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初探晓庄老家

2007年8月18日 2617点热度 0人点赞 2条评论

[align=center]2007-08-18_235426-0.jpg[/align]
  在博联社,看到有好多摄影人在谈晓庄。前年前,我就知道摄影界有这么一个名人,是奉化人。在锦溪论坛里,我还转贴过一篇专门介绍她的文章,知道她在摄影中业绩颇丰。

  前些日子,有个记者杜卡,在她的博客里发了一篇她写的专访,题目是《记录红色中国的百姓生活进程》,是专门写晓庄的。看了其中一段文字介绍,我对晓庄老师的身世产生了兴趣。

  杜卡是文字这这样的:“ 晓庄出生在浙江奉化(这也是蒋介石的老家)。晓庄所在的家庭,在当地是大户,祖父曾与孙中山一起革命,蒋介石称他为老师。她记得祖父去世时,蒋介石还派人送来牌匾和钱。她的父亲曾任国民党区长,叔父是国民党部队少将。这样的大户人家,却十分重男轻女。认为生女儿是“赔钱货”。所以,即使家里的佣人很多,但女孩儿长大一点,也就让她们学做家务,不再花钱让其读书。晓庄读完初中,家里就不让再念了。但姐妹们之间感情很好。家里不支持晓庄上学后,在小学当教员的二姐就开始资助她上杭州师范学校(当时的师范院校不要学费)。解放前夕,形势紧张。已经是地下党的二姐先期撤离,把还不懂事的妹妹托付给游击队的其他同志,带上晓庄走!晓庄那时才十六岁啊,什么都不懂,就参加了浙东四明山区游击队。而后,她的父亲随叔父逃去了台湾。”

  看了这段文字,我马上想起了奉化的名人庄崧甫先生。印象中,能够做蒋介石老师的,并且蒋介石亲自写匾的,好象只有庄崧甫先生一人。于是。我在杜卡的文章下面留言道:“从文中得知,她可能是同盟会员庄崧甫的孙女。庄崧甫(1860—1940),原名莪存,又名景仲,字崧甫,号求我山人,以字行,奉化忠义乡曹村(今属裘村镇)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奉化县立龙津中学堂舍监,推行新学。三十一年主持上海新学会社,编刊《蚕业丛书》等。三十四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在余杭创办杭北林牧公司。辛亥革命光复上海时,协助陈其美筹饷。杭州光复后,任浙江省军政府财政司长,后改任盐政局长。不久辞职,致力林牧公司,造林1.5万亩,饲养牛羊数千头、鸡数万只,并开办造纸厂。1920年与人合办临安安北造林场,次年在虹桥增设安北第二林场。1922年推为浙江省议会议员、奉化县议会议长兼县水利总局局长、省水利联合会主任理事。1925年在西湖洪春桥创办杭州种苗场,次年任浙江省临时政府委员。1927年与孙表卿、张泰荣等创办奉化孤儿院,任终身院长,曾将70岁、80岁两次寿金捐赠孤儿院。次年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国民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31年起任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自奉俭廉,朴讷如老农,潜心农牧林和水利事业,尝自谓:“生于农,长于农,老于农,且读且耕,幸毕世无懒于农。”著有《农政新书》、《水利实验谈》、《养蚕必读》、《螟虫防治法》、《求我山人杂集》等。”

  杜卡将我的留言转告了晓庄老师。晓庄老师看了我的留言后,让杜卡给我转告道:“竺丰不知是何许人,不知他从那儿来的史料?按照他提供的情况有点像,我家就在曹村,小时曾听说祖父是同盟会员,曾跟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在国民党当过大官,至于什么职务,那时我太小,什么也不清楚,老家除了妈的坟墓外,什么也没有了。”接着,杭州的王秋杭先生也给我发来短消息,说起此事。并且给了晓庄老师的信箱。随后我与她直接进行了沟通。她在随后的信中说,他的祖父不是庄崧甫,是庄莘墅。也是与蒋介石先生同时代的人。我查了一下奉化的有关文史资料,发现确有其人,据介绍,他曾经与蒋介石一起去日本留学。并且他还是奉化的一个革命家卓恺泽的亲舅舅。

  决定去曹村走一遭,找知情人了解一下有关情况。一进趁今天周末休息,与几个同事、摄友一起,去了曹村。

  在同事家,与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聊了会天。老人看了我带来的资料。想了一会,说,有印象了。小时候,晓庄几个兄弟姐妹曾经熟悉,但解放后,就失去联系了。曾经听说过他们都投奔了革命,有的在杭州,其中有一个还是摄影家,我说我给的资料就是那个摄影家。

  这位老人对晓庄老师家的以前情况比较熟悉。他说晓庄老师的父亲原来做过莼湖区的区长,他的一个兄弟是国民党的少将,后来一起去台湾了。谈及晓庄老师的老宅,村里人都知道,只是说去年的一场火,全烧没了。说着老人带我们去看了她家的老宅。

  晓庄老师给我的信中,曾经附带了前年拍的几张照片。今天到实地,已经全然看不出两年前的影子了。老人给我们描述当年这所房子的盛况,看上去,大户人家的轮廓还依稀可辩。
 
  [color=Orange]老人说这是老宅的第二道门,火灾后,只剩下这座大门还在。
2007-08-18_235426-1.jpg
 
  [color=Orange]院子里已经看不出当年的模样了。
2007-08-18_235426-2.jpg
 
  老人说。没听说过晓庄老师的祖父去日本留学的事情,去日本留学的另外有一家。曹村就这三个大户人家,上了年岁的都知道。老人还说,蒋介石曾经给晓庄老师的祖父送过匾,是“忠孝全家”。蒋介石、林森等民国要人在曹村共留下过四块匾,如今,除了给庄崧甫先生的那块还留着外,其他的都没有了。

  老人说,晓庄老师祖父的陵墓还在,不远。随后,他亲自带我们去看。
 
2007-08-18_235426-3.jpg
  
  顶着烈日,穿过弯弯曲曲的田间小径,我们来到一座小山边,老人指着前面一痤陵墓说,这是晓庄老师祖父的兄弟的,晓庄老师祖父的陵墓在稍后面的地方。
 
  [color=Orange]晓庄老师爷爷的兄弟的陵墓。
2007-08-18_235426-4.jpg
 
  [color=Orange]晓庄老师爷爷的陵墓。
2007-08-18_235426-5.jpg
 
  我们看到的这两座陵墓,都重新修复过。据老人说,晓庄老师父亲的哥哥,以前做过少将的那位,七八年前还曾经来过,行走不便,是给人用轿子抬着回来的。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曹村是个大村,村民主要姓庄。从这么多的名人传迹可以看出,这曾经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由于年代久远,许多事情靠一两次的探访,还无法知道得更多,计划下一步再联系几个知情人士,把事情脉络理得更清晰一些,再向晓庄老师报告。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07年8月18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大道

    谢谢杭人先生表扬,哈哈

    2007年8月20日
    回复
  • 杭人

    作者精神不错,寻根究底,像个搞史料的。大道朝天,各走一半。你这一半一路走来好累,也有收获。好。

    2007年8月20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杭人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说说房子问题 读《过于喧嚣的孤独》 前行艰险 闹梅 微周记1926 阴霾一周(新浪微博45)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