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感受生活
  3. 正文

站桩仨月

2020年5月7日 4165点热度 12人点赞 2条评论


  同事一直说站桩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我也相信站桩对身体有好处。25年前接触过气功,解决了我自中学起就常犯的一紧张就头痛的问题,还有效缓解了持续三年多的慢性阑尾炎问题。虽然阑尾炎十年后又因疲劳而复发,最后以手术方式一劳永逸,但头痛这毛病,至今没再犯过。偶尔因紧张而头胀,静坐或静卧一会儿,意念放松一下就缓解,问题基本不会过夜。
 
  气功的名声后来一直不好,随着年龄增长,工作生活中的烦心事也逐渐多起来,这气功后来就不练了。有时候偶尔想入个静,温习一下,头脑中千头万绪的杂念,却总是总是蜂涌而至此起彼伏,心很难静下来,即便静下来,也持续不了几分钟,当年曾经有过的温暖的“得气”感觉,总也体会不了。
 
  这十多年来,得益于坚持每天徒步,自感体力保持得还可以,只是近年来身体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多了起来。去年开始,想通了一些事情,杂念有些许减少。加上持续在喜马拉雅上听学者讲王阳明的《传习录》,又听《大学》《中庸》,再听《易经》,还听一些医生讲中医,听着听着,感觉国人的事情还是靠国人自己的办法解决,于是决定尝试一下同事竭力推荐的站桩,再试着捋一捋自己的身体。
 
  立春那天,同事送了马世琦先生介绍站桩方法的《顶天立地》一书,从理论到实践都讲得很通俗。化两天时间看了他的基本理论和第一套功法,又看了视频,从第三天开始,就直接站上了。大概是由于20多年前接触过气功,站桩两三次开始就有了感觉。自那时起,坚持每天站,中午午休后半小时,晚上10时前后再一次。一晃,三个月过去了,感觉小有收获:
 
  一是奇迹般地解决了腿抽筋的问题。腿抽筋的事情发生在哪年哪月,已经记不清了,反正老早就有。七八年前一次体检,医生说我骨质疏松,得缺钙。于是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服用钙片。最近这几年,抽筋频发。偶尔几天忘记服用钙片,晚上就会抽筋,有时候睡梦中改个睡姿伸个懒腰都有可能引发,甚至于开车时踩个油门刹车,腿都会抽筋。年轻时抽筋只要翻身下床站地就可以结束,后来需要扳一扳腿,现在一旦抽起来,可能得满屋子跑上几圈才会缓解。如果是大冬天天寒地冻的时候,这么来一下,人都给弄得清醒无比,还睡什么觉啊?三个月前开始站桩,我停了钙片,真是奇了怪了,到现在为止,仅有一次几乎快抽了,一放松就没再抽。马老先生说站桩可以解决骨质疏松问题,莫非是真的?
 
  二是手形的变化。很多年来,我的手掌根跟破轮胎一样是瘪的,内行人一看就是气血不足。站桩一段时间后,无意中发现,两手的手掌根突然饱满了许多,十个指肚也一样,比以前圆润了不少。不知道这现象跟现在天热起来有没有关系?如果确实是站桩所得,那也足够让人惊喜了。
 
  三是入睡难的状况有缓解。入睡难大概已经伴随我40年多了。我比喻自己入睡的过程,跟大型客机起飞一样,跑道得特别长。哪天如果躺下后在半个小时内睡着了,都觉得是非常难得的事。站桩后,虽说睡眠质量的提升没像改善腿抽筋那么立竿见影,但总体上来说,入睡难的程度比站桩前有了明显的好转。整夜睡不好的事情,过去每周会有一两次,这段时间来,减少到每月才有一两次,自感蛮满意了。
 
  四是站桩累的问题。一天站桩的两个时段,我一般这样安排:中午那次,先在沙发上小睡20分钟,接着起来站。小睡后起来,有时候感觉手脚沉重,但只要站上几分钟,站到位了,人马上会有虚空的感觉,手脚的沉重感很快消失。站后精神比睡上一小时午觉要好很多。晚上10时左右第二次站。刚开始那一个月多里,疲劳感更严重,经常站着站着腰背就缩成一团,有几次站得快睡着了,差点摔倒,我估计这是白天消耗多的缘故。但最近这段时间,这种状态有了很大改善,晚上站桩,大多数时候能做到中午一样,坚持不倒不弯。
 
  我这站桩,现在只是看看视频和书本,没有专业人士的指点,方法不一定准确。我的想法,不管是站桩、气功,甚至于冥想啥的,关键一条,就是抱朴、守中,放松。过去我的气功我大多是在床上躺着练,放得太松了,有时候脑子反而跑马了。站桩的好处是,得时刻想着要保持姿势,姿势调对了,“得气”的感觉会瞬间产生,很奇妙,于是想着尽量让这感觉维持得时间长点,能充盈到身体各个部位,最好是全身,所以,站桩能让人松而不失劲,有说是能养成肌肉记忆,以后一站就能进入状态。
 
  马老先生说站桩不要追求有什么感觉,最好顺其自然。依我现在的感觉,有时候觉得状态很好,有时候又觉得很糟糕。姿态摆不好的时候,身体某些部位过分使劲,人会很累,发生胀痛麻木也是常事。调息也不太容易,过分关注呼吸,有可能影响已经保持好的身姿。至于调“心”,那就更难了,道家、佛家甚至于儒家,都强调心要放空。我现在觉得不让白天诸事影响自己的头脑,不让思维跑马,已经够难了。我觉得调身调息调心这“三调”如能做到位,那就基本是神仙了。好在这站桩不用参加什么比赛、展示,纯属个人私感私事,有好处,往下站就是,无非是虚度一些光阴而已。人啊,怎么过不是过?
 
  此文,算是阶段小结。

标签: 杂感 生活
最后更新:2020年5月7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榴莲的格格

    一开始,求的是形似,常常关注的是涵胸拔背坐胯,后来发现站个形似,并不很难。调心,入静,才是最难的。往往一念刚息,杂念又生。越是想要清空杂念,这些念想就会更加放肆地涌现出来。一开始会特别排斥,细细品味得以发现,竟是因为平常生活中的种种“忙”而看不到的内心的细微起伏,在我们的身体逐渐安静下来时,那些留存在心中没有发芽的意识种子就逐渐显现出来了。有时候会想,这真是一个好现象,因为我终于开始走近自己,有空闲来发现自己了。

    2020年5月9日
    回复
    • 大道如水

      @榴莲的格格 说得是,形可能还是外在的东西,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姿势不要太离谱就行。心这东西难控制,特别是有事的时候,心猿意马,天马行空,心不静,就影响形,所以要慢慢熬……

      2020年5月11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纯净的目光 谜一样的“陈将军” 愧对先人 周记201835 专心致志 五二○的事情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