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边摄边写
  3. 正文

溪口桕坑村

2010年12月3日 3550点热度 1人点赞 3条评论

[align=center]2010-12-03_235715-0.jpg[/align]
  桕坑村地处奉化市溪口西南,距溪口10多公里。处在两座山脉中间的狭长地带中,一条公路从村子东面紧擦而过,与公路平行的另一面是那条著名的剡溪。几年前,甬金高速公路又从剡溪的东边经过。假如你坐着车从路边经过,发现这个村子跟浙江大多数的山村一般,没什么特色。不过如果下车进村细究,会发现这个村其实很不一般。
 
2010-12-03_235715-1.jpg
 
  第一个值得细说的是这个村前的那条剡溪。剡溪在溪口上游一段叫剡源,以前桕坑就曾经属于剡源乡。剡源最著名古迹是历代诗文中必要提及的“剡源九曲”,从上游下来,到这里刚好是第四曲。
 
  清《四明谈助》提到这个地方时,写的村名是臼坑,为什么现在叫桕坑了呢?《奉化地名志》说,这村在元代的时候就有了,据传村基原是沙石水坑,且多桕树,故名桕坑村。而元代的陈沆著的《剡源九曲图记》则说:“……臼坑,其水旁注,坑石有穴,大如深者如井而洼。”似乎是因为村边的溪中之石因有如臼的井洼而得名。尽管我无法考证哪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村名的这两个叫法,都与门前这条溪有关。
  
2010-12-03_235715-2.jpg
  ▲不过,现在要看出这个第四曲到底曲在什么地方,还真看不出来,只是满溪的芦苇,看上去非常不错。
 
  第二个值得一说的是村口的那一排樟树。从溪口方向过来,远远看到循着山形列队似的一排树林,就知道,到桕坑了。
  
2010-12-03_235715-3.jpg
  ▲此片摄于2005年5月。
 
2010-12-03_235715-4.jpg
  ▲这一排树木中,有两棵长得奇形怪状的老樟特别引人注目,这大概是现在这个村里最古老的生灵了。
 
  第三个值得一说的更有历史。《四明谈助》写到这个村时,录有古人陈基的诗,云“四曲洼然为臼坑,岗峦逾秀水逾清。云深莲叶峰头寺,下界时闻钟磬声。”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应该有个寺院。果然,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在村北一个山凹里,发现了一座深藏着的颇具规模的寺院。此寺名净慈寺,史载始建于晚唐。寺屡毁屡建,我们见到的建于1990年代中期,虽然时间不长,但还是很有古风。
 
2010-12-03_235715-5.jpg
  ▲寺院的放生池非常气派。
 
2010-12-03_235715-6.jpg
  ▲佛殿。
 
2010-12-03_235715-7.jpg
  ▲寺院内建筑森严。

  第四个可以说的,是最近几年最让这个村扬名的银杏。村里的资料介绍说全村共有银杏基地650亩。到底有多少我们无法丈量,不过,在深秋季节里,村里村外都是金黄色的银杏林,却是眼见的事实。
  
2010-12-03_235715-8.jpg
 
2010-12-03_235715-9.jpg
 
2010-12-03_235715-10.jpg
 
2010-12-03_235715-11.jpg
  
  最近一个多月里,我到这个村子走了三次,主要是想看看银杏叶黄了的时候,到底有多壮观。但前两次都去早了,最后一次去的时候,又发现今年的气候不对,银杏叶有些枯焦。其实对于我来说,这个村子早在25年前就来过,那时我还在上大学,寒假回家,跟着在乡里当团委书记的同学组织的队伍,曾到这个村子搞过联欢。那天晚上的活动气氛热烈,我们这些回乡学生加入来联欢队伍,为我们的书记同学挣足了面子。可因为那天是傍晚来黑夜回,我没仔细观察,记不起是在他们的哪个地方举行的活动,不过看了他们村现在的大礼堂上的字,不用考证也可猜测,我们那天的活动肯定是在这里举行的。
 
2010-12-03_235715-12.jpg
  ▲大会堂的风格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2010-12-03_235715-13.jpg
  ▲这是我们当年进入大会堂的入口。当年没有这个大门。从大门的风格看,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
 
  在村里转,可以随时感受到纯朴的村风。村民们已经习惯了有摄影人常来村里瞎转。为了推广他们的银杏,去年村里曾经办过一次银杏节,村民们也算是见过世面了,只是,我们在村里看到的多是老年人,年轻人多已经跑出山村,到外面经风历雨,造屋买房,挣大钱去了。现在村里最为齐整的建筑,除了那个寺院外,还有村头的一座庙和另一头的一个农民公园。
 
2010-12-03_235715-14.jpg
  ▲今年第二次去的时候,在村里碰到正在聊天的俩老姐妹。左边这位90岁,右边这位89岁。89岁这位老人说她在村里当了30多年接生婆。经她手接生的孩子,有不少已经做了爷爷奶奶。
 
2010-12-03_235715-15.jpg
  ▲半个月后我第三次去,给她们送去了我拍的照片。两位老人开心极了。
 
2010-12-03_235715-16.jpg
  ▲老人自己眼神不好,要让其他老人们看看照片拍得像不像她。
 
2010-12-03_235715-17.jpg
  ▲村口装修一新的古庙。
 
2010-12-03_235715-18.jpg
  ▲公路边的农民公园。

标签: 乡村
最后更新:2010年12月3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Yvonne

    我居然看到我爷爷了 :cry:

    2022年11月19日
    回复
    • 大道如水

      @Yvonne 哈哈

      2022年12月20日
      回复
  • zkwjk

    我以前认为是柏坑。不知是桕坑。两个字太像了。
    [reply=大道,2010-12-05 00:37 AM]电脑上的字体几乎没区别。[/reply]

    2010年12月4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Yvonne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佛诫十条 “托您吉言” 微周201332 气候有点反常 我的龙游缘 2014微46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