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两探清凉寺 偶遇王次翁(二)

2015年1月27日 2935点热度 0人点赞 4条评论

0
  春去秋来,转眼,冬天也快过去了。2014年末的最后几天,看到宁波一朋友在微博中发了一条探访清凉寺的消息,突然想起了这个春天之约,于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再约三两同好,出发,二探清凉寺!
 
  有点可惜的是,第二次,天还是不好——那天是个阴天。冬日的阴天本来不适宜进山。这个季节的山里,要是有点阳光还好,碰到阴天,万木凋零,山涧断流,到处一片灰黄,色调越发显得单调。但奉化人有句老话,最“拣日不如撞日”,既然去了,还是进山。

  半年前被扒得见了底的清凉寺水库,这会儿还是一派素颜朝天的样子,不同的是大坝砌石完成了大半。在山下碰到一妇女,听说我们去清凉寺水库,大骂修水库的,说应家棚人被坑苦了,那么大一水库,每天只有两三个工人做做,不知道啥时候可以完工。奉化沿海一带严重缺水,这个冬天水库没正常蓄水,肯定影响村民使用了,难怪人家有怨气。
 
1  ▲ 修整到一半的清凉寺水库。
 
  春雨时节进水库里面的山谷,到处是水,这会儿路面当然干燥了,草木枯萎之后,周边的景象更加容易分辨。库底那片平坦的地块,意外地长满了一色的枯草,煞是壮观。同伴在这田中足足盘桓了半个多钟头,而我,按了几下快门之后,惦记着清凉寺的老址,独自一人进去看春天见过的那个小庙。
 
2
3  ▲ 水库底的那片平整的田地,长满了一色的杂草。
 
  很遗憾,小庙的门仍然关着。好在,草木枯萎之后,更容易观察周边的环境。通过草丛中断断续续的墙基,很轻松发现原先这寺庙的范围,四四方方,很规整。仔细打量周边的几棵大树,尤其是庙门前的那丛柏树,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在这片平台上,就这地方有一些大树,可以想见当日寺庙庄严的感觉。小庙门前有一个巨大的石构件,我们研究了半天,还不能确定到底是某个塔的塔基,还是房子的石磉子。但不管怎么说,还是能看出来些端晲,估计当年这寺庙不会像眼前这么个小庙一样的小气。
 
8
9  ▲ 大树掩映下的小庙,小庙前面一块石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访了这地方,得去找第二个目标,王次翁墓地了。春天来过这地方后,和老家在当地的朋友说起王次翁墓。虽然他们知道的并不多,但说听说过以前这里有个叫“小娘坟”的地方很有名。我觉得这“小娘坟”和王次翁墓应该是同一个地方。可在环顾小庙四处,除了春天时就见过的一瓢道人陈君墓之外,还是没发现可能存在文保单位的迹象啊。
 
  要不,还在我春天来时探过的那条路尽头?拍草地的同伴还没上来,我决定独自一人去探路。沿着春天走过的路,我继续往谷中深入。两边的草早枯黄了,但都还立着,一人多高,仍然不容易看清前面的景象。路在草丛中弯曲前延,行数百米之后,感觉上了坡,进了一座毛竹山。
  
  路的模样虽然比较明显,但显然没有人常来走。我疑惑是不是又走错了路,却发现前面树枝上挂了一条红布条,近前一看,正是前两天在微博上发消息的朋友留下的标志物,遂信心大增,这王次翁墓肯定就在此山中!于是,继续奋力前行。山越爬越高,竹林间越来越昏暗。幸好,朋友隔几百米留下的一张红布条,引领着我的路,没让我偏离方向。行至竹林深处,听到有人说话,并有锄头掘地的声音。有人就更不怕了。我在竹林间摸索着,继续上行。
 
4
5
6  ▲ 上山的道,草长路窄,毛竹山里光线昏暗,幸好有朋友留下的标志。
 
  眼看着快要到山顶了,还是没有发现有人工构筑物。这王次翁墓怎么会安得这么高?我停下来,在昏暗的竹林中四顾,看到竹林深处一低洼地里,依稀有个门框的样子。那儿有林间小屋么?穿过竹林,走近一瞧,哈,找着了:那是个石门楼,孤零零的门楼后面,有一块平地,平地上有三块墓碑。墓碑的材质是打磨得光可鉴人的黑花岗岩,一看就是现代人的杰作。不过,中间那块碑上刻了“宋相王公次翁”字样,确定无疑了!
 
  赶紧掏出手机向同伴报信,却无法接通。麻烦了,看来只能我一个独享了。仔细打量这个地方,发现那个石门楼进去之后,里面一个平地。门楼两边有石墙,石墙上长满了藤蔓杂木。后方靠山,沿山砌了挡土墙,有些年久失修,已经塌了下来。石墙围起来的这块平地,面积有百十来平方米。下半场中央三块墓碑,中间那块刻 “宋相王公次翁配陈、沈氏夫人之墓”,左右各有一块,分别刻有“王公伯庠配屠氏夫人之墓”,“王公伯序配杨、张氏夫人之墓”。落款均是浦口王村,时间是2008年清明,并且标明了是“重立”。碑后面分别立有三支类似于现在骨灰墓大小四方的石墓。
 
7  
DSCF3526
DSCF3536  ▲ 王次翁墓找着了!
 
  里外转了一圈,拍了一通照片,发现手机有提示短信,一看,同伴开机了。连忙回拨,通了,同伴说你在哪里啊,有没有找到?我说有了有了,赶紧上来!
 
  十多分钟后,同伴也赶到了。这时候,太阳也偶尔露了一会儿面,竹林里亮堂了不少。他们的运气真好。

  看来,我们今天不虚此行!
 
 

标签: 古迹
最后更新:2015年1月27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浦口王次子孙

    我们的祖宗王次翁通过历史的对他的记载始终没有找到有贪腐的劣迹而恰恰记载着他为官清正为民办好事,这就足够我们的后人值得纪念他。

    2017年1月30日
    回复
  • 祭拜祖宗

    在全国各地的浦口王村人的子孙们都想来这里祭拜先祖。

    2017年1月30日
    回复
  • 游客浦口王人的子孙

    这可是我们浦口王人祖宗啊!

    2017年1月27日
    回复
    • 大道如水

      @游客浦口王人的子孙

      2017年1月28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游客浦口王人的子孙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微周1703—只休一天 汗水——乡村日子(六) 跨过一季——201614 2010年的最后五天(新浪微博53) 乡村小庙6座(339—344) 高中同学会之座谈会之群像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