃慈氏道场,而虚大师法弘慈宗,精研弥勒教典,住持玆山,可谓殊胜因缘,而改此功课,亦可见大师崇奉之纯粹,信念之专一也。

      十二日,早粥后,复与济师出游,由寺后山路上约里许到行词庙,内附设农读校,农童四五十个,亦虚大师创办也。参观毕登上雪峰,三四里到奉慈寺,寺并归雪窦,梵宇荒废,唯住一老僧耳,无甚可观,遂下山归雪窦。午膳后与济灵、自念、福善、永康……等师六七人,由御书亭畔循山径蜿蜒而下,计四五里到‘观瀑桥’,又名‘仰止桥’,桥畔一座亭台,建设雅致,亦蒋委员长之新筑者。岩悬百仞,瀑泻千丈,潭深数十尺,水澄鲜,可数游鱼。由桥头而台上,从崖畔而涧隈,徙倚自由,纵览任意。彼不畏热,争探谷口深潭,观游鱼以怡性,掬清泉以沁脾;余喜纳凉,独卧桥下巨石,领清风以解愠,听流水以披襟;继则引领迫观千丈瀑布,飞空挂壁,击石穿岩,虹敛练飘,雪溅雷鸣,形极奇胜,不可语容;惟曰‘好极匕匕’!尝读谪仙咏庐山瀑布诗云:‘飞流直下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此景俨然描画眼前,不禁朗吟一绝:‘崖悬千丈喝奇观,雪溅雷鸣夏亦寒;梢立桥头昂首望,如帘瀑布挂眉端’。玩毕由崖边小径寻归,经飞雪亭稍憩,缓步归雪窦赴晚餐。

      十四早,与妙静、启宁、慈恩、体福诸师游下隐潭,由御书亭下或循山径或沿溪流,朝曦弥天,清气迎人,溪光岚影,极尽林壑雅致,鸟语泉声,饶有幽人逸趣,沿途览胜寻幽,计七八里到,潭宽半亩,深数丈,岩崖夹覆,空洞若屋,瀑从上飞流而下,喷溅而出,似珠帘白虹状,其奇险远胜千丈之上隐。余等席地而坐且休且赏。潭顶有瘦石巉岩,若脱箬笋托立盘中,所谓‘石笋’者是也。山娃进茶毕,随意游览,或枕石听山禽奏曲,或倚筇看瀑布飘空,或探石笋于崖头,或掬流泉于涧底,各尽所乐,余诗兴勃发,信口朗吟:‘寻幽何处去,来探隐潭深!石瘦崖生笋,泉淙涧奏琴;倚筇看喷瀑,枕石听鸣禽;此境欣难得,披襟发朗吟’。兴尽由上隐潭路归。噫!雪窦如斯佳境,天缘有分,当再来游也。

      余这次之游雪窦,可谓称性而游,比之游金、焦、庐山、九华……等乐不逊焉。然余以三目的游雪窦,而游雪窦亦得三感想者:一、虚大师为佛教领袖,现代高僧,而教弘慈宗,锡卓名山。二、雪窦为浙东名胜,禅宗古刹,而得菩萨应化,高僧住持。三、弥勒为当来下生,一生补处,托名山以显瑞,得高僧而传道,夫岂偶然哉?可称天造地设。而余得游玆山,非三生有幸乎?盖山有高僧圣迹,其名益著;僧住名山弘圣教,其德更彰。菩萨迹应名山,法付高僧,其圣普被,斯宁易得哉!虎溪三笑,尚传为千载佳话,此三者宁不传为万古奇事乎?雪窦之美好山水,岂可独乐而不为一般未游者告?是以不揣鄙陋而作此游记者也。

      (附注:本来,大师的游记文稿很多,可惜昔年在观宗寺时,所有的稿件尽被火焚失,本篇是由“弘化月刊”抄录过来的,附玆纪念。)

    2009年10月31日
    回复
  • 暮雨晨风

    嗯,够有天王的风范哦。。。。。。
    [reply=大道,2009-10-31 00:31 AM]应该有啊,哈哈[/reply]

    2009年10月30日
    回复
  • 鱼

    太贵了,而且也太高了,其实站在山脚下就能看见大佛的,干什么要爬那么高去看。大佛造的那么高,不就让人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吗?都跑他跟前去杵着,这不是招他烦嘛
    [reply=大道,2009-10-31 00:31 AM]你说得很有道理呢,呵呵[/reply]

    2009年10月29日
    回复
  • 鱼

    自从收门票以后,就没上去过
    [reply=大道,2009-10-28 11:55 PM]不想出那钱了?[/reply]

    2009年10月28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秋意渐来(微日记201134) 春赏百里桃花 生于六十年代 微周记1945 辞别2018 剡源前岙陈传钦故居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