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摄影杂谈
  3. 正文

拐点的证明——魏民画册《拐点》读后感

2010年10月7日 2105点热度 2人点赞 0条评论

2010-10-07_235533-0.jpg
  博友魏民老师送我一本他新出的画册《拐点》,读后有感想若干:
 
  1.
 
  2010年6月,我来到世博园,穿梭于多少显得有点空旷的道路、长着稀疏树木的广场和并不显得高大的各个场馆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原来脚下这块土地,在很久以前就曾经是一处人口熙熙攘攘的街市。原先住在那里的人们,想必跟其他处于都市中的人一样,都曾或忙碌或悠闲,或快乐或悲苦。数年间,因为举办世博会,他们不知道动迁去了何方。听说世博会后,这里的绝大多数场馆都会被拆掉,那么,不知道今后在这块土地上又有谁来主宰,他们又会演绎出怎么样的人间悲欢离合的故事?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看了魏民老师的画册《拐点》忽然想到的。
 
  2.
 
  魏民老师的《拐点》,集中了他自2004-2010年6年间在世博园所在地周家渡拍摄的照片。魏民老师的职业是做城市主题博物馆展览总体策划的,所以从他的画册内容看,《拐点》很像是一本博物馆式的影像百科全书。这些照片,有他收集的周家渡的历史老照片,有世博园建设前后周家渡的街市、工厂、码头、民居风貌,有反映周家渡居民、外乡民工、政府管理者的生活故事。画册取名为《拐点》,讲述了周家渡自设渡成市以来所经历过的三个拐点,分别是:第一拐点老城之周家渡初世、百年老渡,第二拐锈城之老工厂棚户区、老城区,第三拐点梦城之故土大动迁、世博新城、MODERN彼岸。从总体结构上看,这是一种宏观叙事的模式,用三个拐点反映大上海的一个区域在短短150年间的变迁,尤其是自21世纪初确定为世博园后所发生的巨变,一遍翻下来,百多年来,中国所经历的种种风云仿佛从面前掠过,更不由得不为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种种奇迹而感慨万千。
 
  3.
 
  魏民老师是周家渡的世居老居民。他拍摄的许多照片,从城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人的世像百态,为三个拐点的变迁作了诸多细节上的注脚。周家渡居民动迁时,邻居互相帮忙(P126)、相互留下新房地址(P125)、离开老家动迁的人们对新生活的期盼(P127)等等画面,想必过了若干年后,当画面中的主人公们再次看到这些场景,一定会勾起他们异样的情愫,他们肯定会感谢魏民老师为他们留下的这一个重要时段的重要影像。当然,画册的意义不仅在此。就是现在,我们这些与周家渡很不相干的人看了,感觉也是心有所动,情有所感。现代中国城市,鲜有没经历过因动迁、工作、搬家而导致的聚聚散散的城市和乡村的居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画册所提供的这些转瞬即逝的细节,会给人们带去普遍的感动。
 
  4.
 
  摄影是工业进步的产物,摄影术自发明至今不到两百年,然而,有关摄影的本体、摄影的社会功能,甚至摄影应该归于技术还是艺术门类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不管怎么说,人类自从有了摄影术,原本需要用繁复的语言描述的事物,用照片就能轻松地得以实证。画册P71,魏民老师用诙谐的一张照片加“当年从法租界传入的公共便池样式”一句水注释,把这个必定会在国人的目光中消失,用文字表述怎么也“雅”不了的场景,就把问题全解决了。世博园建设前后的变化发生在近五六年间,魏民老师在同一地点用同一视角作前后的对比,这变化用文字很难做到,即使描述清楚了,那观感也与观看照片完全不一样:我相信,照片给人的形象更直观,但看照片者的感觉却更复杂。
 
  5.
 
  魏民老师的绝大多数照片,尤其是反映市井生活的照片都是抓拍。在这些照片中,很少有讲究构图光影、追求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但是,仔细咀嚼每张照片,都很有味道,有的还相当精彩,如P93小区门卫检查外来人员,P108居民向居委会投诉物业公司, P112社区办事处领导调研百姓百事的场景等等,瞬间抓拍到的画面,把人际矛盾冲突刻画得入木三分。用鲍昆老师在前言中的话来说,魏民老师的摄影是“老实摄影”。老老实实地用快门记录他所见到的一切,记录别人没见到的或者被忽略的一切,集大成者,就成了一个地域和时代变化的有力佐证。这难道不是摄影的最根本的功能吗?
 
  6.
 
  魏民老师在拍摄手记中说,他拿起相机拍照片的历史并不长。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转让到了一台数码单反相机,这才开始摄影活动。算起来,我们开始拍摄的时间都差不多。然而当我们起初四处奔波,热衷于拍花花草草、拍妖娆MM、拍春花夏雾秋叶冬雪,甚至于以一种“人文关怀”的姿势去颓废的乡下漫无目的地“采风”的时候,魏民老师就确定了把周家渡的变化作为他关注和拍摄的目标,因为,“从事城市主题展馆的职业感觉告诉我:这里该有‘城市故事’。”我见过魏老师数次,见过他认真专注地拍摄态度,也经常阅读他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我能想象他在周家渡这块土地上,投入了多大的热情和精力。高屋建瓴的构思,一针见血的把握,低调低姿态的拍摄,勤快睿智的整理,一以贯之的坚持,应该是这本画册的成功所在。这一点,多么需要我等学习和借鉴!
 
  7.
 
  当然,缺点不是一点也没有,画册我只翻看了没几遍,封面与内芯就脱开了。也许是《拐点》承载的内容太有份量,坚硬的封面也无法承受。不过,这不影响我的欣赏,更不影响我的收藏。在此,对魏民老师赐予的精神食粮,再次表示谢意!
 
 
  注:题头那张图是我在世博会场馆内拍的,不是魏民老师的作品。他的《拐点》在他的博客中有介绍,请大家移步欣赏。
  链接:http://weimin.blshe.com/post/1687/596822

标签: 上海 出版 博友 博联社 影展
最后更新:2010年10月7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宋代太白禅师考
乡村角落 微周1729——继续高温 第一尖“破戒”记 我的新浪博客一个日志推荐上了首页 晚风猎猎 搞笑:仿生学之袋鼠启示录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