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秋登大猪槽

2013年11月20日 170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img=right]download.asp?id=1800[/img]  奉化地方不大,藏在深山冷岙中的好地方却不少,但要找到也不容易。一个办法是在巴掌大的地图上,寻找各式各样能够引人想象的地名,然后按图索骥,前去寻访。这回找的这个地方,名字听上去土得掉渣,竟然叫大猪槽!是盛放猪食的工具?
  
  这地方在斑竹的升纲村附近。几月前,最热的那几天,曾经想过去这地方,而且已经付诸于行动。那天下午,到了升纲村的山脚下,向村里人打听。村人告诉我们:这地方住的人屈指可数,行人稀少,山高路险,没几个小时无法来回。等你们爬到上面,天就黑了,下不来了,还是等凉快些的时候再去吧。那天,村人热心地给我们指点了上山的线路,这次来,只要按照他说的,顺藤摸瓜就行。
  
  下午2时,开始登山。深秋的时节,杂草已经枯萎大半,几个月前被柴草掩盖着的山路,现在已经很好认,也不难走,只是山道弯弯,崎岖不平,落叶又让路有些滑溜,走的时候还是不能大意。不过还是要感谢勤劳的先人们,在这陡坡和峭壁上开凿了羊肠小道,用不甚规整的石块铺设了台阶、路面。这是近几年来被一帮叫做“驴友”的闲人们,最喜欢行走的典型的古道。谁能想象,千百年来,有多少山里人,在这崎岖的山路上洒过多少汗水,甚至泪水?
  
  从海拔130米的地方,一路登高,越过一个山梁,绕过长长的山腰,再穿过一片茂密的毛竹林,40分钟后,眼前豁然出现一个不大的平台。只见平台上散落着几所破旧的房屋,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是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菜地。在其中一排还算齐整的房子中,有一个房间的房门洞开——应该可以找个人问个讯吧?过去一瞧,屋内还是空无一人,环顾四周,也并无人影。
  
  我知道,这是我们必须经过的第一个村子,地图上标了,叫“开青寺”,也许在哪个年代这里有过一所寺院。如今,这里不仅无处寻觅寺院的模样,就是曾经住过多少人家,也很难看得出来了——有处断垣残壁处,已经长出一丛高大毛竹,看来这里已经荒废日久。包括那些种着青翠绿的雪里蕻和萝卜的菜地,我疑心有可能曾经也是宅基地。
  
  在此盘桓片刻,继续往前。山路略微向下,到达一个山谷,穿过一道被前不久的台风洪水冲得七零八落的山涧,又是一路登高。根据上次村人的指点,我们要去的大猪槽就在对面的山顶上。眼前这段路跟刚刚爬过的那段又有不同:在一面山体上,道路呈之字形回旋上升。总觉得前面应该峰回路转了,到了尽头,拐过弯,却依旧保持同样的姿态一路往上。太阳已经照不到山体,山路显得有点幽暗荒凉。在攀登半个多小时后,寂静的山谷间,忽然传来狗叫,哈,到了!
  
  终于,从茂密的山林夹着的小道尽头,出现了一处暖暖的光亮——到山顶了!只见眼前突然开阔,山顶下有一个凹处,藏着一个小山村。村子三面是山,南边一片竹林,过了竹林,向前延伸出一片平整的通道,说这地方像个槽,还真是贴切。村子不大,三两排屋舍,围成院子模样。桔子里里外外都是鸡的世界,几条不停狂吠着的狗,虽然表情凶猛,却一点没有攻击来人的意思。整个村的地面,包括院里院外,竹丛,山坡,全是被鸡刨松了的浮土,寸草不生。意外的是,村里村外,同样不见一个人影。村北山峰上,有一个看上去有点现代的装置,长长的钢索一直延伸到山下,不用介绍就知道,这是养鸡的主人拉货用的“机械化”装置。看来,为了在此养鸡,主人还是化了不少本钱的。
  
  在村子走过,耳边只有鸡的呢喃,在这冷寂的环境下,偶尔听到几声怪腔怪调的鸡的低语,感觉有点瘆人。太阳已经落到西边跟这个山差不多的高度,时间不早,得抓紧下山了。我们沿着来路往回走,重入密林夹着的山道。行不多远,忽然山上传来人声,一女的高声喊叫:来人是谁?哈,我们离开了,主人却回来了。同伴说,本可以向主人买只土鸡回家,如今下了一段山路,懒得再上去了。
  
  下到“开青寺”附近的山谷,又意外看到一位老者在沟里捡拾枯木。问他是不是住这?他说是。住了几个?他伸出两个指头:两人!
  
  回家在谷歌地球上测数据。这“大猪槽”的海拔是480米,“开青寺”的海拔是340米。一个下午,我们净登高350米。我用鼠标在地图上摸索,村子附近更高的地方,海拔竟有六七百米。看来,山外有山,我们登的只是这连绵群山中的一个小山包。回想在山里登高的时候,小半天的时间里没碰到一个陌生的活人,心头总隐隐感觉有点不安。人,真是一个群居动物。真佩服山上的居民,不知道这离群索居的日子,他们是怎么过的。
  
2013-11-20_000544-0.jpg
  山道弯弯,秋日的阳光暖暖。
 
2013-11-20_000544-1.jpg
  这山道的一边山势陡峭,深不见底,幸好坡上树木繁盛,让人感觉不那么险恶。
  
2013-11-20_000544-2.jpg
  沿途风景不错。
 
2013-11-20_000544-3.jpg
  开青寺,一块平台上的菜地。
 
2013-11-20_000544-4.jpg
  小村剩下的房子不多了。
 
2013-11-20_000544-5.jpg
  一排还算完整的房子,门户洞开,这里已经“日不闭户”。
 
2013-11-20_000544-6.jpg
  被山洪冲过的山涧。
 
2013-11-20_000544-7.jpg
  从开青寺登向大猪槽的路。
 
2013-11-20_000544-8.jpg
  大猪槽,差不多是全景了。村边两棵栗子树很气派。
  
2013-11-20_000544-9.jpg
  整个村子是鸡的世界。
 
2013-11-20_000544-10.jpg
  秋日的最后一缕阳光照在村中的断垣残壁上。
 
2013-11-20_000544-11.jpg
  从村北的山峰上看全村。从山下延伸而来的钢索直到村口。
 
2013-11-20_000544-12.jpg
  下山途中,“满目青山夕照明”。
 
2013-11-20_000544-13.jpg
  回到山脚下,我们停车的地方,树着一块村里鸡场的广告牌。村名很文雅的被改成了“大朱岙”。

标签: 登山
最后更新:2013年11月20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红墙前的女孩 草根及其他 数码摄影日志第二季(9):2005年9月 新手机拍照(二)医院背影 行到水尽处 坐看云起时 布龙传人——《旧影新照》(20)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