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边摄边写
  3. 正文

尚田大岙村

2009年10月26日 2875点热度 1人点赞 0条评论

2009-10-26_000121-0.jpg
  20多年前,我在尚田工作的时候,有一年冬天,曾经到大岙村后的雨施山上去植树。

  那次,我们把自行车停到村口的晒场上,然后徒步上山,走了好长时间才到种树的地方。回来的时候,自行车沿着进村的道路出来,很长的一段下坡路,自行车溜得飞快,一会儿就到了村外面的省道公路上。

  这么多年后,一直没再去过这村。前不久独自一人驾车路过,方向一打拐了进去。进村的那条路硬化了,也变宽了。路上方架了两道高架,一道是甬台温高速,一道是甬台温高铁,感觉把村子封了起来。路两边新修了一些厂房、民居,让人感觉进村的路变短了许多。

  进了村子,感觉村貌依旧。村民的住宅多是二十年前的那个样子,基本没有太新的样式。很容易找到了那个晒场,这里的变化却不少,在许多村常见的晒谷用的晒场,在这里多功能化了:球场、花园、健身路径等一应俱全--我知道,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必备硬件。村里最气派的建筑,要数晒场南面那个崭新的村办公大楼了,大楼前危然耸立三根不锈钢旗杆,显得很是威风。与之相对的晒场北面的祠堂,则比较简陋。

  碰到一个村民,说起这二十多年的变化,村民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多在城镇买了房了,住村里大多是老年人,他们不会再去改造这些房子。他们老俩口就住了四间二层楼房,咋住都觉得宽敞。

  大岙不是个大村,仅200多户人家,600多在册人口。村民以周姓为主,据地方史料记载,是明嘉靖(1522-1566)年间,从城区大桥迁入的。因村所处的位置正好夹在雨施山的山岙中,故称大岙。这二三十年间,这个不大的村出了三个在当地和宁波任职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这才是值得周边的人们羡慕和议论的话题。
 
2009-10-26_000121-1.jpg
  晒场成了篮球场,现在种水稻的农民不多了,晒场空着也是浪费。
 
2009-10-26_000121-2.jpg
  一部分成了花园。
  
2009-10-26_000121-3.jpg
  宣传窗必不可少。
  
2009-10-26_000121-4.jpg
  永久性的宣传牌,是瓷砖贴出来的。
  
2009-10-26_000121-5.jpg
  远处的山就是雨施山,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山上的植被如今郁郁葱葱的,某棵树有可能是我当年栽种的。
 
2009-10-26_000121-6.jpg
  气派的村办公大楼。
 
2009-10-26_000121-7.jpg
  相对的村祠堂。
 
2009-10-26_000121-8.jpg
  集贤堂,堂号取得不错。
 
2009-10-26_000121-9.jpg
  碰到一个很健谈的村民。
 

标签: 乡村
最后更新:2009年10月26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被动而动——201620 红皮鞋MM 微周201351 周记201825 微周201344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