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黄埔老兵王岳宝――寿星谱(七)

2009年7月30日 2441点热度 0人点赞 1条评论

2009-07-30_005456-0.jpg
  在奉化西部山区的箭岭村采风,在村影剧院门口,与几位老人聊天。说起这个村的历史,老人们说,当年日军曾经两次来犯,把整个村都烧光了。

  村口的老人们看上去虽然年纪都大了,可是说起60多年前的事情,都语焉不详。我问这村里还有年纪更大的吗?一位靠墙而坐的老人说,他哥哥今年89岁,曾经在黄埔军校读书,现在还健在。

  同去的老董说他还在?他儿子是我同学呢,30多年前见过。我们当即要求他带我们去探访。

  老人带我们来到村中一排老屋前,在门口叫:有客人来了!屋里,背着屋门半躺在一把椅子上看杂志的一位瘦高老人转过脸来,一脸惊讶地看着我们。

  老董主动上去打招呼,自我介绍说自己是他儿子的同学,来看看他。

  老人有些耳背,待弄清楚我们的来意后,忙不迭地与他弟弟一起帮我们找座。

  屋里屋外的椅子都搬出来了,除了他自己那把,其余的都布满灰尘,上面的垫子看不出原先的颜色——老人说,我这里平时是没有一个人上门的。

  待我们一一坐下,他弟弟告辞了。我见刚才老人看杂志时没戴眼镜,问:老人家你没眼睛没花?

  老人显然没听清楚我的话,他说,我今年89岁啦。

  接下去,他就兴致勃勃地自顾自的说开了。

  他说他叫王岳宝,1921的农历9月17生。妻子早已过世;大儿子,也就是老董的同学,前两年没了;小儿子在城区做木匠,买了房子,生活不错;女儿出嫁到西坞。他一个人在老家生活,现在有国家补助,1984年落实政策的时候是15元,现在陆续加到80多元(我疑心老人记忆有误,15年前就不止这个数了)。

  老人又说,我在部队的时候另有一个名字叫王光垗。老人回忆道,1941年,他在宁波初中毕业时,直接考入黄埔军校。那年从宁波一起考入的有1500多人,为了不引起日军的注意,分三批奔赴学校。他那批500余人从宁波出发,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到陕西的宝鸡,经陇海铁路到西安,再步行60里,至西安王曲镇第七分校,足足走了4个月半,都快赶上长征了。

  三年后,即1943年,他们学成毕业。他被分配到驻扎在四川的胡宗南所属76军。1945年调防到湖北抗战。内战暴发后,为接新兵,他们又回到咸阳。整编新兵后,1947年先后到北潼关、洛川驻防。洛川是国共分界线,那个时候他担任排长,下辖三个班,有40多人。当时东北的内战已经打得很热,1947年上半年西北开始战役开始的时候,他们下级军官和士兵都不知道下一步去打谁。老人感叹道:解放军的战术好,敌进我退,敌弱则消灭之。国民党的军队自顾自,相互不支持,刚好落入了解放军各个消灭的战术。1947年老人曾到过延安,那个时候延安已经被国民党军占领了一年多,他看到的延安,被打得一塌糊涂,而毛泽东是有意撤退的。

  老人说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1947年4月14日被俘的那个日子。当时,他所在的135旅正驻扎在瓦窑堡,那个旅的旅长、副旅长都是广东人,旅长托病不在部队,部队由副旅长麦宗愚指挥。老人说,国民党部队的军官都很腐败,头天晚上,军官们都在打麻将玩牌赌钱,解放军趁黑合围了他们,他们却毫不知情。4月14日早上,部队开拔,走了五六里路,前面突然响起了枪声。副旅长麦宗愚指挥一团上左山,二团上右山,他所在排的任务是保护旅部,跟着旅部上了右山,准备突围。可解放军早设下了埋伏,火力密集,他周围不时有人中枪倒下。他们越过山顶,以为逃出了包围区,可前面又有火力封杀,还是在包围圈中,他们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解放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最后,一个手榴弹扔过来,要不是他眼快手快趴倒在一个低洼的坑里,早被炸死了。他趴在那个坑里一动不动,有个解放军战士过来拍拍他,说,同志,你起来,你被俘虏了。就这样,他被缴了枪,和其他被俘的人一起,排了队,跟着那个解放军战士走。老人说,这一仗从上午8点多,一直打到下午4点。在8个钟头的又惊又吓之下,人感到又渴又饿,疲乏极了。

  老人时候说了一个小插曲。那时,他还有法币、戒指、手表等一些小财产。有个解放军军官,人家叫他指导员的,黄昏的时候拿走了他的手表。晚上有人问他们,有谁拿了他们东西没有?老人说他的手表让指导员拿了,不一会,那手表又还到了他手上。

  第二天早上起来,他们在操场集合,老人发现,1500多人的一个旅,少数人突围逃走了,一部分被打死了,被俘的有1000多。他们由民兵看护,有人担心东西被缴,悄悄地埋在了操场上沙土或者柴禾堆中,这些藏起来的东西后来他们没能找回来,全让当地老百姓拿走了。老人的东西后来全部上交给解放军保管,劳动改造后一点没差,全部发还给他了。

  他们被俘后的第一件事是集中学习。学习的内容,老人记得很清楚,第一课是揭露美帝国主义的真面目,第二课是认清蒋介石的反动本质,第三课是土地改革政策。然后参加砍柴、烧炭、掏粪等劳动。1947年底,他们完成了劳动改造。上面宣布,愿意参加工作的,部队欢迎;想回家的,部队欢送,送路费。王岳宝老人在劳动期间表现很好,选择了留下工作。他被分配在炮兵团,担任炮兵观察员。炮兵观察员在观察计算时需要用到三角、几何、代数等数学知识,1948年,他又学习一年。1949年,在甘肃参加了围歼马步芳的战斗。马步芳当时驻扎在甘肃皋兰山上,他的骑兵非常厉害,但是在解放军的迂回夹击之下,在山西古关镇山沟里,他的一个骑兵旅被打得尸横遍地,惨不忍睹。8月20日,开始攻打兰州,解放军用机枪封锁了黄河大桥,马步芳部死伤无数,只好退往河西走廊,他们乘胜追击,直到武威,部队下令停止追击,就地休息,召开庆功大会,论功评赏。再不久,中国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当天,他们每个人得到犒赏三角,获得一枚“解放大西北”的纪念章。

  解放后,他所在部队参加了天兰公路建设。1950年回潼关。这个时候,他开始想家了,准备向组织上申请退伍回乡。1951年,他的未婚妻只身前往西北找他,更增了他的思乡情。1953年,部队减员,他拿了部队发给的550元退伍费和证明,回到家乡参加土改。退伍前,他担任团部参谋。

  回家后,他参加了村里的生产劳动,长期担任生产队会计。改革开放后,还到服装厂做过保管员,万竹学校的食堂会计。1996年,妻子去世,他辞职回家,开始休息。一晃,13年就过去了。

  我们问他,文革中有没有吃过苦头?他说有一次,公社领导来村里主持批斗会,把另外一个批斗对象的名字说成了他父亲,他站起来说弄错了,结果当场就被揪上去斗了一场。

  老人现在的身体看上去还比较硬朗,但他说自己患有高血压,经常头晕、腿脚无力,需要常年服用丹参片、降压灵等药物,已经不能劳动了,最多还有两三年活头。我说不会的,前两天我碰到一位百岁老人,身体比您差远了。他呵呵说道,不可能的,不可能的。看上去,老人早将生死问题置之度外了。

  临别时,老董塞给他几百元钱,他坚辞不要。老董说我是您儿子的同学,作为晚辈,来看您应该带点东西。这次来得比较突然,事先也没什么准备,您就用这钱自己买点东西吧。我们也随和着说应该的,您就收下吧。推辞再三,老人终于收下了。

  我们告辞时,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出弄堂口,远远地看着我们离开。

  (老人的回忆虽然清晰,但由于我对那段历史不了解,故事中的地址、日期,并未考证核实)
 

2009-07-30_005456-1.jpg
  老人与老董聊天。
 
2009-07-30_005456-2.jpg
  老人说起过去的故事,思路特别清晰。
 
2009-07-30_005456-3.jpg
  被俘的那天,解放军团团包围了他们。
 
2009-07-30_005456-4.jpg
  战斗异常激烈。
 
2009-07-30_005456-5.jpg
  老人说要不是他趴倒在一个低洼的坑里,躲过那颗手榴弹,他早就没命了。
 
2009-07-30_005456-6.jpg
  老人就是拿着这张《革命军人证明书》退伍回家,参加土改并分到了土地。
 
2009-07-30_005456-7.jpg
  临别的时候,老人再三推辞老董给他的钱。
 
2009-07-30_005456-8.jpg
  老人送我们出门。
 
2009-07-30_005456-9.jpg
  老人一定喜欢自己喜笑颜开的样子,这张照片下次送去给他。
 

标签: 寿星
最后更新:2009年7月30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暮雨晨风

    嘿嘿,今天我做头把交椅了,老人家的心态真好啊!
    [reply=大道,2009-07-30 11:10 PM]空了一天啦,哈哈[/reply]

    2009年7月30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暮雨晨风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一周无正事(新浪微博37) 两探清凉寺 偶遇王次翁(一) 秋游蓬岛山 水蜜桃专业户范士坤 博联社总裁马王爷来奉 宝化路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