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百岁老人叶之华――寿星谱(六)

2009年6月20日 3927点热度 3人点赞 3条评论

2009-06-20_232110-0.jpg
  想去看望一下百岁老人叶之华的想法,去年就有了。我从市老干部局领导那里了解到,奉化目前年纪最大的离休干部,就是曾经在宁波林校教书的叶之华。由于他住在溪口,年纪大了,耳朵不好,老干部局领导说,交流得用笔,由他家人翻译才行。所以心里有顾虑,一直没有成行。

  人虽没见上,不过却看到了他自己写的回忆录和养生保健的心得体会,觉得这老人一方面不简单,另一方面也很有趣,心想有机会的话还是去看一下。

  在溪口旅游系统工作的夏祝幸女士,看了我博客中的一些文章和照片,为我提供了许多有意思的线索。其中之一就是她愿意陪着我去看望叶之华老师。前不久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我们终于相约成行。夏女士还请了他的爸爸、宁波大学退休副教授夏智仁先生同行。

  为了不影响叶之华老人的休息,我们在夏女士的老家绕了一大圈后,在下午4点多的时候才来到他家。

  叶之华老人仍躺在床上。听介绍,他下午一般不起来,就在床上过。我疑心他这么大年纪了,还能不能起来走动?没想到他看到来客人了,马上让他的老伴帮助他穿衣。他要坐着跟我们聊。

  有关叶之华老人的身世,我看了他的自传后,已经有所了解,他生于1909年,按照奉化人的习惯算法,今年应该称101岁了。5月28日,宁波大学的领导专程到到他家,为他庆贺了100周岁生日。

  根据叶老先生自传记载,他父亲自幼家贫,后辛苦创业、持家,有些家底。他长成的时候,能够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1925年5月,他在临海回浦中学读书,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并爱上了文学。中学毕业时,他留校任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兼语文教师。

  1928年,他考上了在上海的由法国勤工俭学生为主创办的半工半读的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国艺系,学习果树、蔬菜、花卉庭园。在那个时候,有幸与许多名人接触,聆听教诲。

  1931年秋劳大毕业后,先在临海回浦中学教了一学期语文,1932年经人介绍到上海新中国书局工作。

  1936年7月,新中国书局倒闭。转到中国著名的实验生物学家朱冼博士为首的上海百科全书编辑部工作。

  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10月,他离开上海回临海,之后辗转在临海回浦中学、兰溪中学、兰溪师范任教。并常在假期带领学生在乡间巡回演出,宣传抗战。期间,曾在台州海门创办《工商日报》。

  1948年,离开海门到宁波任教,并结婚。一个学期后,离开宁波到上海,在上海前进中学任教。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到处找机会参加各种学习班,切盼参加革命。8月份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招生,当年他已经40岁了,为了参加革命,他冒充35岁,夫妻两人一起报名参加华东人民革命第一期大学学习,结业双双分配到浙江,在嘉兴地区崇德县搞反霸土改。不久以后,他调到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局工作。

  1953年3月省农业厅特产局组织两个工作组,其中鄞奉工作组到宁波搞桃树。由于桃树的主产地在奉化,他主动要求到奉化工作,担任奉化县农林特产组组长和奉化县农林水利局山林特产股股长,从此与桃子结缘。

  1958年8月,受命到溪口创办奉化林业学校,他继续研究水蜜桃。后奉化林业学校改为宁波林业学校,1978年宁波林校改为浙江林校宁波分校,他改教语文。后学校又成林业部直属学校。1982年起,叶之华老人享受离休干部待遇。

  1999年,学校并入宁波大学,叶之华老人成了宁波大学的“校宝”。

  陪我们去的夏智仁先生是叶之华老人在宁波林业学校时同事,楼上楼下,一起住了几十年,对叶老先生的事情了如指掌。由于叶老先生耳背,夏先生主动给我们介绍情况。说起叶老先生的事情,他如数家珍:一是老俩口都是书法专家,字写得都非常好。二是老俩口都喜欢唱歌,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不唱了,不过前些年只要他们俩一唱歌,楼上的邻居们都会说,咱们的楼板都快被抬起来了。三是两老人为人正直,叶老先生80多岁时还入了党,夏先生还是他的入党介绍人,此事在当地和学校内曾传为美谈。老先生家教甚严,他们的儿子,现在是学院的办公室主任,也秉承家风,为人为事人人称道。

  夏先生说我说得不对,请叶老先生的老伴补充。叶老先生的老伴说你太夸张了,都把我们夸得花一般了。叶老先生的老伴谢永杏也是离休干部,老人生于1927年,今年也有82岁高龄了。他们在40年代中期认识,1949年结婚,其间也有悲欢离合的故事。结婚后,夫妻两人夫唱妇随,让人眼热。她离休前在奉化文化馆工作,负责音乐群文工作。

  叶老先生的居室虽然逼仄,但室雅何需大,置身其中,仍感书香满堂。他们的卧室也是书房,两边墙上的书架上堆满书籍,墙上挂着的字画,许多出自他们之手。叶老先生在自传中提到,他在40年代在临海乡间任教时,身穿父亲一老外套,下蓍母亲的裤子,用一根三尺长的老烟管吸老烟,满头白发,不到理发时不剃胡子,一副十足的浪漫主义情调,吸引了不少青年朋友。这老俩口一生有这浪漫主义情调相随,也许是他们长寿的一个“秘诀”吧。
 
  出来的时候,我们从心底里衷心祝愿老人们健康、平安,越活越年轻!
 
2009-06-20_232110-1.jpg
  一对革命夫妻笑呵呵地跟我们聊天。
 
2009-06-20_232110-2.jpg
  夏智仁先生(右)介绍老两口:都是好样的!
  
2009-06-20_232110-3.jpg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一期同学联络组的会刊中有关老俩口的介绍。
  
2009-06-20_232110-4.jpg
  在他们的写字台上,我注意到有一些新鲜的书报杂志。
  
2009-06-20_232110-5.jpg
  墙壁上挂着的两幅书法,是叶老先生98岁时所书。
 
2009-06-20_232110-6.jpg
  叶老先生拿出一些刊载他的作品和介绍的书给我们看。左为夏祝幸女士。
  
2009-06-20_232110-7.jpg
  这里有他写书的的一幅字。
  
2009-06-20_232110-8.jpg
  我们告辞的时候,两俩口执手搀扶着出来相送。
  
2009-06-20_232110-9.jpg
  夕阳把老人们的脸都映红了。
 
2009-06-20_232110-10.jpg
  这张算是我替老人拍的肖像吧。过些日子去洗印出来,下次再去拜访的时候交给老人家。

标签: 寿星
最后更新:2009年6月20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暮雨晨风

    真是不容易啊!活了一百多岁的老人。你也不容易,很上心。家有一老是一宝啊。哈哈,我们家以前也有一宝!
    [reply=大道,2009-06-21 11:41 PM]当然不容易啦,哈哈[/reply]

    2009年6月21日
    回复
    • 欧阳

      @暮雨晨风 很好我是叶老师的86级学生!太珍贵了,,,,,,

      2022年5月6日
      回复
      • 大道如水

        @欧阳 欢迎!

        2022年8月31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宋代太白禅师考
    微博周记2012—19号 又到月底了 明天,送儿上大学 黄埔老兵江辅芳――寿星谱(10) 万竹上乘庵 2012陕西行(3)二访华清池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