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走一回神仙加过的岭

2015年6月2日 1796点热度 1人点赞 0条评论

DSCF2762
  奉化有个民间故事,题目叫《神仙加岭》,故事是这样的:
  
  万竹南溪村附近有条岭,叫东坑岭。东坑岭由欢喜岭和教训岭组成。这教训岭是神仙加上去的。
  老早有一个叫阿三的商人,挑着一百多斤重的山货去宁海调海货。他爬上欢喜岭,放下担子,揩揩汗讲:“介长的落材岭,总算给我爬上了。现在啊,我可做神仙的阿爹啦!”讲完后就坐下来闭上眼睛养憩,不料,阿三的闲话刚好给路过的神仙吕洞宾听到。吕洞宾忖:侬介会占便宜。做神仙也差不多了。哼!还想做我的阿爹。给侬点苦头吃。吕洞宾挥挥手,搬出一座大山,加在欢喜岭上头。等阿三睁开眼睛,见欢喜岭上又有一条又高又长的岭。
  吕洞宾教训他:“我劝侬以后讲闲话小心点,不要老是去占人家的便宜。”说着就不见了。
  商人阿三后悔得要命。
 
  看了这故事,想去看看这东坑岭,到底有多高多长。在网上查找,果然有介绍,走过的驴友说,比较平淡。平淡的潜台词是难度比较低,这正合我意。一个周末的下午,约了朋友去走了走。
  
  根据驴友的介绍,这岭是从大堰的南溪口通到尚田的中原村。我判断起点应该在南溪口的里洞坑。在南溪口村边向一位阿婆问讯,果然对。她说,往那条山沟笔直进去,上岭5里,下岭5里。
  
  山里人说山里的路程,按照我的经验,打个五六折差不多。从南溪口到里洞坑,还有一段路可行车。看来山上的行程,最多也就两三里,不难。
  
  里洞坑村去年冬天刚刚来过,只剩下一户养猪养鸡的人家。村里人不多,狗可多。果然,我们刚在村口停下车子,村里的七八条大大小小的狗全被发动起来朝我们狂吠。主人出来,警惕地问我们干什么。我们说要爬东坑岭,他指了一条道,说从他们的屋后面上去就是。又说,这么个阴雨天,有什么好走的。我们说,试试吧,走到哪算哪。
 
DSCF2796
  
  盘旋到村后,没走几步,路就全在林子中了。这古道还不错,多用石块砌成。路面上积满了枯枝落叶,路两边的植被也长得好,显得路有点狭小。上行的坡度总的来说不大,可走着走着,发现我们的位置也在不断抬升,慢慢地,钻进了蜿蜒的山沟里,从林子缝隙看出去,对面的山峰在慢慢变矮,知道这岭,也是名不虚传的岭。
 
DSCF2753
DSCF2742
 
  林子忽而昏暗,忽而敞亮,好几次疑心快到了岭顶,却发现前面还没到头。这经历,很符合民间故事中欢喜和教训的情节。终于,在一个小时后,眼前出现一间没了顶的石屋。石屋周边是一块长满了茅草和荆棘的平地,看来,根据民间故事的描述,我们应该是到了欢喜岭了。。
 
DSCF2781
DSCF2773
 
  石屋里长着几棵覆盆子,浆果正熟着,用手一碰就掉下来,放在嘴里,酸酸甜甜,生津解渴,正是满头大汗的登山人最需要的,可惜长得太少。又发现地上长了红红的浆果,乍一看是草蓬蘽,也就是我们平日说的“阿共共”,再一看,这植物的叶子长得跟平日我们看到的有点不一样,于是,放过它,不吃!
 
DSCF2767
DSCF2764
 
  转悠了一会,决定不去继续往前了,一是天更不好了,前面的山峰隐隐约约的还在雾中,万一迷了路就麻烦了,二是如果过了前面的岭,应该就到中原村了,我们的车还停在南溪口,还得往回走,怕时间来不及。于是沿原路下来。上山不易下山也难,回到山下,又耗时40分钟。看来这岭还真不短。
 
DSCF2787
 
  还没到村里呢,鼻子灵敏的狗们又狂吠起来,主人又出来,这回理也不理我们了,轰了狗们几句,我们安然通过。
  
  天还一如既往地阴沉着,东坑岭之行,就这么无欢喜无教训也无悔地走了一半。
  

标签: 登山
最后更新:2015年6月2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界 雪窦寺之2012年最末一夜 郎咸平诊脉中国经济 微周1745——秋色渐浓 琎琳六庙(40-45) 平遥一行 忽然转秋(新浪微博38、39)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