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边摄边写
  3. 正文

东岙蛤蟒坑村

2011年8月2日 2483点热度 2人点赞 2条评论

2011-08-02_235937-0.jpg
  
  蛤蟒坑这个村名很有意思,现在村民习惯写成蛤蟆坑,但蛤字的读音却是ge。查奉化地名志,上面的标准地名应该是蛤蟒坑,但地名志又说光绪年间的奉化县志上,写的是葛马坑。一个小小的村落,名字的变化挺有意思。
  
  蛤蟆坑村位于奉化雪窦寺正北,直线距离仅2公里。村中有一条小溪流过。民居从溪两边依山势而筑,在册村民仅50多户,200来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山村。现在在村中居住的村民稀少,青壮年都以移居山外,村中从以老年人为主,在村中在种植花木为主。村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毛竹山,低山缓坡和民居四周则密密麻麻种满了花木,村民的收入还是不错的。
 
  蛤蟆坑村民居多为传统的建筑,从建筑风格看,大抵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有年份的不多,零星的住宅新近还得到过改造。
  
  溪上有几座小桥,两座石拱桥是六十年代的产物,平板的是后来建的。从乡村桥的面貌看,越是后来建的,样式越简单,今人都是实用主义者,桥只要实现功能即可,形式就没有太大的必要了。
  
  村中的小溪依山谷流出,经雪窦寺东,出锦镜池,在千丈岩堕落成千丝万绢,引来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吟咏。此蛤蟒坑的溪水似乎也多少沾了点仙气。奉化民间曾有传说,说千丈岩瀑布是龙的化身。这条真龙,早先住在山西洪洞县,有一回,与沂河龙王打架,身受重伤,不得已去求道仁法师看伤。这道仁法师姓霍,本是西汉大将霍去病的后代。这一夜他做了个梦,梦见一小白龙跪其前面,苦苦相求,说:“我被沂河恶龙斗伤,只有法师拿浙江雪窦山上蛤蟆水可救我。”道仁法师从睡觉中惊醒,果见床脚横躺条血淋淋的白蚯蚓。他赶紧将它装进药壶,拨脚动身前往雪窦山,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到了雪窦山蛤蟒岭下。只见蛤山与蟒山当中,白雾罩落,阴气逼面。道法师掐指一算,晓得蛤蟒水已被山中大蟒精霸牢,一时难以取到。再看药壶中的小白龙口吐白沫,眼看就要断气。法师就咬紧牙关,抽出宝剑,窜到山上。大蟒精见法师上山,张开血盆大口,舌尖喷焰,一头扑向法师。法师赶快用剑一档,抽身跳进岩缝,随手摘落三棵灵芝,一株含口,两株塞在左右耳朵,回头再与恶蟒搏斗。因法师有灵芝护身,因此越战越勇,两个时辰后大蟒耗光了力气,被法师一剑戳进七寸要害,翻滚往西而死,现在那一带山上还遗留着大蟒精的尸骨化成的山石呢。
  
  道仁法师除掉大蟒精,解下腰间药壶,向蛤蟒山水坑抛去。只见小白龙在水里滚了三滚,马上鲜龙活跳,顺了水势,朝东南游下来。小白龙游过之处,就成是现在蛤蟒坑。当地还有句老话,叫“中峰蛤蟆坑,大水嘭嘭响。”
  
  道仁法师看到雪窦山下是块风水宝地,就想在此修道。小白龙为谢法师救命之恩,在雪窦山下的收住势头,正好挂在悬崖上,从此与法师相伴,这就成了当今的旅游胜地千丈瀑布。
    
2011-08-02_235937-1.jpg
  2005年8月,我第一次到这个村,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没有进去。
  
2011-08-02_235937-2.jpg
  2009年7月,我再到此村,站在村的西侧拍对面。
  
2011-08-02_235937-3.jpg
  这是当时的村办公楼。
 
2011-08-02_235937-4.jpg
  上个星期再去,村办公楼已经整修一新。
 
2011-08-02_235937-5.jpg
  两年前村办公室的一侧。
 
2011-08-02_235937-6.jpg
  两年后,旁边还多了一座崭新的生态公厕。
 
2011-08-02_235937-7.jpg
  村办公室二楼正在装修,装修的村民说是建村民活动中心。
 
2011-08-02_235937-8.jpg
  站在村办公楼看对面,村居依旧。
  
2011-08-02_235937-9.jpg
  许多民居岌岌可危,无人收拾。
  
2011-08-02_235937-10.jpg
  村中的一座桥,看得出现在是主要通道。
 
2011-08-02_235937-11.jpg
  村中小溪,游鱼可数。上面架着的石拱桥,有几十年历史了。
  
2011-08-02_235937-12.jpg
  另一座建于同时代的石拱桥。
 
2011-08-02_235937-13.jpg
  村口小庙,上有匾额,书“龙源宫源”,落款时间是民国二十五年五月。这庙的名字与上面我说的那个民间传说似乎有点渊源。
 
2011-08-02_235937-14.jpg
  庙不远处还有一座堂前,没有堂名,贴着的白纸可看出主要是办丧事的场所。从地面看,已经有很久时间不用了。
 
2011-08-02_235937-15.jpg
  村口一块空地上的健身器材已经锈坏,村民整日劳作,这个似乎不大有实用价值。
 
2011-08-02_235937-16.jpg
  村中没有固定的菜场,我们将要离开时,刚好有一辆游走乡间的菜贩车到达村口,在这里村民可以购买一些村中不出产的鲜羹菜蔬。
 

标签: 乡村
最后更新:2011年8月2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灰指甲怎么治疗

    来踩踩, 沙发一下了。
    [reply=大道,2011-08-05 00:27 AM]欢迎。[/reply]

    2011年8月4日
    回复
  • 大森林

    柳暗花明又一村
    [reply=大道,2011-08-05 00:27 AM]确有此感。[/reply]

    2011年8月4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大森林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武岭中学80周年校庆亲历记 儿子与一个窗台的记录 办晚会——小镇日子(7) 风车似的 空村大岩下 关于加强经济运行调研工作的建议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