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交通巨变——《旧影新照》(23)

2008年12月17日 1776点热度 1人点赞 0条评论

2008-12-17_010046-0.jpg
  要说从1978年以来30年中什么变化最大?第一当然是城市的面貌,第二就不得不提到交通了。

  上面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溪口风景区通往雪窦山那条路的一个大转弯,这条路属于省道,始建于1965年9月,因文革停了一段时间,1969年4月竣工。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年是一条砂石路面的简易公路。这张照片的说明文字说,1978年时奉化31个公社已经社社通车,事实上,我所在的那个公社,当年公路还刚刚开工建设,1979年底或1980年初才通的班车。因为,1979年下半年,我刚刚从大山里走出来,到溪口镇上读初中三年级,开始的那段时间,我都是步行往返,单向行程30里,要走上小半天时间。老家通车后,我坐过一次车,还就此写过一篇作文,记叙了当年的情景:
 
[color=Pink]  变了,家乡的路
 
  我迈步登上了一辆绿色的客车,挑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了下来。随着一声悦耳的喇叭声,汽车徐徐开动了,它缓缓地行驶在山腰间的公路上。

  我探出头,望着窗外:只见层层梯田禾苗茁壮,条条小溪象彩练挥舞,座座水库如明镜般耀眼,条条大道如白带缠绕。望着这一切,我不禁回想起往事……

  解放前,这里只有一条用黄泥铺成的羊肠小道伸向外面。晴天,走路时脚下象冒烟,泥沙乱飞;雨天,滑溜溜的,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四脚朝天"或"嘴啃泥"。当地农民每天到山上去砍树,劈成柴头,沿着这条路挑着柴头走几十里山路到"洋行"里去换一升半斗米来维持生活。因此,这一带有一首甚为游行的歌谣:“吃的六谷糊,走的黄泥路。”

  解放后,贫下中农走上了合作化的光明大道,党和人民政府为了方便人民交通,加宽了原来的路,再铺上石块,成了一条手拉车路。供销社的物资和农民的生活用品都由手拉车拉进来。

  一九五八年,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开始了,这里成立了人民公社。公社社员发挥了冲天干劲,准备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量的物资靠手拉车已来不及运载,怎么办?公社党委征求各大队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并征得上级常委的同意,决心修建公路,让汽车通到村庄!

  从此,每到秋收以后,总可以看到成群的公社社员在山腰上打石、放炮。随着“叮叮当当”声和“隆隆”声,山腰上出现了一段段公路,只要把它们连成一线,铺上沙石,就可以开车了。

  但是,晴朗的天空出现了乌云,在林彪、“"四人帮”的年月里,要搞社会主义建设真难啊!大干社会主义的人被诬蔑为“埋头拉车的走资派”,修公路被斥为“用生产压革命”。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压了下来,公路建设停顿了,一段段公路堆着沙石,横躺在田边、山腰,却久久不能连成一线。于是,有几段公路上栽上了桑树,有的当成地种上了农作物,甚至有的地方塌方了。

  粉碎了"四人帮",随着亭下水库建设的飞速进展,山腰上重新响起了“叮当”声和放炮声。不到一年,蓝色的客车就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开到了村庄,给山间人民带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嘀—”一阵喇叭声打断了我的思序,我重新探头遥望窗外的层层梯田、条条小溪……我内心热浪滚滚,仿佛看到了:层层梯田变成了一往无际的人造大平原;铁牛隆隆地奔驰,耕耘着这肥沃的土地;一架银白色的飞机盘旋在上空,在均匀地播种着稻谷;条条小溪被拦腰截断,汇集成一座宏大的水库;发电机隆隆运转,输送出电流,沿着那长长的电线,奔向那四面八方,建设工农业生产;发电机下白花花的水浇灌着肥沃的田地。看着,看着,我心怡神驰,我的心,好象飞到了二○○○年,看到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汽车在继续奔驰,车轮下,伸展着一条截不断的路,通向更远的明天!

   (15岁时的作文,尊重历史,一字未改)
 
  30年后,作文中描述的那些不切实际的美景虽然大多没有实现,但交通状态的改变,确实是非常巨大的。到2007年底,奉化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34.91公里,比1978年增加823.01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272.22公里,占总里程24.0%,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硬化公路。对外的交通联络更方便,奉化有同山高速、甬金高速过境,宁波绕城高速公路擦城北而过,这三条高速公路的连接线已经基本建成,驱车10分钟可以实现互通。甬温铁路已经进入铺轨阶段,铁路场站也在同步施工。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离奉化市区仅15公里,奉化人坐飞机比住宁波城区的还方便。奉化到北仑港口只有50公里陆路,沿海和内河还有民用码头数个,物流运输成本低廉。杭州湾跨海大海通车后,坐车到上海,两个半小时就到了。

  现在要出行,真是太方便了。奉化人从来没有感觉到奉化像今天这么小过,奉化离世界这么近过。
 
2008-12-17_010046-1.jpg
  老照片中的这段公路的新貌。因周边植被繁茂,从原拍摄的角度已经无法看到公路全貌。
 
2008-12-17_010046-2.jpg
  去年底开通的奉化城区至溪口的弥勒大道。
 
2008-12-17_010046-3.jpg
  弥勒大道的隧洞。
 
2008-12-17_010046-4.jpg
  甬金高速公路。
 
2008-12-17_010046-5.jpg
  甬金高速公路跨剡江的萧王庙大桥。
 
2008-12-17_010046-6.jpg
  建设中的甬温铁路方门段大桥,横跨过同三高速和省道甬临线。
 
2008-12-17_010046-7.jpg
  这段时间,甬温铁路正在铺装铁轨。
  
2008-12-17_010046-8.jpg
  硬化的通村公路,是山区农副产品外销的唯一通道。
 
2008-12-17_010046-9.jpg
  我老家后山的山腰上的一条通村公路,五六公里长的公路尽头,只住了十多户人家。

标签: 奉化30年
最后更新:2008年12月17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微周记1934 文凭不是万能的 半年又过去了 “魅力奉化·相约溪口”笔会举行第二次筹备会议 周记201810 再去西安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