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边摄边写
  3. 正文

粮食

2007年10月25日 150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小病初愈,想念秋的好处了。星期六,与几个朋友去大山里转了一圈。我们这里的秋来得迟,山里还看不到层林尽染的金秋景色,于是随便找个村里拐了进去。

  村旁边村的田野上,有的稻子已经割了,有的还没有。我们这里本应该是双季水稻的种植地区,自从吃饭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农民们一般就只种植单季稻了,单季稻的播种时间不是很严格,这样,收割的时间也乱了。
 
2007-10-25_205448-0.jpg
 
 半个月前,超强台风罗莎留下了痕迹,把这些稻子冲得倒伏在地,这样的稻子收割起来比较困难。
 
2007-10-25_205448-1.jpg
 
  房前屋后,都晾晒着收割回来的稻谷。山里的单季稻,因为日夜温差大,生长期长,口味特别好。“高山杂交”,是当地的农家拳头产品。
 
2007-10-25_205448-2.jpg
 
2007-10-25_205448-3.jpg
 
2007-10-25_205448-4.jpg
 
  收割完的田野上,稻草们依然在列队“站岗”。

2007-10-25_205448-5.jpg
 
  农民还要种植一季蔬菜。让土地闲着,好多人觉得是一种“罪过”。
 
2007-10-25_205448-6.jpg
 
  30年前,大山里的农民们的梦想,是填饱肚子。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劳作,却往往只能图个半饱,时不时的还得以“瓜菜代”。联产承包到户才一年,吃饭问题就解决了。又过了若干年,青壮年农民都进了城,买了房,他们不仅能够吃得饱,还要讲究吃得好。山村里留下的主要是一些老人。如今,平原上的人们都不大喜欢种植粮食了,按说,这大山里更不适合种,但山里的老农们还在坚守着这一传统。“农业学大寨”,墙上斑驳的红字,似乎提示我们,那个火红而荒唐的年代离我们还不是太远,留下的影响也很深远。
 
2007-10-25_205448-7.jpg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07年10月25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儿子的寒假结束了 那些花儿——魅力奉化·相约大堰之一 家门口的变迁(四) 一年前回老家拍的照片 送别锦溪论坛的2004 嘉兴南北湖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