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边摄边写
  3. 正文

徒步亭下湖畔

2015年2月11日 175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从溪口通往老家的公路是从2009年底动工改建的。那之前,得到消息之后,我就开始关注这条熟悉得再也不能熟悉的路,每年都要去几趟,将改建前的路一段段留下了影像。然后,在改建的时候,隔段时间去瞧瞧,看着路一点点变样。当然,去的时候,都开着小车,行一段停一段,
  
  两年后的2011年底,工程大体完成。那年冬至前两天,回家扫墓。吃了中饭,我突发奇想,说,今天我要步行走亭下湖。家人亲戚都奇怪,现在哪有人走这么远的路啊?我却不顾别人劝说,立即就启程了。自那之后,没有特殊情况,我隔一年左右都要走一回。在电脑中存储的照片中查到,第一次是2011年12月18日,第二次是2013年2月17日,第三次是2014年2月22日。第四次,则是上个星期,2015年2月7日。最近这次步行,是从小晦岭开始走,到亭下水库外,全程将近8公里,比上两次少走了2公里左右。
  
  时间过得也真是快,这一走,竟然就快过去4年了。刚开始走的那次,部分工程还没完成。如今,工程完工已近三年,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出现破损。人这东西也真是奇怪,眼前看到的景色,明明跟公路改造前很大区别,但新的景色真的呈现在眼前的时候,似乎一切都很熟悉,早就在那儿了。以致于老的景色都快遗忘了。
  
  一直在想将过去这些几年拍的公路改造前后的照片整理一下,做个专题,标题都想好了,就叫“一条路”,不是有首同名的歌么,里面唱道:“ 一条路,落叶无迹,走过我,走过你。我想问你的足迹,山无言水无语。走过春天,走过四季,走过春天,走过我自己……”,挺符合我面对这条路变迁的心境。可一旦真想做了,却不知道从何入手了,分析原因,也许当时拍得草率了些,也许还没找到一条能将这些内容串起来的线,也许,还得等上几年再着手……
  
  上学的时候写作文,曾经写过《家乡的路》,说得是这条改造前的这条公路。作文中提到,以前,我们山里人有句老话,叫“吃的六谷糊,走的黄泥路”。老家通公路是1980年代初的事,如今,公路四通八达,等级越来越高,可城里人放着好好的路不走,突然爱好崎岖不平的古道了。好多地方正在重修古道,那古道不是我们山里人以前说的“黄泥路”么?
  
  以前我总以为,山区想到联结的那些古道,是老百姓自发修建的,“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前些日子看《奉化旧闻》一书,发现有些我们现在的所谓“古道”,当年其实也是列入政府计划的“官道”,修建的时候“民办公助”,政府拨了一部分经费的。难怪,现在乡村的公路水库啥公共设施,越修越漂亮,越修越高档,反正不花当地老百姓的钱,政府钱不够,可以印么……
  
  哈哈,想多了想乱了,先把最近这次拍的照片贴上几张吧。
  
DSCF9097
 
DSCF9104
 
DSCF9144
 
DSCF9116
 
DSCF9129
 
DSCF9125
 
DSCF9244
 
DSCF9161
 
DSCF9150

标签: 光阴 随感
最后更新:2015年2月11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2014微21 雪窦山守岁 探大水坑龙池岗庙 匆匆忙忙(微日记201150) 一周无休——201623 手机拍照(七)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