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摄影杂谈
  3. 正文

大道说片--题材Vs主题

2006年6月28日 1758点热度 0人点赞 1条评论

[color=White]  前文说了照片的主题,被好多坛友误解了,以为我是玩深沉,其实我再三说了,所谓的主题,就是照片所要表达的意思。就好比我们要将照片发到论坛上来,总是想让人引起一起共鸣,一点意思也没有的照片,我们也不会放上来。主题的意思,仅此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那么照片是通过什么来表达它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呢?

  摄影技术自从一诞生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记录场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摄影技能的提高,摄影也出现了好多流派,摄影师有好多主观的东西可以掺和在摄影这个原本是比较被动记录的过程中,比方说,通过焦段的变换,视角的变化,景深的变化等等,来美化画面,突出主体,对观者造成较大视觉冲击力,可以说,在技术允许的范围内,一切都是合理的,应该探索的。所以,摄影跟跟美术一样,也有现实派、印象派、抽象派等等。但不管什么派,也无论怎么说,摄影作品,或者就叫照片,上面出现的,无非是自然场景留下的影像而已。

  所以说,照片的主题,只能通过照片所摄录的场景来体现。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拍一个场景,来说明我这个照片是什么意思。这个场景,我个人觉得可以叫做题材。题材,就是为了说明主题的材料。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这个作品是什么风光题材的,哪个作品是人文题材的,那是对作品产生的选题而言,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要比题材深得多。个人觉得可以这样说,摄影作品的主题,是拍摄者针对题材,运用摄影技术进行提炼的结果。主题是对题材的升华。

  题材有普通的,也是特殊的。在特殊的题材下,主题容易获得,如在领袖人物身边的摄影师,他可以轻而易举地面对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特殊场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获得成功主题的机会,远比一般人要容易得多。而在普通的题材下,主题升华比较困难,但普通主题下提炼的主题,更有生命力,也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鸣。有一张文革时期的照片,有个红卫兵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身上挂满了领袖像章,在什么会议上作痛苦状,这张照片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们的历史纵深感,引发人们的思考的作用,远比伟大领袖在城楼上挥手,更有说服力。这个人是谁大家可能都不得而知,可是他的形象以及他的所作所为,已经成了一代人的标准写照,这就是普通题材的力量。

  题材有大有小。但主题并无大小,而只取决于对题材提炼的成功与否。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摄影师去拍,可以拍出完全不同的主题来。摄者的立场、摄技,对问题的认知程度,都决定了对题材的取舍与对主题的提炼取向。比方说,在矛盾冲突中,你站在哪一边,就会在场景中把那一边放在主体的位置进行体现,拍出来的主题就会完全相反。同样的晚霞满天的时候,有人会拍美丽的晚霞,有人会拍晚霞映照下的建筑,有人会拍欣赏晚霞的人,也有人会拍为生计所迫、对晚霞毫无感觉的人。所以,同样的题材,可以提炼的主题不会只有一个。

  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提炼是摄影中最基本也是最见功夫的活。普通场景中能够出彩者,可能不是刻意追求出来的,虽然看上去是瞬间所得,但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题材本身,而是摄者的素养与对场景的敏感,以及瞬间提炼主题的能力。反过来说,我们往往会错过许多精彩的场景,不是我们不想拍,而是没想到拍,或者想到了但没拍出来。所以,这个功力是在拍中见长,在观察思考中见长的,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会总是运气来的。

  我们平时常说,没什么好拍,这主要是对题材的认识问题。为什么必得挑个日子,到乡下,或者到附近的风景点去找题材呢?我们周围就没有题材了?事实上,我们容易对身边的题材视而不见,而对一些陌生的新鲜的东西兴趣倍增,以为这才是我们该拍的。个人觉得,题材很多,而且天天在我们身边,我们从爱上摄影那一天起,就应该对身边的一切,用摄影的视角去审视它,去探索它。我们的眼睛里要安上一个无形的取景框,脑子里要按上一个无声的快门,在上下班的路上,在街头等人的时候,在窗口远眺的时候,在任何你可以静静独处的时候,试着用这个框去对着你看到的场景,想象一下,把这个照片拍下来,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照片,能够说明什么样的主题。我们搞书法的有个说法,叫做读帖。同样,我们摄影的对象是个大千世界,场景无所不在,题材俯拾皆是,虽然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拿着相机去拍,那会被人视作不正常的,但这不能阻挡我们用头脑里的相机去拍啊。我觉得,这个功夫练久了,瞬间抓取并升华主题的功夫就出来了。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06年6月28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樱桃的滋味

    学到了太多太多,这篇我想转载到我博里,可以吗?

    2007年4月21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北海购物――09广西行(10) 身份 落潮时分 裘村黄贤蟠龙寺 微周记1938 有阳光透过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