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被淡忘的马称德

2016年2月3日 3661点热度 12人点赞 0条评论

_8267
  本邑名家沈潇潇在他的《江河向东》中写道:“在奉化设县以来的千余年里,曾任奉化县令和知州的多如过江之鲫,但能入传新编《奉化市志》的也仅元代马公和北宋萧世显、明代萧万斛三位!”

  说起这三位,作为奉化人,我也颇为汗颜。对于北宋县令萧世显,当然比较熟悉,早就知道他下乡指导治蝗灾,劳累过度,在现萧王庙所在地百花岭中风而因公殉职的事迹,当地百姓在他殉职的地方设庙纪念,流传至今的庙会越办越兴旺。而对同为姓萧的萧万斛,我却不甚了解,一直以为两者是同一个人,后来查了地方志,才知道他是明代的奉化县令。他在任时,沿海地区倭寇盛行,他率民众修湖头渡石城,筑7公里县城城墙,使倭寇进犯奉化的阴谋未能得逞。

  沈潇潇文中提到的马公,我想直到现在,知道的人也不多。多年前,有一次,我在江口后江村游走,看到村外有一座马公东庙,建筑古朴,看上去有些年头。在庙中碰到当地乡民,向其打听此庙祀奉者何人?答曰大王菩萨。又见在马公庙周边,有以琎琳命名的数个庙宇,其中一庙内住了个僧人,我进去的时候,他在低头抄写什么,问他这一带怎么有那么多个琎琳庙?他说不清楚,听本地人说,好像是供了几个兄弟……直到这之后的某一天,在南渡桥头的琎琳祖庙内,看到一块《琎琳祖庙马公生祠碑》,才明白,这一带的琎琳庙和马公庙,祀奉的全是元代奉化知州马称德。回头查新编《奉化市志》,在人物简介中,查到了“马称德”的条目。“马称德,字致远,河北广平人。元延祐六年(1319)以奉议大夫任奉化知州。”方志载他在奉化做了三年知州。值得一提的是,马致远这名字大家都不陌生,看到他的名字,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诸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名句。这位元曲大家名“致远”,字“千里”,晚年号“东篱”,跟咱奉化知州是同时代的,也都是河北人,所以,有些人把他们俩混为一谈。但仔细对照,这两个马致远不是同一个人。元曲大家马致远的卒年在至治元年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就是说,元曲大家马致远去世时,奉化知州马致远可能还在奉化任上呢。

  元曲大家马致远给我们留下过许多不朽名篇,奉化知州马致远马称德,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功绩。奉化地方志对马称德在奉化知州的评价,总体一句话:“任内廉明勤政。”但细细研读地方志中的介绍,发现奉化知州马称德在历史上的功绩,太值得我们奉化人大书特书了。我总结了一下,他的功绩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倡学。他尊崇孔道。在奉化城内建尊经阁、斋鹿、仓库、厨房等百余楹,选生员百名入学,请宿儒授业。整顿学廪,革除积弊,出资倡率,增养士田至1154亩,划县学后之余地10亩,种植所入悉充学职生员齑盐之助。同时,广立乡学600余所(一说60余所)。地方志中说,奉化现存的孔圣殿,虽然历代频有维修,但此处就是他创建的县学所在地。

  二是兴城郭。元初城内村居零星,草莽连片,将暮愁虎狼。称德募民拓基,建屋1200余间,从此城里烟火互接,商贾争趋,民乐其业,州治为之一盛。这在奉化的城建商业史上可以说是划时代的。

  三是重民生。他教民垦荒13顷,植桑3900畦,种树282万余株。他还办惠民局,利贫民医治。设义仓,积粮8000余石,备荒年赈饥。

  四是整吏治,他整户籍,调赋役,核酒税,饬盐政,胥吏差役无敢勒索受贿。虽然封建时代的政治清明是暂时的,但他能这样成建制地干,魄力能力也值得称道。

  五是老百姓受惠最大的———兴水利。奉化治北30里之琎琳碶(今江口街道北),不仅是通宁、绍、台、温之驿道,也是潮汛所汇之处,他在任之前百余年里,屡修屡圮。1320年农历十月,马称德兴工重建,翌年四月告竣,疏通河渠60余里,陂堰无不修治,使旱涝无虑,商旅称便。

  史载,因为马称德在奉化知州任内功绩卓著,当他离任后,1323年,民立去思碑云:“马侯三年之政,固数百年之规也。”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他建造的琎琳碶的周边,老百姓建了6座庙祀奉他。在琎琳碶的原址,现在还有一座碶桥,虽然已在十多年前改建过了,但好在有一块碑文标明了这曾经就是马公建造碶桥的地方,让我们还能有机会在此凭吊他,缅怀他的功绩。

  其实,除了在奉化的上述功绩之外,马称德在知州任内还有一个更大的功绩,是他在中国的印刷史上留下的重重一笔。我们都知道,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发明省时省料、方便快捷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第二个里程碑。毕昇的活字采用的是泥版的。元大德二年(1298),农学家王祯经过试验,成功使用木活字排版印刷,并发明了转轮排字法,转轮排字盘的采用,大大提高了拣字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不过此法发明后,实际应用的人并不多。过了20多年,英宗至治二年(1322),奉化知州马称德按此法,“镂活字板至十万字”,排印了《大学衍义》等书,据传《大学衍义》共四十三卷二十册,为当时的木活字印刷规模之最。大家只要查阅中国印刷史,此事必有提及。我觉得活字印刷从毕昇的“实验室阶段”,到农学家王祯的小规模“中试阶段”,再到奉化知州马致远的“流水线阶段”,才使这一发明具足了伟大的实际意义,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对奉化知州马称德来说,这一功绩的影响和意义,绝不亚于另一个马致远流传于世的元曲。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是自古以来士大夫心目中的圣人之道。一般人要做到“立言”这个层次不容易,但立德立功应该是对官员的最基本要求。总结奉化历史上的好官们,他们之所以成为好官,其实都是立德立功的典范,要归纳其共同点也很简单,总结起来就这么几条:第一条是尽心尽责履好职,第二条是以民为本解民忧。我再加上第三条,高屋建瓴开新业。我觉得像上述三位好官中的两位萧公,应该做到了前面两条,而像马称德这样的,则具备了我提炼的三条,因此,他应该比“两萧”更值得我们纪念、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初稿多年前写好,修改后刊登于今日本地报纸副刊。

标签: 古迹
最后更新:2016年2月3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培训散记之五:游览龙潭景区及返杭 抗疫俩月之不完全图片记录 三访梁家墩 初探团堧村 家里断网记 假的毕竟是假的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