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庙祝老人虞福赓――寿星谱(19)

2010年2月18日 1836点热度 1人点赞 0条评论

2010-02-18_211659-0.jpg
 
  1月底的一天,跟几个博友一起,游荡到奉化莼湖镇的吴家埠村,信步进入村边的降渚庙采风。过去农村许多寺庙都要在元宵节期间举办庙会,奉化最有名的“三个半庙会”中的那半个庙会就是这个降渚庙办的。旧俗,举办庙会的寺庙,都是在农历正月十三中午上灯,下午开场演戏,老话叫做“灯头戏”。这戏一直要唱到正月十八晚上收灯关戏,整整六天六夜。不过这降渚庙规定只做五天六夜,故称“半个灯头”庙会。可见这庙过去曾经声名显赫。
 
  据庙中的一块碑刻记载,这庙是为纪念抗倭精英楼陈两公之功而建,至于楼两公到底是谁,我到今天还没弄清楚。庙始建于清嘉庆初年,距今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文革期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曾经办过厂,当过养殖场,毁损严重。近些年经过村人努力,里外修缮一新,雕梁画栋,戏台高筑,看上去颇具古风。我三四年前曾经来过一次,对戏台上方“歌舞处”三字印象深刻。这次又在庙内四处转悠,很想发现些新的东西。
  
2010-02-18_211659-1.jpg
 
  庙里静悄悄的,有一人在辟篾编竹器,另有一老人在庙堂中呆坐着晒太阳。我们转了一圈,上前跟呆坐的老人说话,问他多大年纪了。老人说,过了年就85了,再20天就是我的生日。
 
  细一打听,这老人颇有些传奇色彩。
 
2010-02-18_211659-2.jpg
 
  老人说他叫虞福赓,是北仑柴桥人,在这庙里已经住了26年。老人1950年当兵,在解放军21军61师服役。这支部队是渡江战役和解放浙江大部的主力部队,解放后在宁波驻扎过较长时间,担负东南沿海的海防任务。老人在部队里管理军用仓库,打舟山时,曾撑着竹排送部队过海,不过没有参战。1952年快过年时,他转业回到柴桥家里。
 
  1959年,老人参加了赴宁夏支边大军。老人说,当时政府宣传说,宁夏是天堂。老人一家人动身去宁夏落户前,曾想把这里的房子卖了。公社书记跟他说,你人去好了,房子留着别卖。你是部队转业的,知道国家政策,宁夏真要是天堂,他们自己不晓得享福,让你宁波人享福去?这样老人一家随着支边大军,到宁夏中宁县渠口堡农场落户。果然,没过多久,一起去的人因为受不了那边的艰苦环境,络绎不绝地逃了回来。老人的妻子孩子也先逃回来了。老人在宁夏工作很认真,每年评为积极分子,是他们同去的人中,最后一个回来的。回来时已经到了1961年下半年,当时农村正在大办食堂,其他私自逃回来的,都没饭吃,他是经组织同意后回来的,有户口,可以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过老人说,这么一折腾,把他的家给拆散了,老婆带着孩子离开了他。
 
  我们问他怎么住到这地方来了?老人说,30年前,他病了,长期四肢麻木,坐骨神经痛,身上常发无名肿毒,冬天脚手要肿,不能落凉水,久医无效,非常痛苦。宁波一个算命先生说他这病只有“吃百家米饭”才可医治。他深以为真,当天就坐车到鄞县横溪开始要饭,以后又到辗转到奉化、新昌一带。在新昌的时候,有一天天下大雨,他落脚的凉亭里下小雨,没法住了,又回到奉化江口的凉亭里住了几天。在江口的时候,附近一家饭店的老板说你不用去要饭了,一天三餐尽管到我们店里来吃。不过这有违他的初衷,他也没长住,又辗转到莼湖吴家埠的降渚溪边,帮养鸭子的人看鸭。没多久,原来办着兔场的这降渚庙不办兔场了,他就在这里住了下来。村里干部看他这人还行,就跟他说好,让他负责看庙,不要让其他人进来住。就这样,他在这庙里一住就是26年。这期间,他的病也好了。
 
  老人入住时的庙堂,破败不堪,从屋里抬头往上看。可以看到屋顶漏出的天空,“一片光明”。前些年,有宁波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人来考察,说邻近的一些古寺名庙都修缮恢复了,你们这里也可以整修一下。老人向村里提建议,村里开始说没钱。后来,在村里一些老太太们的牵头组织下,由村老年协会主持,广募资金,终于在六七年前把这工程完成了。老人说,这庙修了好几年,现在看上去很新的。
 
  庙修好后,村里人仍然让他住在庙里,负责平日看护,他说已经有10年多没出过门。我很抬心老人的生活来源,老人说,政府现在按政策给他每月1500多元的补助,原来他还享受着转业军人的呢政策。我说那您的一日三餐如何解决呢?他爽快地说,到外面吃快餐啊!
 
  老人说他6岁零6天开始在在村里的私塾上学。过去孩子上学读书,都要经算命先生算了,挑个好日子,只有这个日子不用挑。老人在私熟读学百家姓,三千字文等旧学,教他书的是前清的秀才。念了4年之后,先生病死,东洋人开始扔炸弹,他就缀学了。由于小时候念过一些书,现在庙里的一些字还是他写的。
 
  在一边干活的那个村里人说他人不错,还有点文化,现在年纪大了,村里的老太太们很担心他死了之后,办后事不知道是该找他亲属,还是该找户口所在的村委会。可问他联系方式联系电话,他也总不说,似乎对身后事很看淡。不过,在跟我们聊天的时候,他说有一个亲戚,现在也在邻县的一个什么局当领导呢。说这话时,看得出,他颇有些得意。
  
2010-02-18_211659-3.jpg
  我和董满永在听老人讲故事(江幼红摄)
 
2010-02-18_211659-4.jpg
  这张照片下次再去时送给老人。

标签: 寿星
最后更新:2010年2月18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8月8日·看人·看电视 鄞江人真有文化 这一个姹紫嫣红的秋 失而复得的影像(8):2007年8月 博联社网络春晚民俗版主持开场白 从博文修改成的论文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