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团堧村

《初探团堧村》
本地有些地名写起来很奇怪,比方说我现在讲的团堧村的这个“堧”字,一般人都不认得。这个村在紧邻奉化的宁海西店,我知道有这么一个村,是因为传说当年蒋介石先生从家乡撤退时,就是从这个村下海的。但这个字的具体写法,则是到了村里之后,见了门牌才看清楚,读音则是同伴用手机查最近臭名昭著的百度,才得出原来念“ruán ”。当然这是普通话的读音,宁海人土话怎么叫,至今我还不知道。
 
从奉化城里出发到这个村,不到30公里。我们去的这个下午,天不算好,时阴时晴,灰蒙蒙的似罩了一层薄雾。打量这村,发现它跟海边的村子大体差不多样子:村边筑了条海塘,保卫着村居的安全。海塘顶也是公路,也是街道,街边布局着一些商户——街道大多是单边的,就是面朝大海的感觉,但也有一段是双面的,看上去像是商业中心。街边的住户,观景应该不错。
 
《初探团堧村》
 
《初探团堧村》
 
街道边有些小弄堂通往村里,随着挑了一条穿过去,发现背街又有一条更小的街道,感觉上那儿应该是老街。老街边房子新老相间,各种电线架在空中,密密麻麻的。走到宽敞处,有个戴氏宗祠,看上去好像也是新修的。祠堂外面有个井,口广而井深,倒是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从井沿往一看,井水清冽得很,有人在打水洗衣,我去试了试那带着软绳的塑料水桶,看能不能打上水来,这活儿30年前常干,不过有好多年没试过了,没想到,轻轻的一扣一翻,打上满满一桶,一次成功!洗衣大妈说太满了太满了,绳子太细,怕是要断了。
 
《初探团堧村》
 
《初探团堧村》
 
看我们四处游荡的样子,又有一大妈说你们拍老房子么?我家有。——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以为,我们在村里游荡就只拍老房子——但既然她说有老房子,那就不妨去看看。跟着她穿过一间临街的房子,后面是一个四方的院子,院子四周的房子高高矮矮,看得出是不同时期建的。大妈指着其中两间最低矮的平房,说这是这个院子中最老的,有几百年了吧,然后这是第二代,这是第二代,这是第四代……哈哈,这儿简直是个建筑发展史陈列馆。
 
《初探团堧村》
 
《初探团堧村》
 
复穿过那个临街屋想回到街边,却发现门口被一位坐着的老大娘堵了。大妈示意让她让让,她站起来让了。看她饱经风霜的面容,问有多少年纪了?大妈代回答说93了,耳聋,她听不到你们说什么。
 
继续走,又发现一处宽敞处,有一个大房子,走近了,发现是老年协会的活动室。里面噼里啪啦闹得很,从窗外往里看,嗬,打麻将的老人济济一堂。房内墙上方挂着一长溜照片,细一打量,明白一个道理:历史是领袖们创造的。
 
《初探团堧村》
 
逛着逛着,发现这个团堧村挺大。终于到了头,发现一码头,码头牌楼上写着码头名字,曰“国庆”。牌楼前有碑,上写着蒋介石1949年4月25日那天从这里下海的故事。这码头建得光鲜,估计当年蒋介石下海的时候不会这么高大。走到码头尽头,这会儿正是退潮时分,码头周边海涂都裸露着泥浆。心想,当年蒋公走时一定得是涨潮时分吧,不然连竹筏也上不去啊。
 
《初探团堧村》
 
《初探团堧村》
 
村子周边这带转得差不多了,看着海湾远处隐隐绰绰有土墩的样子,又驱车沿着海塘过去,没几分钟就到跟前。咦,这儿是个旅游景点么?还有个不小的停车场呢。海塘豁口处,有条路通往海涂远处,开始一段路是水泥的,有一些板块已经断裂,再往里走,改成沙子铺的。莫非他们是要在这里要弄个人造海滩么?

海涂中有两座突兀的小山,也可以说是两个大土堆——有机械在作业,轰隆隆地,尘土飞扬,走近了看,是在实施土墩加固作业。看这上面长着的一些树木长得有些年头了,可从这作业的架势看,又像是人工修筑的。小山前面有片坚硬的岩石高出于海涂之上,好多游客在这片滩涂上游荡、拍照,从五花八门的口音上听,绝大部分是外地来的。
 
《初探团堧村》
 
《初探团堧村》
 
《初探团堧村》
 
《初探团堧村》
 
逛了一会儿,得出一结论,这团堧村经济挺发达:一个村子旁边那么一个小景点,竟然有那么多外地人来看,说明这个地方打工的人挺多。刚才经过码头边村活动中心的时候,看到这个村还挺有文化,被省里命名为书法村,村里有一不少贤达人士,都挂在宣传窗里,满满的正能量呢。看了宣传窗里的村史介绍,原来这团堧村曾经还是个乡,现在还是团堧与国庆两村合成的,怪不得那个码头叫国庆。村里有1000多户人家,不折不扣一大村!
 

点赞
  1. 孩虹说道:

    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

孩虹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