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边摄边写
  3. 正文

山西行之晋祠印象

2007年4月20日 153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第三天一大早,从平遥古城出来,我们直奔山西最北端的大同而去。路上,导游说,今天路上的旅程比较辛苦,汽车单程得坐上5、6个小时。听了这话,大家都感到心头慌慌。不过,导游话锋一转,说,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经过太原的时候,有一个景点值得一看,那就是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晋祠。说实在的,因为事先没有安排这个景点,我也没有对此作过了解,对一些寺啊庙啊什么的,本来没有多大兴趣,所以也不置可否。不过有人提议说,我们已经化了那么大成本跑了那么多路,能够多看些就多看些吧。于是大家也就一起附和说,那就看看吧。因此,山西之行,多了这么一个景点。
 
  进了景点,让人大吃一惊。两天来看惯了灰扑扑的平原山沟房屋,乍一进入这地方,真疑心来到了初春时节的江南。只见园内古木参天,绿草茵茵,碧水盈盈。尽管这个季节万物刚刚复苏,时间还早了点,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等到了春盛开夏至时,这地方该会是怎么一个景致。进园前,导游曾指着外面的一片田地说,整个山西,就这个地方可以种水稻。听她说时我们没什么感觉,进了园内,我们才明白,这里的水是此地不同于山西其他地方农耕条件的主要原因。
 
2007-04-20_160444-0.jpg
 
2007-04-20_160444-1.jpg
 
2007-04-20_160444-2.jpg
 
  边行边摄,耳朵留神听着导游的解说。原来这晋祠不是晋代的建筑,而是由晋水而来。晋祠,又名唐叔虞祠,因纪念姬虞这位晋国开国元勋而得名。根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有关记载可知,晋祠早在北魏之前已有,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此后,有多个皇公贵族在此大兴土木,续修庙宇园林。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建设,现在,圣母殿成为祠内主体,规模最为宏大,殿前重修了鱼沼飞梁,会仙桥西树金人台。金代增建献殿,明万历年间在献殿前建对越坊、钟鼓楼、水镜台等。从而形成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一组祠庙建筑群。除了上述景点,元明清各代还添建或改建了两侧的其他建筑: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昊天祠、东岳殿、文昌宫、三圣祠、胜瀛楼、景清门等,这就形成今天规模宏大的园林式建筑格局。

  下图为圣母殿
 
2007-04-20_160444-3.jpg
 
2007-04-20_160444-4.jpg
 
  金人台
 
2007-04-20_160444-5.jpg
 
2007-04-20_160444-6.jpg
 
2007-04-20_160444-7.jpg
 
  鱼沼飞梁,据专家考证为中国第一座立交桥,可惜我没拍出它的妙处来。
 
2007-04-20_160444-8.jpg

  古柏,右边那棵与地面形成45度夹角,酷似卧龙,已有2800多年的树龄,高10余米,侧身斜依于圣母殿顶上。
  
2007-04-20_160444-9.jpg
 
  难老泉,乃是晋祠“三绝”之一,亦是晋水的主要源泉。这井内的泉水突涌,其气势在江南也不多见。
 
2007-04-20_160444-10.jpg
 
  唐代诗人李白《咏晋祠》诗中有“晋祠流水如碧玉,傲波龙鳞沙昔草绿。”晋水自难老泉涌出,流往三晋大地。
 
2007-04-20_160444-11.jpg
 
  晋祠内一石一木一水,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我们的时间有限,无法一一探究。不过,看了这个地方,我们都说没想到,这个地方来得值。我们感叹,在山西能有这么好的一个地方,这晋水是根本原因。也许,最初建祠是人们纪念晋国的开国之君,到后来,皇公贵族纷至沓来,不过是借建寺庙为名,占据这么一个风水宝地,为自己及时行乐找一个借口罢了。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07年4月20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我不做梦已有好多年 盘点2006 北京两天(手机照片) 小城夜色 从博文修改成的论文 欲雨还休(微日记201120)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