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感受生活
  3. 正文

我的2014

2014年12月31日 2570点热度 1人点赞 4条评论

DSCF3681
● 每年末都要对过去的一年发一些感慨之辞,今年也不例外。

● 每次总要感慨时间的匆匆流逝。过去的2014年,时间就像成了压缩饼干,被人一扔就过去了。因为有了微博,因为每周都作了整理,对过去一年日子检索变得十分方便。花两个晚上逐一翻看了这一年的行踪和心情,发现一个矛盾的现象:有的事情似乎过去很长时间了,却原来在数月前才发生过;有的事情似乎刚刚在昨天出现,但却发现早已过去了许久……

● 首先,总结一下自己的生活轨迹,发现很有规律!说白天吧,如果没有啥特殊情况,上班下班自不必说,准时而已。早上是掐着点起床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开车到单位用早餐,再到办公室,一般能提前几分钟,基本做到不迟到。早起,对我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因此,每到休息天,上午我基本上都在床上度过,还可以顺带着省一顿早饭。

● 晚饭一般在家里吃,如果不下雨不陪客,饭后都要散步50分钟到一小时。这一年最末两个月,我用手机GSP运动软件统计了一下,推算出每月散步的里程,会在80—100公里之间。夏天可能少走点,会在下限,其他三个季节则可能超过上限,到100公里以上。一年下来,千余公里不在活下。这一习惯坚持了8年。很多人说我瘦了。对照十年前的照片,自己也感觉确实瘦了,最明显的是脸上的肉少了许多,身形也见精干,但体重,这些年中一直保持70公斤左右。我自己猜测,可能年纪大了,荷尔蒙分泌少,脂肪自会减少,只要体重不减,我想没什么大不了的。

● 每晚散步回来,都要喝茶,美其名曰补充水分。一件事情干久了,都会上瘾,喝茶也一样。多数时间我自泡自喝,偶尔也给家人分享几杯。也不拘什么茶,红茶绿茶生熟普洱……到手都能喝。考虑到晚上睡眠质量,一般都喝得很清淡。

● 茶后,写字40分钟到1小时。写字也似乎上了瘾,每天不写憋得慌。从前年开始,至少已经坚持了两年有余。今年夏天,有一次,将我写的字给书法家朋友看,他说,纯熟是纯熟了,可惜把原来不好的书写习惯全带过来了。言外之意是不行!哈哈,反正也不想成名成家,自己写个乐趣就成。老同学无常屡次说,人生要懂得取舍,知道放弃。写字这事,不能再给自己增加压力了。

● 洗洗,清理好个人卫生,帮妻晾晒好衣物,一天的最后时光,到书房,上网,看乱七八糟的东西,发微博,博客。一年中,微博发了500条左右,博文157个(含本文),减去52个微博整理文章,大概是每星期2个左右。这些年来,博文的质量,自己看了也觉得不尽人意,但好歹都是记录,对自己写下的东西,总有敝帚自珍的意思,舍不得丢掉。这些东西全放在个人博客上,近年来,国家对网络的监管越来越严,经常是没有理由就给关了空间,取消了备案号。怕多年的辛苦结果突然化为乌有,因此,今年十一长假的时候,申请了一个境外的空间,绕过了国内日趋严密的管理,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天地。虽然化了一千多元钱,自觉还是值得的。

● 每晚12点半后,上床睡觉。下半年,感觉睡眠质量好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每天临睡前服用的一粒美国产褪黑素起的作用?

● 居住在溪口成了常态。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在溪口过。好处是空气明显好于城区,光照充足,可以在门前的院子里种点蔬菜。父母亲都接受了这个变化,认为身体要比住在城里好了许多。麻烦的是买菜的距离比较远。母亲有一次说起人家都有个小推车,买菜回来不用拎,可以省不少力气。我用手机上淘宝一查,果然有,果断下单,第二天傍晚,手推车就送到了。现在他们推着这小车去买菜,来回3公里,也不觉得太累,说习惯了。离菜场远还有一个好处是菜买得少,餐桌上不会“菜满为患”。前天晚上儿子抗议了,说太素了,没在城里的时候吃得好。哈哈。

● 节假日和双休日,如果不用加班,天也不下雨,外出游荡还是常态。这一年,新发现了2013年中没有网罗到的民间信仰场所二三十处,有一些连当地的同行也不知道,更没到过。与以前几年不同的是,这一年还爬了不少山,钻了许多山沟。前几天,还感慨跟随着我的车子好辛苦。一直坚持的是,我自始至终都在本地区域内转悠,少有越界。近来这几年,发现一个地方有一段时间没去,变化老大。有的地方竟然回忆不起以前的样子,幸而,我有照片!

● 每个周五,都要在我们从2007年11月开始设立的影棚聚会,喝茶聊天。这两年,因为我工作繁忙,精力不逮,对业余活动之类的投入日渐减少,与外界沟通也少了。也只有这个影棚,还能与同好们进行一些交流。2014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年份,我的许多爱好,比方说网络,摄影等,到这一年都满10年了。小城内的许多朋友,当初混得非常熟悉的,现在稀有联络,也只有在这个影棚中,还有一些朋友来往,无论是他们的喜好,还是彼此之间的关系,都还保持着当初的温度。在一个小地方,能坚持得这么久的,也算是个奇迹吧?

● 不得不提及工作。奉化人有句老话,叫做一行怨一行。但是安身立命,不工作怎么行?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都得认真做。过去两年我都感慨工作的繁重,但要更2014年比,2012年的难和2013年的忙,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2014年除了正常必干的事情外,省里的“三改一拆”涉及的专项工作,是年度突击任务,直搞得上上下下鸡飞狗跳,幸好我的策略得当,没给自己找太多麻烦。。还有一项是雪窦山的佛教名山建设。2012年的时候我在提设想,2013年的时候在纸上谈兵,到了2014年,真刀真枪干上了,这才知道什么叫繁忙。干我们这一行的,上上下下都在叫人手不够,这新增加的工作,人手还是不够,还外加体制不顺。算了一下,一年中至少一半时间和精力投给名山了,三分之一的精力投到“三改一拆”了,剩下的精力去应付自己的本职,忙和累是显而易见的。

● 工作一忙,心态不得不作调整。完美主义是做不到了,速战速决也是不可能的。同事一再说,我们这工作,急不得,也慢不得,好多事情都得磨。今年试了一下,这一个磨字,还真有道理,有的事情,时过境迁后,就变得不是事情了。有的复杂局面,一磨,矛盾双方就没有了棱角。这一个磨字,还真管用。这样一来,我也不担心许多没完成的事情压在手头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工作也不是一天可以做完的。慢慢做,能做多少是多少,能改变多少是多少。

● 2014年,我虚岁50岁。40岁的时候,曾经作《四十感怀》,当年许多朋友看了之后,说再过十年怎么样?本来想在今年生日的时候也来一个感怀,后来想想,这事还是放到50周岁的时候再写吧。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可现实是,人一过五十,就难以进入高人法眼,等我们知道天命的时候,却不需要我们再去管什么“天命”了。职业生涯早已开始接近西下的夕阳。手头扳扳,算的是距退休还有多少时日。有人说,抓紧这最后的时光多做一些工作,也有人说,差不多了,该歇息该缓缓了。我觉得都对,有事情让你做,你就多做点,不让你做了,你就安心呆在角落里,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 2014年的最后一天,上午还在名山建设的现场指点江山,下午回办公室反省一年的工作。晚上,还要冒着严寒,上雪窦寺为领导们敲响祈福钟声作保障。这已经是第四次了。在新祝福名声响起的时候,我会在雪窦山上,借助祈福的钟声,对光临我的博客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多年来,你们一直默默关注着我这唠唠叨叨的杂作。有你们的存在,我的生活多了不一样色彩,祝你们在新的一年中顺利、快乐、幸福!也把这个最低的希望,送给自己。人生如此,足矣!

标签: 节日
最后更新:2014年12月31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狂笑三声半

    新年快乐!

    2015年1月4日
    回复
    • 大道如水

      @狂笑三声半 新年快乐

      2015年1月4日
      回复
  • 果冰

    大实话总结。爱看。2015年好运连连吧。

    2015年1月2日
    回复
    • 大道如水

      @果冰 谢谢啦

      2015年1月2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有张明星脸的小孩 城里曾有座显承学校 我拍栖霞坑十年 走了龙宫村一角 腰平盲拍旅游的人们 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