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边摄边写
  3. 正文

浙东第一钢铁大桥--方桥

2006年9月4日 2310点热度 0人点赞 1条评论

  位于鄞奉平原上、今属奉化市江口镇方桥村(古称常浦村)的方桥,建于1906年,即清光绪三十二年,它比灵桥建成早30年。人称方桥为“四明第一桥”,当地民间还流传着“宁波老江桥模仿方桥”之说。

2006-09-04_135150-0.jpg

  历史上的方桥,为浙东古驿道之水陆要冲,北通宁(波)绍(兴)、南接台(州)温(州)。在鄞奉公路(今34省道甬临线鄞奉段)出现之前,方桥是南北商旅必经之地。它横跨于东江(上溯为奉化西坞)下游、临近与奉化江、县江交汇的三江口处。汹涌的海潮沿甬江—奉化江—东江上溯可直达奉化西坞,而来自东江、县江上游的洪水,同样对下游的方桥形成危害。明代时在此建桥,名“太平桥”,系石墩木结构平桥,屡修屡毁。清乾隆十五年(1705),改建为石结构五洞环桥,因三江口水流湍急,江面宽阔,建桥历肘17载始成,更名为“太平新桥”,并建南、北桥亭于两堍。在洪水、海潮的长期冲击下,五洞环桥存世132年,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三月初五傍晚崩塌,志载“桥坍声震数里”。

  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鄞奉两地知名人士发起募建新桥,聘请德国工程师设计桥梁,利用原来的石砌桥堍为基础,建成下承式弓挂钢桁梁结构的平桥,正式定名为“方桥”。

  钢架桥体的东西两面悬镶铜制大字“方桥”,南北两端悬挂匾额,由晚清慈东书法家崔锡畴额书:“太平古迹”和“浙东第一”,惜乎这些字匾后均被毁。北桥亭内幸存的公禁碑依稀可读,告诫人们勿在铁桥上晒咸货等,以防锈蚀,可见爱护之心。

  潮来潮去,江水泱泱。横越江面的方桥,无一桥墩,单跨全长85.5米,宽6米,钢架梁总重87.5吨。桥面原来铺设木板,1964年以后改为混凝土板。它的型制很像宁波三江口的灵桥,但细心观察又迥异于灵桥,方桥是中西兼容、古今相融的建筑物,它的桥基、桥亭仍是乾隆年间石结构五洞环桥的组成部分,雕饰的石栏板、石柱,完全是传统的民族风格。   

  桥亭间的石柱镌刻楹联至今完好:“一曲霓光跨水面,往来蟾窟棹歌宁”——洋溢着250多年前五洞环桥落成时,人们的赞美和欣喜之情。今方桥北路的老街遗韵犹存,旧式店铺鳞次栉比,消防用的封火门完好依旧,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古驿道上的繁荣景象。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06年9月4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方桥人

    只可惜5月23日...被撞,倒塌了...百年老桥啊...

    2007年6月10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恭贺新禧 溪口雅韵端午诗会 随拍市民文化节 真的当官了——小镇日子(27) 跃 裘村黄贤蟠龙寺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